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軍隊爲什麼一到打仗的時候,軍隊就會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

古代軍隊爲什麼一到打仗的時候,軍隊就會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遙望歷史的河流,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小編一起走進了解古代軍隊打仗的故事。

爲什麼古代打仗的時候,總是鬧糧荒?這樣的問題我看見過很多次,說明這是一個讓網友們困惑不解的問題。本來嘛,人就是那麼些人,並沒有突然增加多少人口。平常大家也是在吃,卻沒聽說過鬧糧荒的情況。爲什麼一到戰爭的時候,卻總是缺糧呢?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戰爭,本來打得順風順水,最後因爲糧草不夠,不得不選擇退兵。最著名的就是諸葛亮的北伐。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沒有哪一次不是因爲缺糧而退兵的。當然也有很多其它原因,但是缺糧肯定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古代軍隊爲什麼一到打仗的時候,軍隊就會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討論。

一、打仗的時候對軍糧的人爲破壞。

古代打仗的時候,有一條非常著名的,也是屢試不爽的計策,就是截斷敵軍的糧道,破壞敵人的糧草。只要這一條做到了,敵人基本上就是不戰自潰。

著名的官渡之戰,袁紹兵強馬壯,比曹操厲害多了。雖然在作戰之前,包括郭嘉、荀彧等人都告訴曹操,你一定能夠打敗袁紹。郭嘉甚至總結出了曹操能夠取勝而袁紹必定打敗的十條理由。但是實際上這些所謂的理由,除了鼓舞士氣以外,並沒有多大的作用。

真正在官渡之戰中,讓曹操戰勝袁紹的,就是許攸前來投降曹操的時候,告訴了曹操,應該燒掉袁紹囤積在烏巢的糧草。而曹操正是因爲燒掉了袁紹的糧草,袁紹才慌了陣腳,最終被打敗了。

說起來,國家在某一個時間段,糧草的數量是有一定量的,如果把對方的糧草給搶奪了,那麼這個糧草的總數並沒有變化。但如果把糧草給破壞了,一把火燒了,那麼總的糧草就缺少了,整個國家糧草就變少了,自然也就缺糧了。

古代軍隊爲什麼一到打仗的時候,軍隊就會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 第2張

二、打仗的時候從事生產的人數變少。

不打仗的時候,軍隊的人數,肯定沒有打仗的時候多。而且士兵們在服兵役的時候,也不是隻在軍營裏呆着,訓練一下,吃喝一下就完了。這些士兵,大部分主要還是在進行勞動生產。府兵制所謂的“上馬爲兵,下馬爲民”,就是這個道理。有一些朝代的軍隊,不採用府兵制,但實際上士兵們參加生產勞動,讓士兵們開荒屯田,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比如明朝的石亨之所以發跡,主要就是他在邊關的時候,建議朝廷讓士兵們種地養豬,自給自足。

但是打仗的事情,情況就發生改變了。因爲要打仗,士兵們當然不可能再從事農業生產了。這樣,生產的糧食自然就減少了。而且不但軍隊的士兵不可能再生產糧食,民間老百姓生產糧食的也減少了。因爲到了戰爭時期,青壯都去打仗去了,生產糧食的都是婦女、老人和兒童,這樣的人,能生產多少糧食呢。

同時,由於打仗是非常殘酷的。戰場上死傷的人數特別多。當人數死傷很厲害的時候,就需要補充兵員。這些兵員從哪裏來?只能從老百姓中來。老百姓中的青壯被徵集光了,就只能徵集老幼。

楚漢戰爭中,劉邦多次在戰場上全軍覆沒,都是蕭何在後方爲他徵集兵員。整個三秦地區的青壯,都被蕭何徵集光了,沒有辦法,蕭何只好徵集那些老幼去打仗。再比如秦趙長平之戰後,趙國基本上沒有青壯了。後來秦國重新打到趙國,圍攻邯鄲。這時候,邯鄲只好把兒童徵集起來對抗秦軍。由此可見,戰爭有多少慘烈。

爲了確保戰爭人數的需要,因此進行農業生產的,自然就非常少了,糧食自然也就非常少了。

古代軍隊爲什麼一到打仗的時候,軍隊就會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 第3張

三、戰爭大部分在災荒年代發生。

古代如果處在風調雨順糧食豐收的時候,發生戰爭的情況是比較少的。但是,由於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因此,一到了災荒年代,老百姓受地主官僚貴族的盤剝,就活不下去了,當然就會造反。而農民起義爆發後,必然會誘發各地諸侯擁兵自重打內戰。如此一來,全國性的戰爭就全面爆發了。

從這裏就可以看出,古代戰爭之所以發生,根本的原因就是遇到了自然災害嚴重、社會矛盾尖銳。這樣一來,糧食自然歉收,總體糧食數量自然變少。而在這種情況下,反而不加緊生產,而是要去打仗,這樣一來,是不是更加缺糧了呢?

總之,戰爭必定是社會的非常規行爲,它與缺糧常常是伴生的。缺糧是催生戰爭的重要因素,戰爭又是催生缺糧的重要因素,兩者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