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有火鍋嗎?古人吃火鍋一般有哪些食材

古代有火鍋嗎?古人吃火鍋一般有哪些食材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吃火鍋的時候都涮些什麼菜?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古代有火鍋嗎?古人吃火鍋一般有哪些食材

1、古人吃火鍋涮什麼

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物質的不斷演變,火鍋等日常用品也隨着更新換代,五花八門,這就是社會的發展規律。

以前沒有電熱和燃氣,只靠柴火、木炭作爲燃料加熱,食材之類大凡以大白菜、白菜花、菠菜,蓮藕、魚丸,羊肉片等等。食物豐儉由人,食品隨心適口,加點小酒,也是別有一番風味情趣。一直都認爲,古人比現代人更懂得享受,就比如在吃火鍋這件事沙,就涌現出不少歷史上著名的吃貨

比如西漢的江都王劉非發明了”九宮格”,不過當時被叫做“分格鼎”;東晉的陶淵明創造了“菊花火鍋”這種新式鍋底,後來還被慈禧太后發揚光大;另外還有爲“涮羊肉”火鍋命名的元太祖忽必烈,首創了“風羊”火鍋的明太祖朱元璋。

當然啦,最有名的記載是乾隆皇帝,他除了下江南尋遍美食,還創下了一個月吃23種、66次火鍋的最高紀錄,同期還舉辦了以涮肉火鍋慰勞“離退休職工”的——“千叟宴”,算是極致的火鍋愛好者啦。

所以你要問古代人們是怎麼吃火鍋的,先來看看故宮博物館展覽上出現的幾款“火鍋”吧!至於古人吃火鍋要下哪些菜,也來舉幾個著名的例子。魏文帝曹丕最愛吃的是“五熟釜”,也就是五個火鍋格子,分別放豬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來煮,吃不同的口味。唐代的白居易有一首《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說明當時吃火鍋一定要喝米酒的。

古代有火鍋嗎?古人吃火鍋一般有哪些食材 第2張

到了明清時期,大航海時代的開啓,各種香料進入中國,極大地豐富了火鍋的味道和種類。簡單的說,這個時候的火鍋,秉着“能吃就不要浪費”的思想,各種食材統統可以丟下去涮!這裏的帶頭大哥,就是皇帝們,他們不僅自己喜歡吃,還喜歡大宴賓客。

最後到了清末,吃火鍋也講究風雅了,以慈禧太后爲代表的清淡派吃法,從宮廷流傳到民間。吃火鍋涉及到三個方面,一是器具,用什麼樣的火鍋。古代器具材料的發展也就是火鍋材料的發展,從一開始的陶製品,到青銅鼎器,再到鐵器,火鍋器具也是在慢慢發展的。二是熱源,吃火鍋必須有源源不斷的熱源,古代沒有現在的電和氣,只能用柴火或木炭來加熱火鍋。三是食材,古代的食材大多是就地取材。可以吃到豆腐,白菜,豬牛羊肉,鴨血,菠菜等。

吃火鍋的歷史應該和人類發現用火開始,你想想,當時古人是吃生肉的,後來用上了火,用一個凹面的石頭,把肉切小放入,吃起來肯定比吃生的好吃,水成了湯也很好喝,這就是吃火鍋的開始。這一古老最簡單吃法保留下來。北方遊牧民族基本上是天天吃火鍋,因爲他們沒有炒菜的概念。南方的人由於吃得很雜,所以將蔬菜放入火鍋裏與肉一起煮,也很好吃。幾千年以來,只是在切肉方法有改進,主要是易熟上口快,還有蘸料味道更鮮美。

