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打仗爲什麼會缺糧食 糧食爲何能左右戰爭的勝負

古代打仗爲什麼會缺糧食 糧食爲何能左右戰爭的勝負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代打仗糧食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大軍不打仗也要吃飯,古人開戰的時候,糧食爲什麼總是供不應求?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在古代打仗,糧草基本是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爲古代打仗拼的就是時間,誰熬過誰,誰基本就是勝家。如果不和特殊情況的戰爭對立的話。

古代打仗爲什麼會缺糧食 糧食爲何能左右戰爭的勝負

就拿長平之戰的案例!秦趙兩國參與長平會戰。都說是紙上談兵的趙括,因爲輕敵,與秦軍決戰,害死了趙軍40萬大軍。其實看的一篇小說,覺得裏邊說得很有道理,當時趙軍斷糧多天,更沒有後援,而且趙括面對的又是殺神白起這樣的老將,他能想到的方法,白起也會早早地想到。

而且他不能坐以待斃,因爲60萬秦軍虎視眈眈趙國,他只能用40萬趙軍人命硬生生打斷秦軍北上的本錢,這樣才能保住趙國。40萬大軍被60萬大軍包圍,其實想逃跑其實並沒有那麼難,難就在難在“上黨之後,就是邯鄲。邯鄲之後就是趙國。”

這逼得趙括不能撤兵,而且城中無糧,又不能長時間拖垮秦軍,趙括想到的只能是與秦軍硬抗,把秦軍打得無力北上,而自己掛上千古罵名。

而且真正的大戰雙方都比較謹慎,因此兩軍對壘的時間就會比較長,很少有能夠做到速戰速決的。人多又吃得久,這樣一來糧食的消耗自然很大。古代士兵真的很能吃一方面古代軍營伙食油水少,食量自然就大,另一方面以前打仗經常要長途奔襲、近身肉搏,體力消耗巨大,因此吃得很多,人均一天在三斤米以上(諸葛亮因爲一天只能吃一斤多米而被司馬懿看作是將死之兆)。

古代打仗爲什麼會缺糧食 糧食爲何能左右戰爭的勝負 第2張

古代政府是怎麼解決大軍的吃飯問題呢?

在大多數時期,古代大軍的吃飯問題基本靠自己解決。

與現代大軍不同,古代大軍的職業化水平並沒有那麼高。古代大軍多是臨時徵召的。有戰事的時候入伍打仗,和平時期就參與生產,這種行爲被稱作“屯田”。

古代打仗爲什麼會缺糧食 糧食爲何能左右戰爭的勝負 第3張

首先是戰爭必然徵兵,徵兵必然導致務農人口的減少!在真正的大仗面前,常備部隊根本經不起戰爭的消耗,要了解前線的人都是幾萬幾萬的死的,這些人死之後,兵員怎麼補充?

古代都靠人工運糧,不打仗,運糧兵可以休息,打仗他們要幹活了吧?這些人吃的量也是增加了。不信你一天走幾萬步看看,保證晚上吃三大碗飯。所以古代打仗又有“千里不運糧”的說法。就是前線距離國家超過一千里,就不用從國家運糧了,因爲你運出去的糧草還沒路上人馬吃得多。

其次是古代農業生產力低下,國家的存糧在戰爭初期很快就會消耗殆盡。戰國時期孟子有這麼一句話“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可見農業生產的脆弱和低下,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大量的饑民。

古代戰爭,交通不便,要打仗,就得提前做好準備工作,就是所謂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對於去異地打仗,更是如此。

古代打仗爲什麼會缺糧食 糧食爲何能左右戰爭的勝負 第4張

往前方運糧,在古代基本上是畜力運輸或者手推車運糧,民夫和牲畜不可能自帶乾糧,這就要消耗掉相當大一部分糧草,如果遇到雨雪天氣,消耗量會更大一些。這在產量不高、運輸量不大的古代來說,是相當不易的。幾十萬大軍下來,耗費的糧草絕對不是小數目。

古代的勞師遠征戰爭,十萬人馬的大軍,一天就得消耗多少糧草?後續支援的糧草需要用牛馬拉車來運送,人和畜牲在運輸的糧道上也得消耗糧草。若是向上幾百裏以外的戰場上送糧草,送到地方後也不能全部留下空車返回,因爲返回的路上也需要糧草。因此,古代打仗是非常耗費糧草的,這還不包括對方派小股大軍來穿插地破壞介紹運送的糧草。

因爲戰時後勤補給是龐大的開支,遠程運輸,需要大量的民夫,也是要吃飯的。還有大量的輜重給養,不也是國家出的錢財(或糧食等價),途中的損耗還未算上。所以戰線愈長,消耗便愈大。兵法有云:“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這個一比二十的“差價”真不能小覷。故善戰者“掠鄉分衆、因糧於敵”。大戰過後,又是大旱之年。“必有凶年,人其流離,鳴呼噫嘻!”戰爭,最終只會苦了老百姓!

拿西漢反擊匈奴來說,經過文景之治,國家府庫豐盈,倉庫底層的糧食都發黴了,穿錢的繩子都鏽斷了,可是雙方一開戰,這點家底經不起折騰,沒幾年錢糧就告急了。無可奈何之下,朝廷只能實行鹽鐵專賣、用錢贖罪,這才得以繼續打下去。饒是如此,漢武帝晚年也支撐不下去了,社會矛盾突顯,最後下了罪己詔,收縮了擴張的政策,才得以維持統治。因此說,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打仗之前,要仔細斟酌,不動如潛龍在淵,動則如迅雷急火,儘可能避免消耗戰。

古代打仗爲什麼會缺糧食 糧食爲何能左右戰爭的勝負 第5張

然後是戰爭對農業生產的破壞,大兵所到之地,往往伴隨着人民的逃亡。大批民衆的逃串導致糧食生產再次下一個臺階,這逃串的饑民還要受到國家的照顧爲其供給糧食,不然饑民就會演變成盜賊,在國內沒有開戰的地方進行破壞,再次威脅農業生產。

而且打仗,士兵們糧食不能自足自給了,朝廷只能徵收百姓的糧食,這也就是爲什麼一到打仗,往往民間就會處於饑荒的原因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