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歷數唐太宗李世民的正一品四妃:李世民四妃是誰

歷數唐太宗李世民的正一品四妃:李世民四妃是誰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史書中關於唐太宗四妃的記載如下: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高宗大帝、恆山王承乾、濮王泰,楊妃生吳王恪、蜀王愔,陰妃生庶人佑,燕妃生越王貞、江王囂,韋妃生紀王慎,楊妃生趙王福,楊氏生曹王明,王氏生蔣王惲,後宮生楚王寬、代王簡。除此之外,唐太宗的四妃再無更爲詳盡的記載了。不過除了史書,我們還可以通過昭陵現今已發掘的墓葬以及出土的墓誌銘,以輔助對唐太宗四妃的瞭解。

唐因隋制,正一品四夫人的封號以貴淑德賢爲序。

先看韋貴妃,根據韋貴妃的出土墓誌銘的記載,韋氏於武德年間以良家入選秦王府,貞觀元年四月一日冊拜貴妃。不過墓誌銘上雖然稱韋氏是以良家的身份入選秦王府,然而事實上韋氏並不是首嫁,她的第一任丈夫是隋代大將軍、戶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

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兵敗後父子均被殺,而韋氏因是罪犯家屬,被充入宮中爲宮婢。李淵在長安即位後李世民進封秦王,韋氏作爲宮婢被分配到秦王府侍奉是順理成章的事。何況李淵登基後雖然曾大赦天下,但大赦赦的是罪犯,與放出宮人是兩回事,韋氏根本不可能在武德年間被放出宮回到家中,所以墓誌上說韋氏是以良家受選,很明顯就是溢美之詞。至於某些網文裏廣爲流傳的,秦王李世民在路邊對韋氏一見鍾情的這種毫無史實根據的說法,則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歷數唐太宗李世民的正一品四妃:李世民四妃是誰

更有一些不靠譜的網文信口開河,認爲在長孫皇后過世後,唐太宗的後宮是由韋貴妃一手掌管的。然而事實上是,即使身爲貴妃,若沒有皇帝的授意同樣沒有權利掌管後宮。例如唐高祖的萬貴妃,《舊唐書·李智雲列傳》中有明確記載:“母曰萬貴妃,性恭順,特蒙高祖親禮。宮中之事,皆諮稟之,諸王妃主,莫不推敬。”表明萬貴妃能夠對後宮諸事有“諮稟”的資格,是“特蒙高祖親禮”的,若沒有唐高祖的特許,萬氏即使身爲貴妃也沒有權利掌管後宮。再看唐憲宗的郭貴妃,“羣臣三請立郭貴妃爲皇后,唐憲宗以歲子午忌,又是時後廷多嬖豔,恐後得尊位,鉗掣不得肆,故章報聞罷。”郭氏雖然只封了個貴妃,但卻是唐憲宗未登基前娶的結髮妻子,只因唐憲宗怕自己的風流獵豔被限制,從而不肯將其立爲皇后。若身爲貴妃便能理所應當地掌管後宮,那唐憲宗又何必再多此一舉。

何況能夠執掌後宮對於宮妃來說是莫大的榮譽,史書不可能不記載,陳後主的張貴妃執掌後宮,隋文帝宣華夫人、容華夫人代掌後宮的事情在史書中記載得清清楚楚,劉浚的列傳也特意花了一番筆墨記載着其母潘淑妃掌管後宮一事。不僅史書上會記上一筆,就連墓誌銘這種沒事也要誇兩句有事更要誇了再誇的東西上,也絕對會大書特書一番,若是韋貴妃真的曾經代掌後宮,她的墓誌上不可能對此隻字未提。然而無論是瀏覽后妃列傳還是韋貴妃之子李慎的列傳,對此事不曾提及過。可見韋貴妃代掌後宮一事,實屬現代人的想當然耳。

