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用十四年的時間位極人臣,陳新甲最後結局如何?

用十四年的時間位極人臣,陳新甲最後結局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陳新甲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千古誰識陳新甲。姓陳,名新甲,萬曆三十六年舉人,從河北定州知州進兵部尚書。這是明朝將亡的亂象開始,舉人身份做到兵部尚書,千古奇聞。兵部尚書在六部中排行第二,古稱“大司馬”“大將軍”,統管全國軍事,正二品官員,下轄四部門,兵部尚書相當於我們現代的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後勤部長和總參謀長綜合,典型的位高權重。一般來說這樣的高位,起碼要進士出身才能擔任,履歷還需要漂亮,讓上上下下的人心服口服。陳新甲的上位卻是崇禎皇帝硬掰扯上去的,定州知州,刑部員外郎,刑部郎中,寧前兵備僉事,右僉都御史,擢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進兵部尚書,十四年時間做到位極人臣。

用十四年的時間位極人臣,陳新甲最後結局如何?

明朝末年,也就是天啓和崇禎年間,偏居苦寒之地的女真部落坐大,從癬疥之疾變成心腹大患,成功完成部落到王朝的華麗轉身。偏偏大部分明人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其中包括朝堂袞袞諸公,認爲女真不過是類似匈奴、東胡、月氏、鮮卑、羌胡等這樣的野蠻人,穿着獸皮衣和草鞋,手持青銅或木製武器,沒有自己的完整文字,只有野蠻矇昧的祭祀文化。可是女真根本不是這樣,他們野心勃勃,無時無刻不想着擴張疆域、變大變強,他們穿着獸皮衣是以爲毛絨絨的獸皮襖禦寒效果奇佳,是非常適合酷寒下的東北;他們的武器不是青銅或木製武器,他們的武器可能比明軍的還好,越到後面越好,火器水平超過明朝。

邊疆大帥和邊塞士卒對後金女真的強大深有感悟,但消息傳到大明統治高層也無用,他們我行我素,自顧自地黨同伐異,當全國上下糜爛不堪、通敵賣糧賣鹽賣茶賣鐵的商人活躍、滿清立國佔下遼東叩關山海、繞道兵臨北京城下時,大明“忠臣”們才反應過來,然而大勢已去,迴天已難。崇禎十五年鬆錦會戰,陳新甲秉持着速戰速決原則,將戰力本就不行的明軍分成四道夾攻,還說動固守堅城的洪承疇出兵,遭遇大敗,明軍被圍殲,關外堅城重鎮悉數淪陷。彈劾陳新甲的奏摺如雪花般涌上崇禎案牘,陳新甲本人也乞求罷官歸鄉,均被崇禎拒絕。

用十四年的時間位極人臣,陳新甲最後結局如何? 第2張

此處存疑,崇禎是控制慾極強的皇帝,喜歡遠程操控大軍攻守進退,後來的每一次大戰幾乎都有崇禎插手其中進行干涉的影子,所以說,陳新甲的作爲就算不是崇禎授予的,也是崇禎所認可贊同的。不讓陳新甲辭官是想讓他繼續發光發熱,做自己的擋箭牌。各位看官老爺覺得,這樣認爲是否有點道理?明軍遭此大敗,再無反擊清軍的資本和力量,只能固守堅城慢慢等待奇蹟發生,重大轉機出現。

奇蹟和重大轉機是需要時間醞釀發生的,得先擺平來勢洶洶的滿清鐵騎。鬆錦之戰大敗後,隨即而來的是崇禎密使陳新甲議和清軍,不幸消息被其家童泄露,皇帝只能將他斬殺。其中真是疑團重重,陳新甲久在邊疆、防禦清兵,有才幹和魄力,被當時的人稱爲文人統帥之典範。可是就這樣的人物,兵部尚書,新敗歸家,皇帝找他商議求和一事,他大嘴巴地讓家童知曉後,傳出朝野,輿論大譁。這事無論怎麼看,都像是隱瞞了什麼。

首先,牽動着大明朝堂的議和一事爲什麼會讓一個小小的書童聽到;第二,書童爲什麼把這一消息往外傳;第三,陳新甲文人出身飽讀史書,會這麼大嘴巴的大肆宣揚出去,讓別人知道這件關乎國家顏面的事嗎?因此我們有理由猜測,陳新甲的死有隱情,很可能是崇禎故意拿出去的替罪羔羊。

一生爲國盡忠、殫精竭慮的陳新甲最終在史書上留下“不能持廉,才亦不可大用,終屢誤國事,貽後世以罵名”的評價,這事崇禎皇帝朱由檢就沒有責任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