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打仗爲什麼拼的是糧食 爲什麼一打仗糧食就不夠吃

古代打仗爲什麼拼的是糧食 爲什麼一打仗糧食就不夠吃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5.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戰爭和糧食,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我們常常在看歷史書和電視的時候,經常會聽到的一個耳熟能詳的概念便是“一打仗,拼的便是銀兩和糧食”。是的,戰爭本身就是一場長期的游擊戰,哪一方的銀兩和糧食更多,哪一方的幹勁就更多。

古代打仗爲什麼拼的是糧食 爲什麼一打仗糧食就不夠吃

那麼,爲什麼說戰爭拼的是糧食?

在我國著名影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曾派遣年羹堯去西部平定叛亂時,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年羹堯曾再三催朝廷給他補給食物,因爲難以滿足作戰的銀兩和糧食的需要,作爲總理大臣的廉親王甚至向雍正提出了隱退,從這個例子來看,戰爭對金錢和糧食的消耗量還是很大的。

事實上,銀兩和糧食是“軍事補給”和“糧食”,古代男性參軍入伍的目的其實是非常簡單,大多數的人們都是爲了養家餬口,照顧妻兒。於是,軍人也逐漸成爲了一種職業。朝廷爲了安撫這些人,必須按時定量地給他們支配軍隊的工資。

年羹堯多次向朝廷催討糧食

糧食和糧草的作用的是,通過讓士兵和戰馬吃糧草,纔能有更加飽滿的戰鬥力,去卯足士氣。但是很多人就想問了,和平年代,兵馬可以不用吃糧食和草嗎?既然不打仗都得去消耗糧食和草,那爲什麼還挑起戰爭呢?而且,爲什麼一到打仗糧食就不夠?

古代打仗爲什麼拼的是糧食 爲什麼一打仗糧食就不夠吃 第2張

追溯到古代的兵役制度來說,以明朝爲例,實行“衛所制度”,和唐朝的“府兵制”性質基本一樣。“衛所”實際上指的是大大小小兵區的總稱,約5600人爲一衛,1128人爲一所,112人爲百戶所。相對來說,在和平年代,衛所的士兵沒有打仗,朝廷爲了安撫,也會給予他們一些田地裏種植糧食,自給自足,而且不用交稅給國家。等到開始打仗了,朝廷會派一個將軍,率衛所人馬奔赴前線作戰,一旦戰爭結束,歸來時交還兵權,衛所士兵繼續耕種。

古代打仗爲什麼拼的是糧食 爲什麼一打仗糧食就不夠吃 第3張

戰士脫下盔甲變成農民

這種兵農合一的政策在歷史上曾產生了十分重大的影響。很多王朝都陸陸續續地沿用了這部條例,縱觀古今歷史,在和平條件的年代下,戰士自然而然就變成下地耕耘的農民了;在戰爭條件的環境下,戰士便可以重操舊業,拿起武器,去上陣殺敵了。

所以在這種特別的制度下,每每國家遇到戰爭時,士兵們就會拿去武器去前線打仗。因此,戰爭時期的朝廷就需要拿出糧食和草來補給前線糧草不足的缺漏,糧食和草的運輸路途中也會發生一些不可避免的綜合問題。

古代打仗爲什麼拼的是糧食 爲什麼一打仗糧食就不夠吃 第4張

典型的莫過於糧食和糧草的消耗問題。讀過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古代的儲藏技術並不發達,道路也不進行整修,在運送糧食的路上難免會遇到凹凸不平的山路和泥濘的沼澤。另外,在運送糧食的途中,糧食也會作爲必要消耗品被運輸士兵和馬兒所用,運輸結束後在回去的路途上再吃掉一部分。因此,運送來的糧草實際到達軍營只剩下十分之四了,同樣的,剩下的糧草也就在中途用光了。

古代打仗爲什麼拼的是糧食 爲什麼一打仗糧食就不夠吃 第5張

那麼,對於當時環境下的中國,運輸糧草的補給線當然是越短越好,這樣的話,自然送到前線的糧草也會變多。但是,有時候在全國各地都要籌措糧食運到前線的問題也是比較一個比較大的運輸量,預計在途中的消費也是不可估量的。另外,在路途中糧草遇敵時也會被敵人搶走、毀損,或者被一些有權有勢的官員貪污。如果這種情況一而再再而三發生的話,糧食和草的供給就不足了。

總結: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運輸途中糧食耗量還是很大。綜合以上情況來講,在相對和平的年代下,士兵們自己耕地,自給自足,朝廷也不太需要給予軍費的支持。到了戰爭時期,士兵不耕作,相反地,糧食的收穫也會變得更少。還有糧食和草的運輸途中的損失,敵人的破壞,官員的貪污等問題。所以古人常說“打個仗拼的是體力也是軍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