楊貴妃,趙王李福生母,墓葬不明,只能據《大唐故贈司空荊州大都督上柱國趙王墓誌銘》上記載的“王,楊貴妃之所生也” 推斷出這位楊貴妃的封號。但在整個貞觀年間,韋貴妃的封號自始至終都沒有變過,所以楊氏的貴妃徽號當爲死後追封。不過楊貴妃生前就是正一品的妃位,而且早在貞觀元年就應當和韋貴妃、陰妃、燕賢妃等人一起被封爲四妃,這樣才能在死後被追封爲貴妃。

貞觀十三年,楊貴妃唯一的兒子李福受封爲趙王,隨即便被唐太宗過繼給了隱太子李建成,所以從禮法上來說,李福不再是唐太宗之子,而是隱太子李建成之子。

同時根據史料及墓誌上的記載,楊貴妃應當死於永徽六年至咸亨元年之間,因爲永徽六年正月一日,楊貴妃作爲趙國太妃隨同唐高宗祭拜昭陵,而其子李福死於咸亨元年九月十三日時,墓誌上已經寫明其母“貴妃”這一追封的徽號,所以楊貴妃的卒年只能在永徽六年至咸亨元年之間的這段時間。

陰嬪,據推測其封號原本應爲淑妃或德妃,因其子謀反而被降爲了嬪。其父陰世師因效忠隋朝而被李淵處死,陰世師之子陰弘智等人由於年幼而免於一死,陰氏則被沒入掖庭爲婢。也許是因爲陰世師與李淵有着相當的仇怨,而陰氏又成了李世民的妃嬪,所以許多人喜歡臆想李世民與陰氏之間有着一段隔着國仇家恨的虐戀深情。然而就史實而言,這樣的說法顯然是毫無根據的,畢竟後宮中作爲罪籍沒入的女子不在少數,上官婉兒即因祖父上官儀之事被沒入掖庭;而作爲宮婢被主子臨幸的更不在少數,章敬皇后吳氏便是在沒入掖庭後得到了唐肅宗的臨幸,從而生下了唐代宗。

歷數唐太宗李世民的正一品四妃:李世民四妃是誰 第2張

而且若是對陰氏這個所謂的仇人之女心存芥蒂的話,李淵就不會在武德八年將陰氏之子李祐冊封爲宜陽郡王,李建成等人也會藉此機會大肆抨擊李世民。所以李世民與陰氏之間所謂的隔着國仇家恨的愛情,不過純屬後人的YY罷了。更不用說陰氏在史書中只得一句“陰妃生庶人祐”後,便再無隻言片語的記載,甚至單就其子李祐謀反一事來看,陰氏在李世民心中能有幾分分量也是可以掂量得很清楚。

同樣是謀反,李祐的結局是被誅後廢爲庶人,生母連坐遭降;而李承乾雖被廢爲了庶人,卻保全了一條性命。這樣的差距很明顯可以看出陰氏與李祐是否真的深得李世民的寵愛,若陰氏真的與李世民有過一段所謂的超越國仇家恨的轟轟烈烈的愛情,那麼想必李祐絕不會落得個身死的下場。畢竟陰氏只有李祐這麼一個兒子,處死了他就相當於毀掉了陰氏下半輩子的依靠,李世民若對其有情,再怎麼對李祐處以重罰也好過將其處死。而陰氏一夜之間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即使還能夠留得一條性命,也是從此生不如死。

燕德妃,根據其墓誌記載,於武德四年選入秦王府,貞觀元年拜冊賢妃,貞觀十八年遷封德妃。考慮到貞觀十七年李祐謀反,生母陰氏遭到連坐,四妃之位有所空缺,燕氏應該是因此晉的位。同樣的,這位燕氏也並不是出於什麼可歌可泣的愛情才進的宮,“武德四年禮聘入秦王后庭”這一句說得很清楚,不過是唐高祖李淵爲自己的兒子選的小妾。

