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屠殺猶太人的內在原因:貧富差距過大和宗教感情

屠殺猶太人的內在原因:貧富差距過大和宗教感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希特勒瘋狂屠殺猶太人的原因是什麼?

屠殺猶太人的內在原因:貧富差距過大和宗教感情

在中世紀的西歐,土地被人們視爲最珍貴的財富,商業則是人們鄙視的行業。而猶太人由於沒有自己的國家和土地,只能到處遷徙靠經商維持生計。他們遷到西歐後,遭到當地封建主的歧視。

  宗教感情衍化成普遍心態

猶太人在西歐遭到仇視還有宗教上的原因。基督教經典《聖經》之一的《舊約全書》,原是猶太教的經典,兩教之間有着密切的歷史淵源。基督教教義認爲,耶穌的12門徒之一猶大出賣了耶穌,是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視猶太人。

在歐洲,尤以德國的反猶情緒最爲嚴重。德意志民族和猶太民族都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猶太人自稱“上帝的選民”,而德國人則領導了歐洲長達數世紀, 德意志國王建立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的歷代皇帝成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反猶的大環境下,德國統治者認爲自己 肩負着領導歐洲各君主國反對猶太教的任務。這種宗教感情的社會化,逐漸衍化成一種普遍厭惡猶太人的社會心態,從中世紀到近代,一直在德國惡性蔓延。

公元13至15世紀,德國經濟經歷了飛速發展,但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同那些經商致富的新興的猶太人資本家產生了利益衝突,厄運再次降臨到猶太人的頭上。現實 利益的衝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異,迫使大批猶太人被趕往東歐及美洲各國。這種反對猶太人的意識,在德國一直“遺傳”到現代。

  政治目的引發大屠殺

19世紀中葉,德國的反猶開始有了明確的政治目的。德國的政客們發現,面對當時的經濟衰退,把猶太人定爲罪魁禍首可以有效地消弭反對當政政權的聲浪。當時 在德國內部,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緒在現實利益衝突的激化下,使人們本來已有的反猶情緒更加激烈,從而加劇了對猶太人的仇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成爲戰敗國。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中,德國受到嚴重打擊,國力漸衰。當時正在蔓延的經濟危機又激化了國內的階 級矛盾,而且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對外擴張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須從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尋找出路”,希特勒的這一爭霸世界的主張,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 階級的擁護和支持。然而,實施建立一個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罪惡計劃需要鉅額資金提供財力保證。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猶太人就成 爲必然。

以希特勒爲首的納粹黨打着當時在德國流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兩塊招牌,宣揚德意志民族是優秀民族,把猶太民族視爲劣等民族。爲了蠱惑人心,欺騙德國廣大 民衆,希特勒對這種種族歧視理論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周密的包裝。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會邏輯,斷章取義地摘取前人論述人口問題中的某些詞句,拼湊成一個種族優 劣的理論,爲把猶太人打入劣等人種製造理論依據。二是利用早就深植於德國人民心中的反猶意識和宗教情結,大肆鼓吹“猶太瘟疫”的謬論。希特勒將此理論蓄意 “嫁接”後,它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種族歧視了。希特勒利用歷史上宗教的因素,爲其滅絕猶太人創設了廣泛的社會基礎,使這一理論更加具有煽動性。納粹黨還利 用當時德國羣衆痛恨《凡爾賽和約》的心理,煽動復仇主義情緒,並把這種情緒轉移到猶太人身上。正因爲如此,希特勒一上臺,便順利推行了一整套瘋狂的反猶滅 猶政策,造成人類歷史上一個民族屠殺另一個民族的罕見浩劫。

正如一些歷史學家指出的,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是“德國虛僞的政治家爲其侵略戰爭對民衆進行系統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結果”

50年來,人們對希特勒爲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屠殺600萬猶太人這一歷史懸念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分析。現在歐洲頗見流行的觀點有二:一是“目的 論”;二是“機能論。”然而,從他們分持的這兩種觀點的實質內容來看,在歷史邏輯上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存在與史實明顯相悖的現象。

