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閉關鎖國也有好處?清朝初期爲何沒有倭寇作亂呢?

閉關鎖國也有好處?清朝初期爲何沒有倭寇作亂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比起明朝嘉靖年間持續40年、戰火波及整個東南沿海的“嘉靖大倭亂”,鴉片戰爭前的清朝不僅沒有倭患,倭寇也“老實”。當然,這“老實”是有原因的。

這一時期,德川幕府統治日本,出於穩定自家權位的考慮,厲行“鎖國”政策:除長崎外,日本對外的港口全數關閉,偷渡更是死刑大罪。只有大清、荷蘭等少數國家的船隻,可以在長崎進行貿易,還要遭到嚴密監視。這樣的鎖國體制恰恰剷掉了倭寇作亂的土壤,但拼命鎖國的日本與大清之間,看似井水不犯河水,卻也有着重要的共同利益:洋銅貿易。

閉關鎖國也有好處?清朝初期爲何沒有倭寇作亂呢?

清朝統一後,進入了長久和平期,但一件大事關乎着大清穩定:銅錢。要發行銅錢,就需要大量的銅。清朝的產銅地集中在雲南等地,且產量有限,運輸困難。這事每年稍耽誤一會兒,極有可能就是要命的“錢荒”。而日本島雖小,但金、銀、銅等金屬產量豐富,而且對大清的各種貨物需求量也極大。怎麼辦?交換吧。

所以,大清與日本心照不宣,開始了“洋銅貿易”。每年大批清朝船隻從寧波、廣州等港口出海,滿載着生絲等貨物直奔日本,以換取大量優質銅。雖說“康乾盛世”時代,大清朝對海外貿易高度緊張,但對“換日本銅”的買賣特別寬鬆,商船甚至可以不顧相關禁令,帶去大批重要寶貨。對這項關乎財政穩定的買賣,清朝的態度實在太開明。

這開明的態度,也造就了一段後世幾乎遺忘,當時卻紅紅火火的中日貿易盛況。從1683年至1840年,中國商船累計從日本賺走了3.8億斤銅。對於雙方來說,這是一筆持久雙贏的生意,雙方當然也就盡力維持,和平也就不難。

最重要的是,號稱“漠視海洋”“閉關鎖國”的清朝,在“康乾盛世”年代裏,曾擁有一支威震東亞海洋的海上力量。主力戰艦“鳥船”長50米以上,裝備大型火炮30門以上,這樣兇悍的炮船,在清軍水師裏有60艘之多。如此兇悍的戰艦,不但在戰場上出威風,在康熙年間還曾作爲“封舟”,每隔幾年就去冊封琉球,威懾力十分強。既然如此,周邊哪家“鄰居”敢輕易造次?

然而,讓人嘆息的也正是這事。隨着清朝的穩定,曾經的“鳥船”大多被清朝廢棄。到了乾隆年間,清軍最“巨無霸”的戰艦,竟只有11丈(約36米)長。隨着一批手工業圖書在大清被禁燬,清軍水師的造船、造炮技術也大步倒退,導致裝備精良的越南海盜後來居上。從乾隆晚年到嘉慶年間,越南的海盜船在廣東至浙江的海面上大肆燒殺搶掠,氣得乾隆、嘉慶父子倆恨不得將其趕盡殺絕。

但到了戰場,由於越南船大炮多,清軍的沿海水師每次都是能躲就躲,以至於稍有點錢的沿海商民,都得自發配備船炮和海盜死磕。如果不是嘉慶五年(1800年),越南海盜船在海面上遭遇颶風,外加越南國王主動剷除海盜勢力,這支曾叫清軍躲貓貓的海盜不知會折騰大清多久。

閉關鎖國也有好處?清朝初期爲何沒有倭寇作亂呢? 第2張

可是,大清海軍不給力,就算沒有倭寇,就算靠運氣熬走了越南海盜,待到鴉片戰爭打響,面對英軍的堅船利炮,依然躲不及。被轟開國門的清朝,隨後陷入了落後捱打的深坑。沒有“倭寇”的大清,終爲漠視海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