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爲什麼古代一打仗就會出現糧草不夠的情況?原因是什麼

爲什麼古代一打仗就會出現糧草不夠的情況?原因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古代戰役的文章。

在古代戰爭中,一直將帥掛在嘴邊的就是“錢糧問題”。我們在這些古代戰爭中,經常能聽到一個概念,便是“打仗,打的就是錢糧”。誰的錢糧多,誰的底氣就足。

中國古代戰爭裏,糧草的消耗有多大?春秋時代的《管子》裏,就給出恐怖估算:出一次兵,十年的錢糧可能就沒了,打上一仗,幾代人攢的錢糧,十有八九就打完了。

雖然以生產力水平說,後來的中國歷代王朝,肯定要比春秋時代高,糧草花費未必這麼驚人。但只要開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就是歷代統治者頭大的難題。一粒糧食,往往能難倒多少名臣名將。

爲什麼古代一打仗就會出現糧草不夠的情況?原因是什麼

不過這樣一個現象,也會使很多人疑惑:平日裏軍人戍邊操練,照樣也要吃糧食,也很少見缺糧的事。怎麼偏偏打起仗來,糧草就吃緊了呢?難道不打仗就不吃飯了嗎?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一個最基本的事實是,戰爭時期的軍隊糧食消耗,要比和平年代大得多。

在和平時期,軍隊往往駐守在各自的防區,駐紮多長時間吃多少糧,當然有固定數額。但一戰戰事爆發,必然就要調兵遣將。防禦戰時需要調兵救援,進攻戰要集結重兵反撲。

而且古代技術落後,道路也不平整,運糧的道路上不乏崎嶇的山路或泥濘的沼澤,這種時候就需要靠人扛馬馱,很是費時間。而且運糧的途中,運輸人員與馬匹也要吃掉一部分,等運輸完畢回去的途中,也要吃掉一部分。所以運送的糧草實際能夠到達軍營的也就剩下十之三四而已,其餘的都在途中消耗光了。

爲什麼古代一打仗就會出現糧草不夠的情況?原因是什麼 第2張

一石糧食從後方運到前線,往往就剩下個零頭。但即使這樣,也要咬緊牙關往前線運。戰事拖得越長,糧食供應越像個無底洞。大把的往裏填。

所以歷朝歷代,但凡有軍事眼光的帝王,爲了解決糧食消耗問題,往往都在運輸路線上做文章。比如秦始皇修築了著名的“秦直道”,北宋爲防禦遼國,在北方挖掘了密集的水運河道。朱元璋北伐遼東時,專門在鬆亭關大寧會州富峪四地建立糧食基地,就爲縮短運輸距離

但即使是這樣,哪怕放在國泰民安的王朝盛世年間,一場戰爭的糧食消耗,也依然是巨大負擔。

這就算了,比糧食消耗更加嚴重的,是對國家生產力的破壞。一場戰爭打響,往往都要從民間臨時抽調很多的民夫,通常都是幾十萬的民夫要被抽走。

爲什麼古代一打仗就會出現糧草不夠的情況?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幾十萬的民夫,在人口不發達的古時候,可是幾個省的勞動力。沒有了勞動力,自然這年的農業生產,收成就會大大地受到破壞。

所以說,我們還是應該珍惜現在的和平年代。畢竟,我們現在還是生活得十分幸福的,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