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古代稅收和官員的俸祿都是糧食 糧食能代替貨幣使用嗎

古代稅收和官員的俸祿都是糧食 糧食能代替貨幣使用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古代糧食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古代稅收和官員的俸祿都是糧食 糧食能代替貨幣使用嗎

中國是個典型的農業國家,中華文明是典型的農耕文明。

《管子·小匡》有云:“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

除了能幫助管理國家的“士”,老百姓裏面地位最高的就是農民。

農民種地,解決國家的溫飽問題,從來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問題所在——也是世界文明的根本所在。爲什麼中國老是被周邊的少數民族欺負?因爲農耕文明雖然先進於遊牧文明,卻在武力方面沒有那麼迫切,這也是總是容易被遊牧文明擊垮的原因。

靠生產來生存的,打不過靠掠奪來生存的。你用先進方法生產出生活資料,他就靠武力來搶。

國家的大部分老百姓以種田爲業,加上古代商業處於最底層的地位,商業交流不發達,貨幣制度也不發達。底層老百姓都是在保證了有“交公糧”和自己儲備糧之後,纔會把多餘的糧食用來換取其它生產資料——貨幣在這個時候纔會有其真實用途。

古代稅收和官員的俸祿都是糧食 糧食能代替貨幣使用嗎 第2張

在貨幣沒有成爲真正的流通主角的時候,國家稅收政策,有針對性的。

既然老百姓手裏有糧,而且大多數人都是種田的,當然稅收就以糧食爲主。這個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去看早期的遊牧民族,同樣會有上繳,那自然就不是以糧食爲主了,而是以獵物、家禽爲主了。像海河邊的漁民,不以種田爲業,你稅收還死扛糧食,自然就收不上來。

所以稅收這個東西,實際上是你有什麼,我就收什麼,只要能夠支援國家建設。

古代稅收都是糧食,是因爲古代農民佔據了中國絕大多數人口,所以收糧食是最容易到手的,僅此而已。

到了今天工業化後,商品經濟飛速發展,種田這個行業已經相對式微——國家可以通過進出口貿易轉移這種純體力產業來滿足糧食問題,所以老百姓如今連“公糧”都不用交了。

我們上一輩的農村人口應該還有交公糧的記憶,現在不但公糧免了,國家還補貼鼓勵種植。不對農民徵稅,這是因爲經濟發展了,產業重心轉移,其他行業創造的稅收足夠維持國家機器,所以纔出現了利民政策。

剛建國的困難時期,你試試看不交公糧?

現在的女明星偷稅多少個億,這是多少農民種田種不出來的“公糧”?

國家稅收是根據產業結構調整的,假如中國今天還是百分之九十的農民,那自然還是收糧食(或者糧食買賣後的金錢)最簡單直接。

古代稅收和官員的俸祿都是糧食 糧食能代替貨幣使用嗎 第3張

古代糧食的作用可大了。

所有的公務員俸祿都是以糧食計算,年俸祿多少石,一石等於多少斤(每個朝代不一樣),所以上交的稅糧有專門的國家糧倉——咱們現在很多地方還有這樣的大型倉庫。

戰爭時期,能夠有多少後勤儲備軍糧,基本上就決定了冷兵器時代戰爭的勝負。

和平時期,糧食最大的作用就是維持朝廷官員的俸祿,使得國家機器能夠正常運轉。

一直到明朝後期張居正實施“一條鞭法”,纔開始全面以銀兩作爲稅收收入,官員俸祿也不再以糧食計,而是直接發銀子——這也是因爲宋、明工商業升級,金本位貨幣流通量大增,甚至出現了紙幣“交子”,老百姓對貨幣的價值穩定認可。

就好像現在我們都熟悉了手機支付,認可了手機支付,那麼電子貨幣的推出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其實所有貨幣支付最終落到生活中,都是對生活物資的兌換。古代收上去的是糧食,除了保證行軍打仗的後勤之外,維持朝廷官員系統的正常運行,也是糧食的重要功能。

古代稅收和官員的俸祿都是糧食 糧食能代替貨幣使用嗎 第4張

發給官員的糧食,如果有豐裕,當然可以拿出來交換其他生活物資。

糧食在保質期內,絕對是比金、銀、紙幣更實在、更穩定的生活資料,因爲它是生存必需品。只不過因爲保質期和可不斷再生(個人生產不受金本位或者央行調控),所以只能在糧食緊缺、物資緊缺、貨幣也緊缺的古代,起到以物易物的代行貨幣功能。

今天,拿一百斤米出去,也是可以換到東西的。但這都是短暫的,臨時的功能,因爲大米會長蟲、會失去價值,所以只有把它兌換成央行承認的貨幣或者數字才靠譜。

金融時代早已經到來,但是依舊無法抹殺糧食的生存價值。

你和馬雲在沙漠裏餓得要死了,就算馬雲答應給你100億,你也不會把手中的窩窩頭讓給他。

糧食的作用在這種時候就特別明顯。

古代沒有雜交水稻,遇上饑荒年景,誰都吃不飽,再加上征戰不休,無暇耕作,糧食的重要性就尤爲突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