可以想象一下古人幾個人圍坐在火爐旁,架個青銅鍋或鐵鍋,忍受着炭火的煙氣,涮着牛羊肉,喝着小酒,邊吃邊聊。

2、古代人怎麼吃火鍋

火鍋的發展亦如同餐飲史的發展是漸進式的,完全是依據當時的器皿,社會的需求與原物料的發現引進,而加以變化的。辣椒”在未進入中國時,怎麼會有辣的調味出現呢?三國時代,魏文帝所提到的“五熟釜”,就是分有幾格的鍋,可以同時煮各種不同的食物,和現今的“鴛鴦鍋”,可說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到了南北朝,“銅鼎”是最普遍的器皿,也就是現今的火鍋。演變至唐朝,火鍋又稱爲“暖鍋”。

從元、明、清到現今,火鍋器皿上的變化並不大,新的容器除了鍋寶採用耐高溫透明玻璃,煮的時候可見食物的翻騰,吃的時候較不會有漏網之魚外,銅鍋、鐵鍋、砂鍋等鍋具,只是在製作上更爲精緻,多已使用幾千年以上,而現用的最普遍的也最廣泛的鍋具爲“不鏽鋼鍋”,也就是俗稱的“白鐵鍋”。

古代一些帝王與火鍋有一定情結,元世祖忽必烈喜歡吃火鍋。有一年冬天,部隊突然要開拔,而他飢腸轆轆,定要吃羊肉,聰明的廚師情急之中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入開水鍋中燙之,並加調料、蔥花等物,忽必烈食後讚不絕口。後來,他做了皇帝仍不忘此菜,並賜名爲"涮羊肉".相傳,明代文學家楊慎小時候隨其父楊廷和,赴弘治皇帝在御花園設的酒宴。

宴上有涮羊肉的火鍋,火裏燒着木炭,弘治皇帝藉此得一上聯,上聯雲:"炭黑火紅灰似雪",要衆臣囑對,大臣們頓時個個面面相覷。此時,年少的楊慎悄悄地對父親吟出下聯:"谷黃米白飯如霜".其父遂把兒子的對句念給皇上聽,皇上龍顏大悅,當即賞御酒一杯。清代乾隆皇帝也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遊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相傳,他於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餘個,應邀品嚐者達5000餘人,成爲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火鍋盛宴。

3、宋代火鍋撥霞供

南宋理宗趙在位期間(公元1224~1264年),福建泉州出了一位名士,姓林名洪,自號可山。他博覽羣書,學識淵博,以詩聞名當世。他性情恬淡,經常遊歷名山,拜訪高僧隱士。

一年冬天,林洪專程前往福建武夷山拜訪著名隱士止止師。武夷山是福建第一名山,相傳古時有山神武夷君住在此山而得名。這座山綿延120餘里,溪流環繞其間,分爲九曲。止止師住在第六曲仙掌峯。

林洪快到仙掌峯時,天空下起了大雪。一隻野兔在巖上奔馳,因下雪巖滑,滾下山來,被林洪捕獲。林洪手提野兔,心裏很是高興,不知不覺來到止止師住的地方,要同主人一起美餐一頓。

他問止止師會不會烹兔。止止師說:“我在山中吃兔的方法是:在餐桌上放一個火爐,爐上架着湯鍋;用酒、醬、椒、桂等作調味汁,把兔肉切成薄片,待鍋中湯沸時,用筷子夾着肉片,在湯中測熟,蘸上調味汁來吃。”

於是他們就按止止師所說的方法,烹食了這隻兔子。林洪覺得這種食法,不僅滋味鮮美,而且大家圍坐在一起,邊吃邊聊,非常有趣。幾年後,林洪來到京城臨安(今杭州市),在工部郎楊泳的筵席間又嚐到了這種方法烹食的兔肉。

他看到爐上鍋中湯汁沸騰,如浪涌江雪,賓主們夾着紅色的肉片在蒸汽中頻頻擺動,如風翻晚霞,即席賦詩一首,其中有“浪涌睛江雪,風翻晚照霞”的名句。

隨即給這一菜餚取了個名字“撥霞供”,而且把它收入自己撰寫的《山家清供》一書中。從以上文字我們不難得知,林洪所謂的“撥霞供”就其用料和烹食方法來說,應該就是火鍋涮肉。也許今天的測羊肉就是由此而來的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