值得一提的是,燕氏的母親與武則天的母親爲堂姐妹,所以武則天成爲唐高宗的皇后後,燕氏爲了討好武則天,堅持抱病爲武后的母親榮國夫人奔喪,結果不幸死在了半路上,武后爲此不得不好好封賞了一番。而李貞在武則天時的待遇也很一般,不過是和一羣皇叔兄弟一起受到的加封,而且李貞作爲唐太宗的第八子只加封爲太子太傅,反而比第十子李慎的太子太師級別要低。

而武則天開始對付李唐宗室時,第一個下手的就是這位表姐的兒子。武則天殺了越王李貞和他的長子李衝後,又下令“傳首東都,梟於闕下”,李貞的另外三個兒子要麼是“坐與父兄連謀伏誅”,要麼是“減死流嶺南,尋卒”,無一倖免於難。唐玄宗登基後,也只將李貞的嫡曾孫李溫封了個沈國公,李溫的兒孫更是爵位降爲了郡公,繼承嗣越王封號的卻是夔國公李琳(許王李素節之子)這樣幾乎毫不相干的遠房旁支。結果李琳也是個不爭氣的,剛“奉其祀”,就“尋卒”了,越國乾脆“國除”——不知道燕太妃在天之靈,會對她花了半生精力小心翼翼奉承討好的表妹做何感想。

楊妃,吳王李恪蜀王李愔生母,《舊唐書》僅有一句“恪母,隋煬帝女也”,可見楊妃雖然名義上爲隋煬帝女,看似出身高貴,然而連生母爲誰、排行第幾、封號爲何都不知曉。楊妃沒有公主封號,說明沒有受過正式冊封——隋煬帝登基後便去了洛陽,即使是冊立太子也不過是下詔遣使回長安,更不用說還會特意記得要去冊封一個留在長安的公主了。也由此可知楊妃的生母身份較低,且並不得寵,只是一名普通後宮。

歷數唐太宗李世民的正一品四妃:李世民四妃是誰 第3張

而且根據岑仲勉先生的統計,楊廣在位的十四年裏,累計下來在長安待的時間只有186天,絕大部分時間不是在巡幸的路上就是在準備巡幸,所以想來楊公主若是受寵的話,理應同其長姐南陽公主一樣,陪伴在隋煬帝身側遠離長安纔是。可事實卻恰恰相反,依據李恪生於武德二年的情況來看,楊公主應當是武德元年便入了宮。換言之,李淵在長安甫一登基,楊公主便就此成了秦王府後院的一員,很顯然這位楊公主雖然說起來也是隋煬帝的女兒,卻根本得不到父親的重視和寵愛,所以纔會被遺忘在長安,被新建立的李唐王朝順手接收。

何況李淵與楊廣的母親都是獨孤氏,還是親姐妹,獨孤皇后曾對李淵頗爲照拂;李淵建立的唐朝至少在名義上是從隋恭帝手上禪讓過來的,結果李淵就這樣將他表弟遺忘在長安的女兒丟給了自己的兒子做妾。李淵若還算看重這位與自己多少有點血緣關係的前朝公主的話,怎麼說也要將其嫁做正妻而不是小妾——無論是嫁給皇子還是大臣。而且就算是做妾,也該塞給太子李建成,而不是塞給當時看起來與皇位無緣的秦王李世民。畢竟人家李建成好歹在武德九年前還是太子的身份,若無意外的話,楊公主作爲李建成的小妾,等太子登基後怎麼說也能混個五品以上的皇帝嬪妃噹噹,而給親王做妾,最多隻是個五品的孺人。

更何況根據楊廣死於義寧二年三月(618年),李恪卻在李唐武德二年(619年)就出生了的情況來看,楊公主很明顯是在守孝期間懷的孕,竟然連爲親生父親守滿27個月的孝都做不到。由此可見這位所謂的“隋煬帝女”在李唐王朝的眼中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存在了,更別說還能得到怎樣的禮遇了,若楊公主的身份還算尊貴,又怎會如此被人隨意地打發,甚至連爲父親守個孝的機會都沒有。

