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古代士兵爲什麼一到打仗就會出現缺糧的問題,平時爲什麼都夠吃

古代士兵爲什麼一到打仗就會出現缺糧的問題,平時爲什麼都夠吃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打仗的時候,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仗本來打得還不錯。但突然遇到軍中糧草沒了,不得不撤軍。歷史上記錄過的那些戰爭,幾乎沒有一個戰爭不遇到糧草問題。也因此,古人總結出了一句話: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那麼,同樣是那些士兵,同樣是吃飯。沒打仗的時候沒聽說糧草不夠。爲什麼一遇到打仗,糧草問題就出現了呢?難道是因爲打仗的時候,吃得要多一些嗎?

古代士兵爲什麼一到打仗就會出現缺糧的問題,平時爲什麼都夠吃

(糧草先行,圖取取意)

我認爲,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運輸原因。

古代由於交通不發達,山高水長,道路崎嶇。因此,糧草運輸很成問題。

雖說古代打仗主要是城市攻防戰,但很多時候也要在曠野裏打,在山地上打。就算在城裏面打,往這個城裏運糧食,已經是很困難了。何況在山地裏,那就更加困難。

古代運輸糧草主要靠驛路和水路。但驛路並不是修得四通八達,水路那也得找有水的地方。如果在中原地區打仗,這種情況或許會稍好一點。一遇到在巴蜀地區、百越地區、漠北地區等等,糧草運輸就相當困難。

所以古代這些地方雖然能夠建立起政權,但是要靠這些地方形成一個全國性的統一政權,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除了路途不方便以外,運輸工具也是一個問題。靠人力畜力,而不是機械力驅動的運輸工具,在古代是一件何其艱辛的事情。歷史上雖然有諸葛亮的“木牛流馬”這樣的記載。但木牛流馬只能說它能夠在山路上走,並沒有解決驅動力很難的麻煩。

除此外,運輸糧草的時候,還會遇到另一個大麻煩,就是糧草最容易着火。所以運輸的部隊,還必須要保證有充足的兵力,來預防敵人燒你的糧草。這樣,所投入的人力物力畜力將更多。

有一些強盛的朝代,預先會考慮糧草運輸問題,加強交通建設。比如秦朝修建的秦直道,還有羅馬帝國修建的那些道路。其目的就是要把軍隊或者糧草快速地運到前線。但是那畢竟只能在強盛的朝代才能做,而且還不一定能做好。

古代士兵爲什麼一到打仗就會出現缺糧的問題,平時爲什麼都夠吃 第2張

(軍事屯田,圖取其意)

二、生產原因。

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糧食產量很低。如果你遇到災年,就會經常鬧饑荒。

不過,如果遇到和平年代,不打仗的時候。則大多數士兵們,除了進行軍事訓練以外,還會屯田種莊稼。古代無論是府兵制還是募兵制,士兵們都會參與生產勞動。只要參與生產勞動,那麼,他們就會生產不少糧食。

就算他們不參與生產勞動,沒糧食了,等着糧食運來,那也不着急。但是打仗的時候不一樣。正咬緊牙關打仗的時候,遇到沒有糧食了,不撤退,那就只有死路一條。

更何況,打仗的時候,大多數青壯,不但不會參與種莊稼,不能夠促進糧食的增收。而且還因爲打仗,燒燬不少糧食。全國糧食的總量本來就有限,不燒燬都不夠吃,再加上燒燬,那不更缺乏了嗎?

生產中還有一個問題。我們知道,莊稼是需要經營的,土地是需要耕耘的,一遇到戰爭年代,忙着打仗,精耕細作那是不可能的。莊稼種上了,需要肥料,怎麼把肥料運到山上?需要除草培土,誰來除草培土?需要捉蟲除害,誰來捉蟲除害?都不可能進行正常的生產,那也就不可能有產量了。

古代士兵爲什麼一到打仗就會出現缺糧的問題,平時爲什麼都夠吃 第3張

(李自成進京)

三、商貿原因。

我們都知道一個詞——囤積居奇。就是說,一旦遇到糧食不夠的時候。地主貴族們,往往會把糧食囤積起來,高價賣出,以此聚斂財富。

就算是政府嚴格要求,但是這些地主貴族們,他要願意拿出來才能拿出來,不願意拿出來而藏起來,你也不知道他藏在哪兒。再說了,古代軍隊爲了安撫地方,避免造成民變,還不敢強行搶奪。你要是強行搶奪,這些地主貴族們肯定不會支持你。劉邦搞“約法三章”,岳飛的“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就是爲了獲得支持,避免民變。

但是你要讓那些囤積居奇的地主貴族們,自覺地把糧食拿出來,就算採用了劉邦和岳飛們的辦法,也不一定能實現。很多投機的地主貴族們,他們會考慮,你這支軍隊有沒有發展前途?是不是值得投資?總之,要讓別人主動拿,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自成殺進北京的時候,本來他是很受北京人歡迎的。但是大明王朝太窮了,國庫裏面沒糧沒錢。李自成那麼多軍隊要吃,沒有辦法,只能縱榮部下搶奪地主貴族,結果又因此失去了民心。所以,這實在是一件傷頭皮的事。

因爲有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所以古代打仗的時候,總是會遇到糧食不夠吃的問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