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西楚是如何崛起的?和楚國有什麼關係呢?

西楚是如何崛起的?和楚國有什麼關係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206年1月,項羽率領諸侯軍進入咸陽,殺人放火,將嬴秦苦心經營的數百年的咸陽城毀於一旦,種種行爲,除了報仇之外,很顯然,項羽壓根就不想將他的新王國定都在關中。

他對這個地方以及這個地方的百姓沒有絲毫感情,同樣,這個地方以及這個地方的百姓對他也沒有任何感情,他們之間,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刻骨仇恨。

項羽心心念念,就是誅滅暴秦後,回到彭城,刀槍入庫,與虞姬馬放南山,幸福終老。正是爲了達到這個目的,項羽纔將關中荼毒一清,這樣秦人日後即便要報仇,也有心無力了。

然而,項羽不可能殺盡秦人,只要秦人還未死絕,他們終是要報仇的。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雖三戶,難道就不能亡楚?以暴制暴,終究不是解決問題的佳策,可惜,項羽幾乎至死都沒能想通這個貌似淺顯之極的道理。

然而,項羽手下有一個叫韓生的謀士,偏要自作聰明,來勸項羽定都關中,他說:“關中阻山帶河,四塞之地,地肥饒,可都以霸。”

西楚是如何崛起的?和楚國有什麼關係呢?

項羽當然不會接受這個意見,他說:“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者!”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說:將士們好不容易發達了,得給人看到,特別是老家人看到,否則發達了也沒啥意思。注意,這句話的主語應是楚軍將士,而不是項羽自己。項羽早已名震天下,他何必擔心家鄉無人知曉。然而,項羽此言雖順從了衆意,但在政治上是極其短視的,要按這思路我們今天的首都就不在北京而在瑞金了。

韓生見自己的奇謀妙策項羽偏不採納,心中非常失望,於是私下跟人嘲笑項羽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看來這個韓生應當不是楚國人,而且很有些地域歧視的觀念。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句話很快傳到了項羽耳中。

項羽暴怒。竟敢說我是猴子,你見過這麼帥的猴子嗎?我看你纔是猴子,你全家都是沒進化好的猴子,還敢侮辱我偉大的大楚民族,其心不軌,其言當誅,罪不容恕,寡人要代表全體楚人懲罰你。

於是,項羽派人把那韓生抓起來,以宣揚反動言論爲由,扔進鼎鑊之中,烹了。面對項羽這種人,說話要小心,他們吃軟不吃硬。劉邦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笑到了最後;韓生不明白,所以他被煮成了一鍋肉湯。

歷史說:沒有一個偉大的人物能創造我,而是我創造了他們,任何妄圖移動我錶針的人都是無益的,因爲他既不能將時間加速,也不能使時間倒退。

項羽說:我——不——相——信!

於是,便有了如下一幕:

在外戎馬倥傯了一年多的楚軍士卒們思鄉如狂,他們很想立刻穿着錦衣華服光榮還鄉,但是他們暫時還不能走,因爲還有一大攤子爛事兒等着他們的頭兒項羽來解決呢。

第一件事兒,就是“懷王之約”。

楚懷王畢竟在名義上還是項羽等人的老大,關中之地到底怎麼處置,滅秦之後諸將怎麼封賞,還是得象徵性的請示他一下。

結果,楚懷王超級不識相,他居然把兩年前陳芝麻爛穀子的“懷王之約”又提出來了,宣佈——劉邦爲關中王,諸將各回本國由各國國王封賞,項羽回楚國接着當將軍。

項羽暴怒。——我意思一下,你還真拿自己當回事兒了,好個不知進退的老傢伙!世人皆知,暴秦之滅,我功爲首,天下平定,我功最高,天下要建立新的秩序,也該由我決定,輪不到你來說話!