而楊妃會被如此對待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自古成王敗寇,亡國之君的地位都擺在那兒了,更別說亡國公主了。想想秦滅六國後,六國“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於秦”的悽慘模樣;想想陳朝滅亡後陳後主的幾個親妹妹,樂昌公主被賞給楊素做妾,宣華夫人、弘政夫人按例沒入掖庭,還有幾個被賞給朝中大臣和皇子做姬妾;再想想宋徽宗的女兒柔福帝姬也是公主,在金朝過的卻是什麼日子,便可知這些亡國公主在新王朝眼裏不過是戰利品一樣的存在。

再看她在後宮中的封號。唐朝貞觀年間的四夫人封號以貴淑德賢爲序,韋貴妃的封號是非常明確的。另有一位生育了十三皇子李福的楊貴妃,貴妃的封號是死後追封,可見其生前也是正一品的妃位,很有可能封號便是淑妃。而燕德妃是由賢妃升爲德妃的,原因是陰妃之子李祐謀反被誅,陰妃也由此被降爲了嬪。還有一位鄭賢妃,應當是燕賢妃升爲德妃後隨之晉位的。所以很有可能楊妃生前並無妃位,死後才被追封爲“妃”,提升了品級。

鄭賢妃,雖然名列四妃之位,但因爲無子,只見載於《唐會要》的昭陵陪葬名單中:“昭陵陪葬名氏……賢妃鄭氏。”因其墓葬不明,所以對於這位賢妃也無法有更多的瞭解。不過燕氏自貞觀元年至十七年一直都是身處賢妃之位,所以這位鄭氏應該是十八年燕氏升爲德妃後,隨之晉位的。

徐賢妃,相對於其他的後宮嬪妃在太宗一朝至多隻得了個“某某生某某”的記載,徐惠卻能夠憑藉其出衆的文采在《舊唐書》中留下更多的事蹟,可見徐惠的才華即便是與同時代的文人士子相比也是毫不遜色的。而徐惠也因爲自幼才華出衆,同左棻、宋氏姐妹一般名聲遠揚,甚至爲皇帝所知,於是被詔進了後宮中。

歷數唐太宗李世民的正一品四妃:李世民四妃是誰 第4張

根據史書的記載,徐惠進宮後因“揮翰立成,詞華綺贍”,於是由正五品的才人晉升爲正三品的婕妤,最後位列正二品九嬪中的第八級充容,可見文學造詣極高的徐惠還是很得唐太宗賞識的。其父徐孝德也因爲女兒的才華橫溢,由從六品下的作監丞被擢爲了從六品上的禮部員外郎。

就史書中所記錄的事蹟而言,徐惠知書善文縱論古今的才華頗得唐太宗的欣賞,《諫太宗息兵罷役疏》更是直諫朝政——這也是繼晉武帝的左貴嬪獻誄賦頌、宋孝武帝時韓蘭英獻《中興賦》、陳後主的沈皇后“數上書諫爭”後,有唐以來的後宮第一人,但如果說徐惠對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影響很大,那就難免有誇張之嫌了。畢竟徐惠的這篇上疏雖然甚得唐太宗的讚賞,並因此得到了豐厚的賞賜,但無論是上疏中所諫止的徵遼之舉,還是營造玉華宮之事,唐太宗都沒有因爲徐惠的進諫而在政策上做出任何的調整或改變。

唐太宗逝世後徐惠一心殉葬,唐高宗對於此舉十分讚賞,下詔追贈其爲賢妃,並陪葬於昭陵石室。徐氏一族也因此飛黃騰達起來,其父徐孝德迎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越級提拔,一下子便由從五品上的水部郎中被唐高宗擢爲正四品上的果州刺史,連越6級,卒於任上時,唐高宗還“優敕令官造靈舉,別加賻物,具給傅乘,資送還京”。而徐惠的弟弟徐齊聃也被任命爲沛王李賢的侍讀,徐惠的妹妹徐氏也因爲“亦有文藻”“世以擬漢班氏”,遂被唐高宗召進宮中冊爲婕妤。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