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士兵行軍打仗吃的軍糧是什麼?這種糧食憑什麼得以延續千年?

古代士兵行軍打仗吃的軍糧是什麼?這種糧食憑什麼得以延續千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士兵行軍打仗吃的軍糧是什麼?這種糧食憑什麼得以延續千年?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古代,行軍打仗,軍糧是很重要的,因爲士兵吃飽了纔有力氣與敵人抗爭,那麼,古代士兵征戰用什麼做軍糧?軍糧不足的時候又是靠什麼充飢的呢?

行軍打戰最重要的就是糧草,如果糧草不到位的話,那麼對於整個軍隊的士氣以及鬥志都是有很大的聯繫。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有這樣一種糧食一直被他們所沿用,並且用着還特別好,這種糧食就是粟米。

古代士兵行軍打仗吃的軍糧是什麼?這種糧食憑什麼得以延續千年?

據史料記載,這個糧食已經在部隊當中綿延數千年了,自秦朝以來就使用一直到唐朝的時候也是沿用,首先這種糧食有這樣的幾個優勢。

第一個就是成本相對較低,並且這種糧食在南北都可以生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爲了軍隊賴以接受的糧食。除了成本較低之外,第二個優勢就是它的作用要比其他的糧食大得多,保質期非常長久,我們知道有的時候行軍打戰不是一天兩天,最重要的就是糧草的質量問題,如果糧食出了問題的話,那麼基本上這場戰爭就應該宣告結束了,正是這樣的一個優點,讓人們感受到了粟米的好處,這種糧食據說存放個五年不成問題,最高可以存放到九年,實在是不可思議。

古代士兵行軍打仗吃的軍糧是什麼?這種糧食憑什麼得以延續千年? 第2張

第三個優勢就是非常耐飽,因爲在軍營當中,這些戰士以及戰馬所消耗的糧食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這樣的一種食物可以人吃,戰馬同樣也可以享用,因爲成本相對較低,況且還有就是這個粟米的原作物產量相對來說比較高,所以這也是成爲了部隊當中非常信任的一種糧食,填飽肚子就是王道!

伴隨着之後農作物的不斷髮展,很多小麥以及南方地區的水稻出現,這些東西相比於粟米來講還是略有差距的,首先就是這些小麥熬成的飯,無法滿足士兵的溫飽,取而代之的則是一些乾糧類似於燒餅以及什麼炊餅。總之都是在不斷變化的,還有一種糧食則是南方的大米。在明朝時期,更是將這個糧食帶到了戰場上,但是我們知道打戰消耗太大,這樣的一些乾糧還是無法勝任之前的粟米。

古代士兵行軍打仗吃的軍糧是什麼?這種糧食憑什麼得以延續千年? 第3張

到了唐朝以後,軍糧逐漸轉變爲以大米小麥爲主,據說,有一段時間,士兵們因爲小麥做出的麥飯難以下嚥,還影響到了士兵們的積極性。

後來隨着農業的發展,人們學會了將小麥磨成麪粉,做成了饅頭,於是小麥才變得好吃起來,一直到現在,都是北方人的主食。後來,關羽行軍大戰,但是遇到乾旱,做飯成了問題,諸葛亮就研究出了鍋盔,用少量水和麪,烤制之後,又香又脆。出了麪食,一些遊牧民族比較常見的軍糧就是肉和奶,忽必烈的時候都是馬肉馬奶作爲軍糧。

他們還用奶脫水後製作出了香香甜甜的奶幹,方便運輸儲存,還能爲士兵們提供營養。這是軍糧豐富的時代戰士們所吃的食物。但是也有一種情況,那就是軍糧不足,或者饑荒年代,他們不能活活餓死,爲了生存打仗,有吃樹皮,吃野菜還有戰馬,還有吃蛇吃老鼠。唐朝的時候將軍張巡駐守雎陽,敵軍斷了他們的糧草運輸,戰士們把城中的老鼠蟲子都抓的吃的一個不剩,最後餓的沒有辦法。

古代士兵行軍打仗吃的軍糧是什麼?這種糧食憑什麼得以延續千年? 第4張

古代軍糧除了動物肉食外,還將人作爲肉脯食用。在前秦時期,守軍斬殺了1800名敵軍,就將這些敵軍做成肉脯,帶回家給妻子兒女食用。最讓人悲憫的是唐朝張巡守衛睢陽,抵禦安祿山部隊時,張巡部隊被圍困,缺少糧草,在吃完糧食後便開始吃馬匹等,當沒有可食用的食物時,便開始食用老人、孩子和女人。戰爭結束後,6萬的人口僅剩400餘人。

在古代,易子而食,以人爲食的事情屢見不鮮。物傷其類,人同此心。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軍隊的存在也是保衛邊疆,保護人民。但是以軍民作爲軍糧支撐部隊取得勝利,有違人權。但是在封建社會,是不存在人權的,以人爲肉脯堪稱是最殘忍的軍糧。

軍糧是軍隊的重要後勤保障,軍糧強則士兵強壯,反之不然。在軍糧的發展過程中,也看出了我國飲食的變遷。但是無論怎樣,戰爭總是殘酷的,軍糧再好也不如家常便飯,我們要珍惜和平的生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