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的銀子分哪幾種?碎銀子是整錠砸碎的嗎?

古代的銀子分哪幾種?碎銀子是整錠砸碎的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的銀子分哪幾種?碎銀子是整錠砸碎的嗎?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一些電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劇中人物在買東西的時候,用一些“碎銀子”,而在人們的印象中,銀子應該基本上都是那種做成元寶形狀的,而碎銀子可能就是將一塊完整的銀元寶砸碎之後,散落而成的各種碎銀子,便於攜帶,也方便付款。不過這些也只是人們的想象,真正的碎銀子真的是這樣誕生的嗎?

古代的銀子分哪幾種?碎銀子是整錠砸碎的嗎?

碎銀是指比較散碎、大小、重量、形狀沒有規格,大小多少不一的銀塊,和鑄造成固定形狀、重量的銀錠相對應。

和電視劇裏不同,中國古代大部分時間是以銅錢作爲流通貨幣,白銀和黃金之在小範圍內流通,到了明代,白銀才正式稱爲貨幣,與西方不同的是,中國的白銀是採用重量來計量,而不是銀幣形式。以重量計量的後果就是一個銀錠是可以任意大小,並且可以分割使用的,於是這就產生了碎銀。

當時的銀錠通常由銀樓、錢莊鑄造而成,比較常見的是元寶型,偶爾也會有銀條、銀塊之類,大多在一兩以上成整數。少數的錁子不足一兩,但是一般也是按錢來取整,這也是一種碎銀。

《紅樓夢》裏第53回賈府過年時準備押歲錁子,220個押歲錁子共153.67兩,平均下來每個只有7錢左右,成色不一,樣子有梅花形、海棠形等等,這就是一種碎銀。

另一種碎銀是使用中產生的。

古代的銀子分哪幾種?碎銀子是整錠砸碎的嗎? 第2張

在明清,一兩銀子通常等於1000枚銅錢,這個其實是很大一筆錢了。像《儒林外史》裏提到,萬曆中期,一戶平民日常最低開銷大約是50個銅錢,去餐館吃飯大約只需要一錢五分銀子。

所以很多時候,一個銀錠通常會超出想購買的東西價值很多,這個時候要麼店家用碎銀、銅錢找零,要麼就是從銀錠上剪下所需的分量,這就產生了碎銀。古代有一種小型的桿秤叫戥子或戥秤,比較精密,專門用來稱量金銀等小型貴重物品。店家一般都會備有戥子,用來稱量剪下來的碎銀分量是否正確。

當然,有的場合也不會這麼嚴謹,比如《紅樓夢》裏有一回寶玉請大夫給晴雯看病,要一兩銀子車馬費,麝月隨手拿了一塊碎銀,一個婆子說這是5兩的銀錠剪的一半,起碼有2兩,現在沒剪子,讓換一個,麝月沒在意,還是給了。

碎銀的一個大麻煩是大小、重量太隨意,而且因爲各家銀樓銀子的成色還有所不同,雖然有經驗的商家大致能看出成色的好壞,但是碎銀一多還是很麻煩。所以有些人碎銀攢的多了,就會重新去銀鋪熔鑄成銀錠。銀匠會在熔鑄時打上銀鋪名稱、銀錠成色等標記,方便使用查驗。

比如《賣油郎獨佔花魁》一書了,秦重看上了王美娘,一夜花柳費需要10兩銀子,於是將自己攢的碎銀到對面的銀鋪去稱了一下,一共有16兩,鑄了一個10兩的大銀錠,又鑄了一個1兩8錢的小錠,其他的都重新收好。

古代的銀子分哪幾種?碎銀子是整錠砸碎的嗎? 第3張

碎銀子在明清時期的使用比較頻繁,主要是這一時段白銀成爲主要的流通貨幣,白銀實際上在秦漢時期就已經成爲流通貨幣,只是流通範圍比較小,因其太貴重,因此在民間使用的很少,除非是大宗買賣。而在這個時期,更加流通的是銅錢。

“盤纏” 這個詞就是專門爲銅錢發明的,一般,百姓出遠門的時候都是將銅錢串成一串,盤起來纏到腰間,這就是“盤纏”的由來,這也可以看出銅錢帶着並不是很方便,通常說的一貫錢就有一千文錢,雖然帶多了很麻煩,但是百姓的一般日常生活用銅錢是最合適的。

所以在唐宋時期,銅錢還是最主要的流通貨幣,唯一的問題就是一旦碰到大宗的買賣,帶錢就是個麻煩事,唐朝時期的開元通寶十文錢就是一兩,一貫錢就是六斤四兩,按現在來算就是十斤。

一兩銀子和銅錢的換算關係在古代的不同時期並不一樣,不過大體上就是一兩銀子約爲一千文錢到一千五百文錢之間,而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在唐宋時期基本上相當於一千元以上甚至幾千元人民幣,放在現在,一個人拿着一張面額幾千元的大鈔出去購買一般的商品的話,都是很難找零的。而當時一枚銅錢的購買力差不多就相當於現在的幾塊錢,在日常購買柴米油鹽等生活用品的時候是綽綽有餘的。

但到了明清時期,白銀大量涌入市場,一兩銀子的購買力有所下降,在幾百元到一千多元人民幣之間,銀錠和銅錢同時成爲主要的流通貨幣,相互補充。銅錢能滿足一般的消費,但是帶多了比較麻煩,而白銀能滿足大宗的買賣,就是找零有些麻煩。

古代的銀子分哪幾種?碎銀子是整錠砸碎的嗎? 第4張

銀錠的重量一般分爲幾種,有一種是重五十兩的;有重十兩的,還有重一二兩的銀錁子;還有就是碎銀子。

一兩銀子的購買力就已經很大了,因此帶着一兩銀子外出就能買很多東西,不可避免的就會遇到找零的問題,這就需要碎銀子的出現,通常碎銀子的單個重量都不足一兩,比銅錢好用,比官方流通的固定價值的銀錠也好用。

那麼這些碎銀子是怎麼來的呢?

有些就是直接從銀錠上掰下來的,官方熔鑄的銀錠都有固定的形狀,馬蹄形的、饅頭形的等,邊角都是非常薄的,大力氣的人一掰就能掰下幾塊來。掰下來的小塊就成了碎銀子,即便是很小的一塊碎銀子,其價值也有十幾枚甚至數十枚銅錢那麼多。

再者就是用錘子或者鑿子直接把銀錠砸成幾塊;還有一種夾剪,專門就是用來剪銀錠的。

這幾種弄碎銀子的方法在民間買賣的時候就可以直接操作,手中經常過銀子的賣家一般掂量幾下就能確定碎銀子的重量,再配合幾枚銅板就能輕鬆搞定一次交易。如果雙方認爲純粹的掂量不能正確估值,還有一種叫做戥子的小秤來稱碎銀子的重量,這種小秤的精確度還是比較高的。

在明清時期,還有一種專門的店鋪爲顧客提供關於銀錠碎分和熔鑄的服務,這種店鋪叫做傾銀鋪,在馮夢龍、凌濛初的“三言二拍”中經常出現,顧客可以帶着銀錠子到店裏來製成碎銀子,也可以帶着碎銀子來熔鑄成固定重量的銀錠。

因此,在白銀成爲主要流通貨幣的時候,是完全不用擔心沒有碎銀子用的,人們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將官方流通的固定重量的銀錠弄成碎銀子,以方便日常買賣雙方的交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