於是,項羽召集諸侯諸將議道:“懷王者,吾家所立耳,非有寸功,何以得專主約!天下初發難時,假立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堅執銳首事,暴露於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諸君與籍之力也。懷王雖無功,固當分其地而王之。”

這意思是:這天下都是咱們打的,那楚懷王何曾出過半點力,咱們憑什麼聽他的!先前立諸侯之後爲王,都是咱們爲了誅滅暴秦而豎的幌子,現在暴秦滅了,他們還是哪裏涼快哪裏去吧!不過他們畢竟做過幌子,咱們就可憐可憐他們,封一小塊地方給他們養老就是。

項羽的這句話,道出了他建立天下新秩序的總策略。那就是:以滅秦的功勞來分割蛋糕,這樣是最公平的——至少項羽自己是這麼認爲。面對項羽提出的策略,諸將均表示同意,這樣的確很公平,至少對他們來講是公平的。那麼,在這個總策略下,項羽究竟會怎樣規劃這個屬於他的新時代呢?

在他面前,總共有四條路,也就是西周、春秋、戰國、秦四個歷史時期各走之路:

第一:稱帝,把自己折騰成楚始皇,天下實施郡縣制,跟秦一樣搞個大一統的帝國來。

這條路項羽不想走,也走不通。

首先,各國軍將不會答應。他們起義反秦,其最基本的目的,是要消滅秦帝國及其專制體制。否定郡縣制,恢復封建制;否定統一帝國,恢復列國並立。這是秦末起義的大義名分,是難以違逆的。更何況他們帶頭起來造反,圖的就是個封妻萌子、公侯萬代,如果項羽讓他們去當大一統帝國下的普通官吏,他們非再次造反了不可。

其次,項羽自己也不會同意。他與他的項氏家族本就是秦大一統思想的受害者。他自己也自至始至終以“暴秦滅六國”爲無道之舉,深信其滅亡是由於其專制造成。

所以,無論如何,項羽也不可能重蹈秦之覆轍。

西楚是如何崛起的?和楚國有什麼關係呢? 第2張

我們現在來看,大一統是大勢所趨,郡縣制也是更爲先進的政治制度。但是在當時人看來,秦國的路是走不通的,否則秦也不會完蛋了。其實秦國的滅亡與郡縣制封建制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當時的人不會這麼想,要知道一切歷史人物都不可能跳脫他所處的環境考慮問題,畢竟封建制實施了近千年一點問題沒有,秦國一廢除封建制就出問題了。故當時之人,蓋實以封建爲理所當然,反視統一轉爲變局矣。我們知道,漢朝經過近百年的過度,最後終於基本實現了郡縣制的統一帝國,但那是由數代漢朝皇帝以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及無數流血犧牲換來的。項羽不可能一蹴而就。

第二:恢復到戰國時期的七國爭雄狀態。

這是項羽最不願意看到的。多年戰亂,人心思定,天下必須要有一個有實權的老大來維護秩序,否則各國還是跟從前一樣打來打去,那暴秦不是白滅了嗎?

第三:恢復到春秋時期小國林立,幾個大國輪流當霸主維護秩序的狀態。

這條路貌似行的通,但項羽肯定不想走。關鍵是項羽不想和別人輪流坐莊,他想一家獨大,何況春秋時的霸主多是公爵侯爵,此等名號豈能滿足項羽的胃口。另外,諸侯們應該也不會容許自己的地盤附近有很多小國存在,即便暫時容許了也遲早要將他們吞掉。發展下去還是戰國時代。

第四:恢復到西周時期,由“天子”來維護天下秩序。

這條路也行,但問題是誰來當這個天子。楚懷王?還是項羽自己?都不行,楚懷王有名無實,項羽則有實無名。左看右看,四條路都行不通,那麼怎麼辦?項羽於是與范增商量,決定結合春秋與西周的路子,再聯繫現狀,走一條前所未有的新路子,那就是:

虛尊楚懷王爲名義上的天下共主,自立霸王定都彭城爲實際上的天下共主,以主持分封諸侯及維持天下秩序。

這條路子以大體言,實不可謂之不愜當。可惜事實最後證明,它是一條徹頭徹尾的歪路,且比以上四條路更歪。秦那條路子至少還撐了十幾年,項羽這條路子撐不到五年就完蛋了。其實這也不能怪項羽,人的見解,總是較時勢爲落後的,否則新中國的革命,一開始就走暴力奪取政權這條路了,又何必搞啥變法維新君主立憲,白白弄得譚嗣同等先烈流血犧牲。

所以說,後來的人是幸運的,他們有更多的理論和方法,有反思歷史的更大的時代空間,不必像前人如秦皇項羽,必須摸着石頭過河,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大跟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