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位居高官的白居易爲什麼會買不起房子?

位居高官的白居易爲什麼會買不起房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白居易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人生在世,最基本的就是能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一個人生活質量有多高,得看他的衣食住行達到了哪個檔次。現今的社會,儘管大家都能吃飽,冬天也能穿暖,出門也能坐車,但住房問題一直是個問題。故“房奴”一詞應運而生。顧名思義,房奴指爲了買房子而把自己變成“奴隸”。這味道很不爽。每個月辛辛苦苦掙倆錢基本都交房貸了,或者基本都交房租了。所以房奴的日子不好過。

那麼古代有房奴嗎?其實“房奴”自古以來都有(當然對於房奴的定義,古時跟現在還是不盡相同的)。即便在最繁榮富庶的唐宋時期,在城市也有許多房奴。你知道古代買房有多難?爲何連位居高官、且是大文豪的白居易、蘇軾蘇轍兄弟,都曾長期買不起房子?他們爲什麼買不起房子?還有,爲何在繁榮的唐宋時房奴多,反而在元朝以後少了呢?

(一)白居易、盧懷慎、蘇東坡等,都是數十年買不起房子

說起來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在古代,像白居易、蘇東坡這樣的牛人,怎麼都買不起房子?首先他們都是大文豪,一出手便洛陽紙貴,尤其是蘇東坡,還是個大書法家,一字千金,他的筆還不是跟印鈔機似的?咋能沒錢?況且他們還都是在京城爲官,朝廷重臣,工資能低了?可你別不信,他們還真買不起房子!別說他倆,還有那個盧懷慎,官居宰相,照樣如此。

盧懷慎還處在開元盛世時期,在唐玄宗時期當的宰相,他在長安就愣是買不起房子,一家老小住的非常寒酸,曾經窮得連門簾都買不起,筆者曾在“說歷史的女人”第908期專文介紹。此人太過清廉,不會貪污受賄,又不善寫詩、寫字賣錢,所以很窮,此不贅述,那麼白居易和蘇東坡怎麼回事?

要說白居易也是仕途較順的,甚至官運亨通的人物,他28歲中舉,29歲中進士,32歲便官至“校書郎”,儘管官位品級不高,但畢竟是京官,工資還是不低,月薪16000錢,在那個年齡已經很不錯了。不過他仍是“京漂一族”,在長安根本買不起房子,只能租房住。並且在長安城裏也租不起房子,他跑到長安東郊長樂裏租了幾間房子,還是茅屋。不過據《長安志》記載,當時的長安是東貴西富,南虛北實。就是說東郊和西郊以及北郊都是不錯的,只有南郊比較貧寒。所以白居易在東郊能租上幾件茅屋還是不錯了。

位居高官的白居易爲什麼會買不起房子?

白居易雖然住的位置不算偏,但房租也不低,弄得家裏還是比較窮酸,他在詩中自嘲:“茅屋四五間,一馬二僕伕”。好歹也在朝中幹事,家僕還得有,不多,就倆;還得有匹馬騎,那時又沒有班車,又僱不起轎伕,總不能走着上班吧,那還不天天遲到?幾年之後,白居易生活好了點,也只是換個好點的地方,繼續租房,還是買不起。這一租就是20年,當然他也不是隻在一個地方當官,但不管在哪當官都是租房。後來他在《卜居》一詩中感嘆:“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常羨蝸牛猶有舍,不如碩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錐頭地,免似漂流木偶人……”自己簡直連蝸牛和老鼠都不如啊!

白居易一直到50歲時,終於混到五品官,任職京兆府戶曹參軍,每個月有40000多文錢收入,纔買到了此生第一套房子,但位置還是比較偏,上班比較遠,“省史嫌坊遠,豪家笑地偏”,但他自得其樂,養養花,種種竹,住得也挺滋潤。也就是說,白居易當了20年“房奴”,攢了20年錢,終於有自己的窩了。

