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朝頻發太監專權,清朝卻一個也沒有

明朝頻發太監專權,清朝卻一個也沒有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清朝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明朝太祖朱元璋借鑑前朝宦官弄權亡國的教訓,以及爲了自己集權需要,特命令人在宮中掛了一塊鐵牌,上面寫着“內臣不得干預政事,犯者斬”。所謂內臣指的就是宮內保衛或伺候主子,屬於能接近皇上,知悉宮內大小事務的人,比如貼身侍衛、太監等。

明朝頻發太監專權,清朝卻一個也沒有

但到了明成祖時期,由於在“靖難之役”中的內臣,如鄭和、昌盛等建立了功勞,成祖便對他們另眼相看,對內臣的權力限制也有了一定的鬆懈,放任鄭和下西洋就是個證明。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每個皇帝的喜惡和價值觀都不一樣的,祖上只要求不能幹政,沒說不能賦予權力,比如明朝特有、讓人聞之色變的的東廠、西廠特務提督。

此後經過“仁宣之治”,特別是明宣宗朱瞻基算是一位英明之主,國力強盛,沒有出現大的宦官專權的問題。但到了宣宗兒子明英宗朱祁鎮繼位後,情況卻發生了改變。因宣宗死時才38歲,太子朱祁鎮才9歲,小皇帝不懂事,國事由他奶奶明仁宗的張皇后把持,內閣交給顧命大臣、當時著名的三楊: 楊士奇 、 楊榮 、 楊溥主持。可這4位骨灰級的元老都因老邁而先後離去。這時有個善於察言觀色,琢磨小皇帝心思的太監王振便走上了歷史舞臺。

王振出生卑微,認識幾個字,做過教書先生,但科舉之路屢屢受挫,便索性進宮做了太監。宣宗看王振心靈手巧,會說話,便讓他做了朱祁鎮的玩伴和看護。英宗繼位後便很寵幸於他,王振也不是什麼善茬,時不時地邀寵和表現自己。從此英宗越發離不開王振,有什麼事都想找他商量,更是讓他做了宦官權力最大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隨着朝中元老的逝去,王振越發變得不可一世,培植黨羽,禍國殃民,而英宗因過於寵幸於他,往往都對王振的彈劾網開一面。

明朝頻發太監專權,清朝卻一個也沒有 第2張

王振是明朝第一代專權的太監,此後明憲宗時的汪直、樑芳,明武宗時的劉瑾,明神宗時的馮保,明熹宗時的魏忠賢等都是明朝非常著名,集弄權誤國於一身的大太監。縱觀這些人,他們中不少和王振一樣,都出生苦寒,但他們有朝一日進入宮廷做了皇帝的貼身太監,當了東廠特務首領,憑藉自己的心狠手辣、能言善道、察言觀色、把皇帝的需要和脾氣摸得一清二楚。皇帝對於他們也是格外的親近,喜歡聽他們的見解。漸漸的太監的見解通過皇帝之手變成了國策,朝中大臣也是不敢得罪,因爲他們手中的權力可以以各種罪名拘捕審訊皇帝外的任何人。

明朝太監能夠專權和皇帝的懶政、不作爲還有明朝的中央集權制度有莫大的關係。而到了清朝,卻一直沒有宦官當權者,主要原因還是皇帝的戒備和清朝的等級制度森嚴。

明朝頻發太監專權,清朝卻一個也沒有 第3張

清朝相比明朝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比如在立儲上,沒有像明朝一樣拘泥於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祖訓,而是有資質和才能者上。縱觀清朝12帝,昏君庸君很少,大多還是勤政明事的。而且清朝有很強的人和人的等級意識,主子就是主子,下人和奴才只是下賤之人,是用來使喚和服侍的,地位很是低下,更別談說聽取下人的建議了。最鮮明的例子就是有個太監無意中說了句對鴉片戰爭的看法,當即被道光皇帝吊死。

清朝皇帝善於拿前朝特別是明朝太監弄權的教訓教育皇子,對太監的地位打壓之深,對太監的言行舉止和權力限制之嚴創歷朝之最,太監便從此無法再鹹魚翻身。就算清末大太監李蓮英也只是慈禧身邊的一個奴才,在精明的慈禧面前也很難有專權之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