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漢朝十大名將之一:竇憲最後什麼結局?

漢朝十大名將之一:竇憲最後什麼結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朝十大名將之一:竇憲最後什麼結局?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漢朝十大名將之一:竇憲最後什麼結局?

竇憲: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對於功比衛青及霍去病的竇憲,今天的人們瞭解得實在是少之又少,我作爲一個喜歡歷史及詩詞的普通愛好者,知道他的也僅有兩件事,一是“勒石燕然”,此乃不世之功;二是詞牌《沁園春》是由他而起,但卻是件聲名狼籍的醜事。

這《沁園春》是大家都熟悉的詞牌,寫得最好,最大氣,最被人們所熟知的,莫過於毛主席寫的《沁園春•雪》,但我想,知道這詞牌的由來緣自於這聲名不彰的竇憲,肯定是極少的,這詞牌創始於初唐。調名卻是源於竇憲倚勢變相強奪沁水公主田園之典故。

竇憲,字伯度,扶風郡平陵縣人,即今陝西咸陽人,東漢名將,漢章帝冊立其妹爲皇后,兄弟親倖,賞賜累積,寵貴日盛。

他以車騎將軍出擊北匈奴,大敗之,然登上燕然山,如同霍去病故事,刻石記功,史稱燕然勒石,後拜大將軍,地位高於三公。

又再次領兵出塞,大破北匈奴主力,俘虜北匈奴太后,因軍功日隆,權傾朝野,陰存篡位之心,被漢和帝得知陰謀後,逮捕親信黨羽,沒收大將軍印綬,逼令自殺。

匈奴一直是我華夏的主要邊患,最強盛時的白登之圍,將那兵鋒正盛的劉邦圍了七天七夜,後來還是靠陳平施小人計方纔突圍,後來大漢王朝一直是行和親政策,即使是這樣,還是經常被匈奴襲擾掠奪,苦不堪言。

直到漢武帝時,以衛青和霍去病出師,方將其擊敗,後因其內亂,分裂爲多個部落,有些投靠了漢朝,內遷後勢力大衰,但經過多年的恢復,到了東漢以後又死灰復燃,對漢王朝又成威脅之勢。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是范仲淹在《漁家傲•秋思》中的美句,表現的是這位以“先天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名揚後世的宋代名臣,雖然在大宋西部邊戰中取得了驕人成就,但也感慨自己的功績未能“燕然勒功”而留有遺憾。

在古代對一個文臣最高的肯定是賜其“文正”的諡號,范仲淹就得到了這個諡號;而古代武將的最高榮譽則是“封狼居胥”和“勒石燕然。”

“封狼居胥”的典故大家都知道,漢帝國年輕的戰神霍去病橫掃匈奴後,在今天蒙古境內的狼居山舉行了祭天的大禮,向世人昭告漢帝國的強大;那“勒石燕然”既然能和“封狼居胥”並列相比,卻爲什麼沒有“封狼居胥”出名呢?這可能與竇憲後來的聲名有很大的關係。

竇憲出身名門,其曾祖父竇融是東漢開國功臣,名列雲臺二十八將之中,後來其祖父和父親先後因爲犯罪而被處死,所以,到竇憲出生時,家道早已破落,然而,及他的妹妹被立爲皇后以後,這竇憲的命運從此被改變。

要說中國歷史上功勞最大,最低調的外戚,則非衛子夫、衛青和霍去病一族莫屬,衛青在娶了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後,還一直不忘自己“騎奴”的身份,他身爲大將軍,卻從不專橫專橫跋扈,可謂是古來謙恭第一人。

反觀這竇憲就差了許多了,他仗着是皇帝的大舅哥,恃寵欺人,風頭盛極一時,權傾朝野,他先是低價強佔沁水公主的田園,嚇得公主不敢出聲,只好拱手相讓,要知道,這沁水公主可是漢章帝的妹妹,對這他也敢下手,可見竇憲真的是膽大妄爲,無所顧忌了。

後來漢章帝路過時發現他的惡劣行徑,對他大加指責,若不是妹妹竇皇后以降低服飾等級作爲處罰來爲他求情,那他將會瞬間悲催。

但是,他卻不思悔改,完全沒將這當回事,反而更加地肆無忌憚,到後來,因爲同太后的寵臣劉暢不和,他竟派人將劉暢刺殺,事情敗露後,太后大怒,竇憲爲求自保,主動上書要求帶兵北擊匈奴,戴罪立功。

對於他妹妹和劉暢之間的關係,純屬私生活範疇,他沒有必要去管,因爲這種事情在當時有很多,“司空見慣尋常事”嘛,但是他擔心妹妹被劉暢所控制,導致竇氏權利受到威脅;這才起了殺心。