位居高官的白居易爲什麼會買不起房子? 第2張

再看蘇東坡。老蘇比老白還慘。要說蘇軾開始比白居易還順,20歲就中進士了,官當得還大,當時也是風靡全國的人物,可謂少年得志了。但他在京城汴京當官時間不短,還是買不起房子,仍是“京漂”。不過他後來被貶出京城,在至少8個地方當州官,基本都是租房住。以至於後來他的兒子急着結婚,弄不來房子,他一着急,去朋友範鎮那兒借了間房子湊合辦了喜事。範鎮是退休的京官,在開封有套房,蘇東坡在外地任職,數次到京城向朝廷述職,都是在範鎮家借宿。

蘇東坡一直到47歲纔買到房子。1084年,爲了讓家人有個安身之所,他終於在江蘇宜興買下第一所房子,不過也是最後一所房子。就這他當時錢也不夠,還是向他的弟弟蘇轍借了7000貫錢。

其實蘇軾在當時的收入是不錯的,他在當杭州通判時,月薪30貫(他父親蘇洵月薪才7貫),再加上朝廷補貼,比如租田收入等,他年收入可達1800貫;後來到密州做官,年收入超過2000貫,攢幾年,買套住宅還是可以的。但他這人一不好攢錢,二是事多,就經常手頭弄得很緊。比如他老爹蘇洵在京城買房子花了8000貫,基本都是借的錢(大多向他二哥蘇渙借的),憑他的工資不吃不喝得攢百十年,而這沉重的債務基本上由老大兒子蘇東坡負擔了。

還有蘇東坡這人比較樂善好施,花錢比較大方。比如有一年密州鬧瘟疫,窮苦百姓沒錢買藥,蘇東坡直接捐出50兩黃金,在密州城裏建了幾所福利院,免費給百姓治病。還有,他去杭州赴任的時候,跟着他一起去杭州的可不光是他的媳婦和兒子,還有他小時候的奶媽任採蓮,以及他的侄媳婦和兩個侄孫。蘇東坡這人比較重情義,他奶媽哺育過他,所以他要把奶媽帶到任上去享享福。侄媳婦和兩個侄孫則是因爲沒有生活來源,家裏沒人管,蘇東坡就把他們也養了起來。蘇東坡後來得知有個堂姐死了丈夫以後,還承擔了供養堂姐及其子女的重任,直到堂姐的女兒出嫁,都是他出錢做的嫁妝。

這樣,爲官清廉沒有灰色收入的老蘇就基本沒有存錢,比如他從杭州離任時,兜裏就剩下幾百貫錢了。所以他後來買房子還得從弟弟蘇轍那兒借。

不過他老弟蘇轍也好不到哪去,他官也做得不小,但也不貪污受賄,攢錢也不多。他曾借給大哥7000貫買房,結果自己卻在京城一直買不起房子,直到退休,七十多歲了才花了9400貫錢買了套普通民宅。他基本一輩子都在當“房奴”。他曾作詩自嘲,“我生髮半白,四海無尺椽”,“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爲言”。一次他看見一位有錢的朋友弄了套豪宅,羨慕不已,又詩興大發:“我年七十無住宅,斤斧登登亂朝夕。兒孫期我八十年,宅成可作十年客。人壽八十知已難,從今未死且盤桓。不如君家得衆力,咄嗟便了三十間……”

想想老白、老蘇這些牛人,人家都大半輩子買不起房子,咱買不起不是很正常嗎?所以大家掙錢買房子,還是悠着點,別工作太累了,把身體搞好纔是硬道理。

(二)白居易、蘇軾買不起房子的根本原因

白居易、蘇東坡買不起房子的原因衆多,但根本原因是什麼呢?恐怕大家都猜到了,房價。房價太高,纔是所有問題的關鍵所在。如今房價居高不下,天天喊着降價,就是降不下來,越降越高。其實在古代也是如此。

古代的中國,重農抑商,商人向來被稱爲“賤民”,備受歧視。當然搞房地產的就很罕見,房地產不是國家的“支柱產業”。直到民國之前,我國都沒有商業化程度很高的房地產公司。因爲古代的中國,自秦以來,實行的都是中央集權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地都是朝廷的,商人想弄點地皮搞房地產,實在太難了。比如唐朝,夠繁華了,但史上記載的房地產大亨也僅有一人。

