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簡介

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簡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姓名:李世民

國籍:唐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陝西武功別館(今陝西省武功縣)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職業:皇帝、軍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文韜武略,平定亂世,開疆擴土

貞觀之治,求賢納諫,寬厚愛民

代表作品:《帝範》,《貞觀政要》等

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簡介

廟號:太宗

諡號: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尊號:天可汗(唐周邊各民族尊稱)

年號:貞觀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號貞觀。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他是傑出的軍事家,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受封爲秦國公,後晉封爲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最終統一中國。後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諸子,被立爲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讓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爲帝之後,積極聽取羣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並開疆拓土,成爲中國史上著名的明君。

生平介紹: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年號貞觀。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李世民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在位期間,其對唐朝的建立與國家的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並取得了決定性的作用,他愛好文學與書法,並有墨寶傳世。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受封爲秦國公,後晉封爲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最終統一中國。公元626年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弟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二人及二人諸子,被立爲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被迫讓位,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即位爲帝之後,積極聽取羣臣的意見,以文治天下,並開疆拓土,成爲中國歷史上着名的明君。唐太宗虛心納諫,在國內厲行節約,並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終於使得社會出現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了中國歷史上着名的貞觀之治,爲後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早年經歷

唐太宗李世民,據唐朝史記記載:太宗皇帝是開皇十八年12月戊午(公元599年1月23日)出生於陝西武功別館(今陝西省武功縣),是唐高祖李淵與竇皇后的二子。隋朝末亂世,李淵和李世民父子趁勢於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興建唐朝。

公元617年(大業十三年)六月,與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陽),首戰獲勝,促使李淵決意西向關中。李世民任右領軍大都督,統右三軍,封敦煌郡公。不久攻克長安,立楊侑爲帝,遙尊楊廣爲太上皇,楊侑被封李淵爲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李世民爲京兆尹,改封秦公。

公元618年(義寧二年)三月,李世民爲右元帥,封輔祭國公。

同年五月,隋恭帝楊侑禪位於唐朝,唐王李淵即皇帝位,改國號爲唐朝,改元武德。武德元年,以李世民爲尚書令、右翊衛大將軍,進封秦王。武德四年被封爲天策上將。

唐朝建立以後,爲統一全國,先後進行了六次大的戰役。這六個戰役李世民就指揮了四個(其他兩個戰役是由李孝恭、李靖指揮的平定江陵樑王蕭銑之戰與平定江淮輔公祏之戰),全部取得了勝利,爲唐朝立下了赫赫戰功:

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簡介 第2張

第一次是對隴右薛舉父子集團的戰役,唐武德元年,薛舉率軍進攻關中,雙方在現陝西長武縣發生激戰,由於李世民生病,劉文靜不聽元帥告誡而聽殷開山之計,出戰,被薛舉所敗,退回長安。但不久,李世民便在淺水原之戰徹底打敗薛軍,消滅了隴東集團。

第二次,劉武周依附突厥,南下進攻唐朝,攻佔了晉陽,李世民不畏艱險,終於擊潰了敵人主力,並乘勝追擊,兩天不吃飯,三天不解甲,一日八戰,八戰皆勝,徹底消滅了敵軍,收復了丟失的土地。

第三次是對王世充和竇建德的戰役。這次戰役規模爲唐統一戰爭中最大的。在這次戰役中,李世民先將王世充擊敗,圍困在洛陽,令其無糧草供應,待其自斃。就在洛陽將下未下之時,河北的竇建德軍10餘萬衆號稱30萬爲救援王世充,突然出現在唐軍背後,李世民力排衆議,親率3500人在虎牢之戰中大敗竇建德軍,生擒竇建德。洛陽的王世充也只得投降,這次李世民一舉兩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第四次是平定劉黑闥的戰役,劉黑闥是竇建德的部下,他打着爲竇建德復仇的旗號,在河北起兵反唐。李世民指揮了平定其第一次起兵的戰役,僅僅兩個月就取得了勝利。

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後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的禮儀招待。武德四年冬10月,封爲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食邑增至二萬戶。高祖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

李世民在戰鬥中注重戰前偵察,雖屢次遇險,但每次戰鬥都能作到知己知彼,善於製造戰機,當敵強我弱時,他經常用“堅壁挫銳”的戰法拖垮敵人,戰鬥中身先士卒,親自率領騎兵突擊敵陣,勝利後勇追窮寇,不給敵人喘息之機,因此獲得了每次戰役的勝利。在統一邊疆的戰爭中,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明於知將選拔良才,取得了戰爭的勝利。李世民用他卓越的軍事才能,爲大唐盛世的建立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唐太宗李世民  秦王李世民簡介 第3張

登基

玄武門之變發生於唐高祖武德九年6月4日(626年)。618年,李淵建立唐朝,並立世子李建成爲太子。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爲太子。但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太子李建成隨即聯合四弟齊王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李建成曾經下毒害李世民。武德九年,突厥犯邊,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把握住秦王的兵馬,並準備在昆明池設伏兵殺李世民。太子府率更丞王晊把這一密議告訴了秦王。李世民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搶先一步殺死大哥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玄武門之變。3天后(癸亥),李世民被立爲皇太子,詔曰:“自今軍國庶事,無大小悉委太子處決,然後聞奏”。2個月後李淵退位,李世民登基。唐太宗即位後,居安思危,任用賢良,虛懷納諫,實行輕徭薄賦、疏緩刑罰的政策,並且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終於促成了社會安定、生產發展的昇平景象,史稱貞觀之治。貞觀之治是中國封建時代最着名的“治世”。貞觀四年(630),唐太宗遣李靖平定東突厥,俘虜頡利可汗,解除了北邊的威脅;九年,平定吐谷渾,俘其王慕容伏允;十四年,又派侯君集平定高昌氏,於其地置西州,並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魯番西)置安西都護府。唐太宗對東突厥降衆及依附於突厥的各族執行比較開明的政策,受到他們的擁戴,因而被尊爲“天可汗”。十五年以江夏王李道宗送文成公主和親於吐蕃的贊普松贊干布,發展了漢、藏兩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但唐太宗晚年還親征高句麗。唐太宗最初立長子李承乾爲太子,後來又愛重第四子魏王李泰,李承乾由此產生了奪嗣之懼,企圖發動政變刺殺李泰,沒有成功,被廢爲庶人。唐太宗爲防止身後發生兄弟仇殺的悲劇,貶魏王李泰,改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爲太子,即以後的唐高宗。

武德九年(626年)8月,因唐朝發生玄武門之變,政局不穩,東突厥伺機入侵,攻至距首都長安僅40裏的涇陽(今陝西咸陽涇陽縣),京師震動。此時,長安兵力不過數萬,剛剛即位的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設疑兵之計,親率高士廉、房玄齡等6騎在渭水隔河與頡利可汗對話,怒斥頡利、突利二可汗背約。《唐語林》記載唐太宗“空府庫”贈予頡利可汗金帛財物,以求突厥退軍,並與之結“渭水之盟”,唐太宗於629年八月任命李靖、李積、柴紹、李道宗等爲行軍總管,出兵征討東突厥。630年三月頡利兵敗被俘,東突厥滅亡。

去世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正月,唐太宗撰寫《帝範》十二篇頒賜給太子李治。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得了痢疾(一說是服用丹藥暴病),醫治最終無效,命太子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李世民駕崩於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享年50歲,在位23年,初諡文皇帝,廟號太宗,647年加諡文武聖皇帝,749年加諡文武大聖皇帝,754年加諡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葬於昭陵(位於今中國陝西省禮泉縣東北50多裏山峯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