何以殺一個劉暢就讓妹妹對哥哥如此地憤怒呢?這是因爲漢章帝死後,風情貌美的竇皇后守寡,當時,漢和帝還年幼,竇太后主持朝政,而這個劉暢不僅是其寵臣,還兼着太后的牀第工作,說白了,他就是太后的情夫,難怪太后要大怒。

自漢武帝持續地對匈奴用兵後,匈奴勢力大弱,並分爲南北兩個部落聯盟,南匈奴臣服漢朝,而漢王朝通過“賜婚”的方式,也同其保持的良好的關係,這其中就有著名的王昭君和親匈奴的所謂“昭君出塞”,並且,在對待北匈奴的關係上,也顯示了避戰的姿態,以一種柔軟的方式處理着雙方的關係。

但至王莽掌政後,他改變了漢王朝的懷柔政策,不但削減了匈奴的屬國地位,還關閉了邊境的貿易。自昭君出塞後,維持了近一個世紀的漢匈友好條約被撕破,“大漢匈共榮圈”遂宣告破碎,於是,兩家關係再度陷入緊張的局勢。

此時的北匈奴同漢王朝是敵對的,但南匈奴還是依然同漢王朝關係良好,而竇憲此時犯罪,急於立功來減輕罪責,於是他便帶着一幫包括南匈奴在內的周邊小兄弟,一起去攻打北匈奴。

竇憲這個人別看一直是混跡於市井,但打仗似乎有着超於常人的天份,加上他乃負罪之身,急於立功洗白自身,輸是輸不起的,唯有取勝這華山一條路,所以,他是一路地進擊而奮不顧身。

沒了退路的竇憲運氣實在是好,他是連戰連捷,大敗北匈奴部落,殺敵兩萬餘人,俘虜二十餘萬,並獲牛羊百萬餘頭。

大敗匈奴的竇憲效仿前人霍去病,登上了今天蒙古境內的杭愛山,並在那裏舉行了祭祀天地的大禮,刻石立碑、昭告天下,至此,在中國的

“燕然勒功”和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一樣,在此後的兩千多年歲月中,是所有文人雅士們詩詞歌賦的素材來源,也是將軍武人們建功立業的終極目標。

至於這石刻是何內容,史學界一直是一頭地霧水,直到2017年,一塊摩崖刻的發現,這片草原又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了兩千多年前那個曾經熱血沸騰的狂放年代。此刻石即著名的歷史學家班固所書《封燕然山銘》,方纔識得其真面目。

不久,竇憲再次出征,又將匈奴打得大敗,經過此次戰役,漢王朝徹底解決了自秦朝起持續了三百年之久的匈奴之患;失敗後的匈奴再也無法立足於茫茫大漠之上,殘餘的匈奴部隊一直向西遷徙到歐洲,最後他們是將古羅馬帝國滅國,可見其戰力之兇悍,這也反襯了當時竇憲所擊敗的對手,絕對不是孱弱的匈奴。

如此不世之功,竇憲的自然是得到了一大堆的封賞,皇帝將衛青和霍去病曾擁有過的所有武將至高頭銜,都掛在了他的頭上,這個可是自恃有功的竇憲不懂韜晦,愈加飛揚跋扈。有權在手後甚至聯合自己的黨羽想謀逆造反,最後被自己的外甥皇帝漢和帝查覺,一舉粉碎其陰謀。竇憲也被皇帝賜自盡,最終迫令自殺。

“憲以椒房之親,立功域外,不能如衛青養尊處晦而行殺掠之虐。器滿則盈,日中則昃,君子知其不終矣”,這是明萬曆間丁耀亢對竇憲的評價,中肯而公道,寥寥幾個字道出了竇憲由破落到輝煌,又由輝煌到覆滅的一生。

觀竇憲的一生,首先是其爲人不正,持權貪財,作爲一個外戚,在人品上是被人看不起的,他哪怕有再大的功績,爲人低劣也是不被衆人所承認的,後世自然就不會去誇讚他征討匈奴的功績了,而且還要不斷弱化他的功勞,

就人品來說,他同那“匈奴未滅,何以家爲”的霍去病相較,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對話,所以後人只知霍去病的“封狼居胥”,而少有人知道竇憲的這“勒石燕然”,也就很正常了。

竇憲,這個曾經的破落戶子弟,因爲“燕然勒功”的巨大成就,他所奠定的中國北疆的新格局,爲中華民族作出了傑出貢獻,在中國版圖奠定的歷史進程中,起了不可磨滅的巨大作用。

但是,竇憲在歷史上留下過種種劣跡,在古今文人墨客眼中,是被公認爲東漢外戚專權的禍首,因而備受貶斥;後來,又因謀反大罪而遭致殺身之禍,於是便將自己的功勳,一併埋在了歷史的深處,對他這一悲慘地結局,也讓我們感慨萬千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