此人叫竇乂,是個不折不扣的商業鉅子。他13歲那年,他舅舅從外地帶回來好幾雙鞋子,家人一人挑了一雙穿。剩下幾雙穿着不合腳,沒人要了,竇乂把它們拿到集市上賣了,得了500錢;然後他用這些錢買把鏟子和一些榆樹苗,種樹。5年後把榆樹一賣,又賺了一把;然後他用這筆錢投資製造一種新型燃料“法燭”,賣掉又賺了80萬錢,於是他開始投資搞房地產。最後成了長安首富。不過他純粹靠自己的努力還是不行的,他還得勾結高官,從朝廷大員那裏尋找保護傘。

竇乂知道當朝太尉李晟喜歡打馬球,於是投血本,花了100萬錢建了個豪華馬球場送給李晟,於是李晟就成了他的政治上的“保鏢”,給他一路開綠燈,該批地皮批地皮,該辦證辦證。然後竇乂拿到地皮蓋房子,再高價賣給那些京官。他這價錢自然擡得高了,一般老百姓估計都買不起。這也是白居易他們在京城當官買不起房子的一個原因。

不過儘管竇乂故意擡高房價,畢竟還有商業的因素,就是房價也是又漲有降的,如果完全被朝廷控制房產,這房價是絕對降不下來的。在唐朝也就竇乂曾經和朝廷稍微抗衡一下了。不過關於竇乂的詳細故事,主要是溫庭筠記載的,他把竇乂寫進了小說《竇乂》中,應有誇張的成分。然史上確有其人,他的事蹟跟溫庭筠寫得差不多,溫庭筠寫的也是紀實小說。

位居高官的白居易爲什麼會買不起房子? 第3張

除去房地產商,天下的土地全是朝廷的,基本皇帝一個人說了算。特別是京城用地,卡得很嚴,比如唐玄宗時規定,“應給園宅地者,良口三口以下給一畝,每三口加一畝,賤口五口給一畝,每五口加一畝”,就是說,普通人家每三口人給一畝宅基地,賤民五口人給一畝宅基地,誰要超出這個標準是要嚴懲的。

京城有的住戶比較有商業頭腦的,就把地皮蓋成房子,然後出租或者賣給那些京官,當然他們也要趁機擡價。沒有灰色收入的清官哪能買得起?所以像白居易、蘇軾、蘇轍這些比較清高的人,就一直買不起房子,攢錢攢到鬍子白了,才宣佈,做房奴到期。

(三)元朝之後,當官的房奴爲何減少了?

在唐宋時期的京城,那都是跟如今的北上廣一樣,寸土寸金。比如北宋時的開封,曾經達到百萬人口,那地皮和房子貴的超乎想象。翰林學士王禹偁在《李氏園亭記》裏記載:“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這房價怎麼會低了?

唐宋時期是中國古代最繁華的時候了,房價很高,房奴很多,那麼其他朝代呢?還別說,在之後的元明清時期,房奴倒是不多了,是大家收入高了,還是房價降低了?都不是,原來是政策問題。在元明清(清朝中前期)時,中國的商業並不發達,甚至比不上唐宋時,這時當官的當房奴反而少了。

原來,元朝初年,蒙古人滅南宋後,漢人的地位降低,朝廷就派大批的蒙古人到南方做官,這些官員嫌朝廷給他們分的公房太小,就出去購買民房。他們利用自己的身份強拿強要,跟明搶似的,弄得民憤很大,甚至激起各地農民起來造反。爲了平民怨,忽必烈乾脆頒佈了一條法令,禁止蒙古官員在民間特別是在南方購置房產,違命者斬。於是當官的都不敢再買房了,不買房自然就不存在房奴了。

明清時期,沿用了這個法令,比如明朝時就規定:“有司官吏,不得於見任處所置買田宅。違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就是說,若有官員敢在工作地買房,被發現者打五十大板,而且還得免官,沒收房產充公。既然國家如此規定,那麼大家都老老實實吧,不買房子了,不當房奴了。不過錢該撈還得撈,混到退休,腰纏萬貫,回老家養老也挺滋潤的。

本文主要是考察下古代當官的房奴問題,至於普通老百姓,到城市混,或者到京城混,估計連當房奴的資格都是沒有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