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如果對方真的斬了會怎麼樣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如果對方真的斬了會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8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古代打仗的故事,歡迎關注哦。古人爲什麼常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真斬了會有什麼後果?

歷史上記載了許多使者出使的記錄,比較出名的如晏嬰出使楚國,蘇武出使匈奴,張騫出使西域等。

《晏子春秋》中記載道晏子將使楚的故事。楚王聞之,謂左右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大意是楚王聽說晏子要出使楚國,想要派人來羞辱晏子。

下屬對楚王說,在聚會之時,只需要將犯盜竊罪的楚國人帶上來審問他,以此來羞辱晏子。晏子作爲使者剛來到齊國,齊國的臣子對晏子說想要進入齊國的國都,得從城門旁邊的的狗洞進去。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如果對方真的斬了會怎麼樣

因爲晏子的身高不足1米2,臣子們抓住晏子的缺點來諷刺他,譏諷他。晏子瞭解他們是要故意羞辱自己,便反擊說:“出使到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去,出使到楚國難道要從狗洞進去嗎?”臣子們被他說得啞口無言,只得讓晏子從城門光明正大地走進去。

後來在聚會上,楚國臣子故意將犯了盜竊罪的楚國人帶上來,向楚王請示,晏子瞭解他們是故意地在自己面前演的這一齣戲,目的就是想羞辱自己,於是晏子義正嚴詞的說:“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難道是根葉不同嗎?其實不然。

此人偷盜,主要是因爲水土不同。他在楚國沒有犯偷竊罪,來到齊國就犯偷竊罪,只是因爲齊國和楚國的水土不同罷了。

楚王聽了這句話後,面露愧色,感慨道:“聖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晏子善於運用伶牙俐齒抓住別人語言中的漏洞,予以羞辱他的人一一回擊,晏子這樣做的目的既維護了齊國的尊嚴,也維護自己的尊嚴。

因爲晏子是身爲齊國的使者來到楚國,他不再單純的是晏子這個人本身,而是肩負着國家的重任來到這個地方,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齊國的臉面。

如果楚國的人羞辱他,他不予以反擊的話,楚國其實是借晏子的臉來打齊國,國家與國家之間最擅長的就是通過使者間的脣槍舌劍來攻擊敵國,侮辱對方。

在不發動戰爭的情況下,這種方式是最節約成本的。可以看出使者的一個特點是:能說會道,準確地抓住對手的漏洞予以打擊,來維護國家的尊嚴。

而使者往往是最“安全的職業”因爲即使兩國處於戰爭之中,而使者的位置卻是輕易不能撼動的,在面對使者時,需要有足夠的好脾氣,就算使者出言不遜也不能夠下令斬殺使者,因爲如果衝動的斬殺使者,很有可能會引發兩國的戰爭。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如果對方真的斬了會怎麼樣 第2張

隨意斬殺來使,在國家之間看來是輕視的表現,很有可能因此而引發一場戰爭。

萬曆朝鮮戰爭史中,紅着眼要“遷都北京”“坐鎮寧波”的豐臣秀吉,明明在“議和”時被忽悠了一把,當場惱羞成怒,卻也只是把明代使者楊方亨轟走。可見就算多麼憤怒也只得忍氣吞聲,造成國家戰爭的情況是誰也承擔不起的後果。

除非是國家實力足夠強大,可以不用懼怕來使的國家斬殺來使。因爲即使斬殺來使,國家也不敢輕易地發動戰爭。軍事實力弱小的國家在面臨軍事實力強大的國家,只有忍氣吞聲的份兒。

當然,不斬來使的原因頗多,其中有歷史原因,還有社會原因諸如此類的因素,主要是以下的幾個方面。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如果對方真的斬了會怎麼樣 第3張

1.主要是繼承戰爭文化。我國的戰爭文化從西周時期就開始成型了,那時候對發動戰爭有着很多的講究,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必須要站得住道義。

是要爲道義而戰,如果無緣無故的發動戰爭,是不得民心的,統治者不能隨意的發動戰爭。

2.斬來使容易引起戰爭,而戰爭需要的成本極大,所以斬來使不划算。

歷史上較出名的武王伐紂就是因爲紂王“失道”,這樣周武王就理直氣壯地聯合周邊諸侯討伐紂王。而周朝也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人倫禮儀秩序周禮,其中也包括了戰爭規範。

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隨意發動戰爭會勞民傷財,需要大量的兵力來充軍,而男人來當兵後大多數的家庭裏又會失去主心骨。國家缺少勞動人口,經濟得不到發展,國家的國庫也會空虛。

所以戰爭是不能輕易發動的,因爲發動一場戰爭所需要的成本和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如果一個國家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和經濟能力,那麼戰陣對於國家來說只會是消耗。

3.爲了展現大國風範,就不能斬來使。身爲國家的代表遠道而來來另一國家,其潛在的含義是爲了促進兩國間的交流和發展而來,來使作爲一個溝通交流的橋樑本身是沒有攻擊性的,俗話說的好“遠方的來者都是客”來使身爲客人出使到鄰國,國家也應該拿出大國風範,盡地主之誼。

如果這個時候殺掉一個手無寸鐵的使者,不是仁義之舉,乃會被天下人所不齒。還有一個方面用作疑兵之計。使者的作用也有刺探軍情的意味,經常會將計就計放出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讓使者上當,最著名的大概就是赤壁之戰時的“蔣幹盜書”。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如果對方真的斬了會怎麼樣 第4張

來使的身份真是既安全又危險,雖然有種種因素能保護來使的安全,但是還是有個別的例子雖然不能斬殺來使以解心頭之恨,可是可以將來使扣留下來。

明面上是扣留來使,但其實是給來使的國家一個下馬威,歷史上著名的蘇武牧羊,就是匈奴人將漢王朝的蘇武扣留下來,並且給蘇武一羣羊,等什麼時候羊下崽了,再將蘇武放回去。

但是這羣狡猾的匈奴人給蘇武的是一羣公羊。蘇武就這樣被扣押下來,度過一年又一年。

直到蘇武的頭髮白了,才終於迎來了回大漢王朝的那一日。所以並不是每一個來使都能那麼幸運,可以回到家鄉的故土。

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如果對方真的斬了會怎麼樣 第5張

古代的戰爭是一場充滿智慧的較量,是一場持久的拉鋸戰。身爲大軍的將領,帶領一支大軍打仗,更是要沉得住氣。古人爲什麼常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也是體現在軍事活動中一種藝術的智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