“目的論”者認爲,希特勒殺害猶太人是出於爭霸世界的目的,這是一種按常規邏輯的推論。果真如此的話,那麼,希特勒爲什麼不反對其他反抗其爭霸世 界的民族實行像對待猶太人那樣的滅絕政策呢?稍有歷史知識的人都清楚,二佔期間,歐洲各國人民包括德國人民在內,爲了反對希特勒爭霸世界的企圖及其法西斯 暴行,進行了英勇不屈的半爭。歐洲各國民族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已經構成了希特勒橫行的嚴重障礙。但是納粹黨徒們自始至終卻沒有像對待猶太人那樣來對待這 些歐洲當地民族,也就是說,希特勒自始至終沒有對這些當地民族採取種族滅絕政策和暴行。人們不禁要問,希特勒爲了實現自己的罪惡目的,爲什麼只對猶太人採 取了這一慘絕人寰的暴行,反而對有礙於其目的實現的其它民族“網開一面”呢?顯然,“目的論”者的推論忽略了這一史實的特定邏輯性。

“機能論”者認爲,數百萬猶太人慘遭殺害是法西斯在戰事失利之際一種報復心理及補償心理驅使的行爲。這種推論更顯得乏力。二戰史實顯示,納粹德國 在戰事上的真正失利,應當以1943年2月2日結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爲標誌。客觀地說,在此以前,德軍在軍事上一直處於進攻態勢,納粹德國領導集團內部在 戰略思考上甚至連戰事失利的預感都不存在。但是,法西斯在戰事失利以前的時間裏,早就開始了屠殺猶太人的罪惡。1939年9月,二戰爆發不久,德國法西斯 佔領波蘭後,殘酷殺害了無數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其中絕大多數是波蘭籍猶太人。1941年6月23日,“旺湖會議”通過“最終解決猶太人問題”的決議之 時,納粹德國在歐洲戰場上,軍事實力仍處於優勢。這史實無可辯駁地告訴人們,希特勒屠殺數百萬猶太人是一場蓄謀已久的逐步升級的暴行。

實事求是地講,不論是“目的論”還是“機能論”,均未跳出通常人們在社會歷史領域探討歷史事件的一般思維框架的束縛。人們在考察人的行爲或歷史事 件、探索其產生的原因時,往往首先考察其動機如何。至於爲什麼產生如此這般的動機,而不產生如此那般的動機則探究得不夠。“目的論”或者“機能論”,雖然 它們的具體內容各異,但就二者的實質而言都可歸到“動機論”之列。其實,尋得動機只是認識人的行爲或歷史事件的入門。若能以此爲契機,深入研究,就不僅能 挖掘到真正的原因,甚至有可能證實自己原先發現的動機是否確切,從而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看法。實踐告訴我們,人的動機在很大的程度上還不是產生行爲的原 因,動機只是原因到行爲的中介,原因是複雜的。任何事物的產生、發展和消失,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現實原因。人的行爲、歷史事 件也莫不如此。人的行爲具有目的性,但這不等於說目的性就一定是構成行爲的原因,最多也只能權當原因的某一要素,甚至有的情形其目的就是其行爲本身。就其 全部內容而言,原因無一不是深沉的。希特勒殺害600多萬猶太人,其目的顯而易見,那就是要滅絕猶太民族,究其原因的話,那就是必須回答他爲什麼要滅絕猶 太人。

從史料上分析來看,納粹德國迫害猶太人的暴行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互相聯繫而又逐步升級。

第一階段:自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臺到1938年11月9日上演“砸玻璃之夜”醜劇的前夕爲止。這一階段,納粹德國反猶的核心是從限制到 剝奪猶太人的公民權利,從形式上講,基本上保持着“君子動口不動手”的“溫和”狀態,實質卻是爲他們爲最終消滅猶太人掃清經濟上和政治上的障礙。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當選爲德國總理,此後,就開始了他瘋狂迫害猶太人的行動,從此,災難就降臨到猶太人頭上。最初,納粹德國採取抑制猶 太人的措施。主要是禁止猶太人當公務員、法官、律師、醫生等;不許猶太人進入公共娛樂場所;不向猶太人商店購買商品。這一政策的實施,限制了猶太人在經 濟、政治、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的權利,使德籍猶太人的社會地位降爲“次等公民”。

1935年9月15日,納粹黨在紐倫堡召開了代表大會,這次大會使抑制猶太人的政策進一步升級。希特勒在會上宣佈了剝奪猶太人公民權新法律,使猶 太人再次由“次等公民”降爲無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國家居民”,從此失去了作爲公民應有的權利和一切法律保障。接着,納粹德國根據這個新法律,強行把這些 “國家居民”驅趕出境,移民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從而完成了從限制到剝奪猶太人權利的升級。

第二階段:自1938年11月9日的“砸玻璃之夜”至1942年1月20日的“旺湖會議”爲止。這一階段,納粹德國反猶的核心是從基本人權上剝奪 猶太人作爲人的生存權利,形式上完成了對猶太人從財到命、從靈到肉的浩劫的一切準備,即守成了由“文”到“武”的浩劫的過渡,最後剩下的只是最終從肉到體 上消滅猶太人了。

1938年11月9日,經過希特勒及戈培爾等人的精心策劃,由納粹領導集團的導演和慫恿,爆發了史稱“砸玻璃之夜”(又譯“水晶之夜”)的反猶慘 案。這天晚上,德國各地以及奧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走上街頭,揮舞棍棒,對猶太人的住宅、商店、教堂進行瘋狂地打、砸、搶、燒,公然迫害和凌辱猶太人。在這一 慘案中,據統計有36名猶太人被殺害,36名重傷,267座教堂被焚燬,7500餘家猶太人商店被搗,3萬餘名猶太男子在家中被捕,押往達豪、布痕瓦爾德 和薩克森豪森集中營,嗣後均被害或折磨致死。經濟損失僅砸玻璃一項就高達600萬馬克之巨。

醜劇發生後的第3天,納粉德國的多名部長在戈林的召集下,召開了一個專門研究猶太人的會議,策劃着剝奪猶太人作爲人應有的尊嚴和權利。迫使猶太人 把焚燬的教堂清除乾淨,修成停車場供德國使用;強制每個猶太人佩帶一個具有侮辱性質的標記;強迫受迫害的猶太人向納粹賠償10億馬克。正如有的史學家所 說:“這次暴行和接着根據其目標所採取的措施使得沒有任何組織的猶太人的生活陷入了絕境。”

1939年9月,納粹德國侵佔波蘭,大肆殺害猶太人,從此,開始了大規模實施殺害猶太民族的行動計劃。次年春天,納粹德國領導集團在積極策劃對猶太民族的種族屠殺時,把這項罪惡的任務交由黨衛隊的保安處和祕密警察的特別行動隊執行。

1943年6月23日,蘇德戰爭爆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進入了最艱難的歲月,同時,希特勒擄殺猶太人的罪行進一步加劇。跟在進攻部隊後面的黨衛隊 和特別行動隊採用了世界上最野蠻最殘忍的手段來消滅猶太人。這些被害的猶太人全是在毫無防範的情形下遭殺害的。據一名叫萊斯基的黨衛隊高級軍官、俄羅斯中 部警察指揮官後來證實:“令人吃驚的事實是,他們毫無準備,完全被打個措手不及。先前製造的說法是猶太人正陰謀獨霸世界,有高度的組織。此事證明這全是謊 言。沒有一個民族對自己的災難竟如此不加防範。什麼準備也沒有,絕對沒有。”滅絕行動按原計劃例行公事式地從容進行,到了一處,他們“立即從當地居民中得 到拉比和知識分子的名字,召他們來,命令他們去召集當地所有的猶太人來登記、註冊,以便於重新安置。猶太人居民對納粹的計劃一無所知,往往信以爲真。”證 詞中所說到的“重新安置”就是指殘殺、活埋和押送集中營。這名指揮官還敘述了其中的慘景。由於當時蘇聯的傳播媒體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規定,沒的報 道納粹的反猶罪行,使得大多數的蘇籍猶太人根本沒有意識到死神已經臨頭,而未採取任何防範措施,束手待斃。在整個歐洲戰區,一場對猶太人的擄殺性浩劫全面 拉開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