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魏瑪共和國的衰退:幾任總理都無法挽回頹勢

魏瑪共和國的衰退:幾任總理都無法挽回頹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魏瑪共和國的統治末期,德國政治比以前更加不穩定。布呂寧、馮·帕彭、施萊謝爾與阿道夫·希特勒 (1933年1月30日到3月23日) 共四位總理的政府實際上都是由總統選出來的獨裁政權。在庫爾特·馮·施萊謝爾代表軍方進行了幾個月的政治遊說後,總統保羅·馮·興登堡在1930年3月29日任命財經專家海因裏希·布呂寧接替赫爾曼·穆勒爲總理。由於新政府未能在議會取得多數代表支持,所以只能讓國家總統掌握緊急狀態令,以致共和政權趨向保守。

由於議會拒絕支持一個不受歡迎的財政改革的方案,興登堡採納了魏瑪憲法第48條,作爲緊急法令。1930年7月18日,在社民黨、德國共產黨、納粹黨與德國國家人民黨(Deutschnationale Volkspartei)支持下,議會再度以微弱優勢否決了該法案。

9月14日,議會大選開始,形勢大幅轉變: 納粹黨奪得18.3% 選票,爲1928年參選所得票數的五倍。這次,溫和派未能組成聯合政府和在議會取得優勢。這只是鼓勵納粹黨的支持者變本加厲,以暴力與恐怖企圖奪得權力。1930年後的共和國每況愈下,似是即將陷入內戰。

魏瑪共和國的衰退:幾任總理都無法挽回頹勢

在往後兩年之內,布呂寧嘗試沒有在議會取得優勢之下,借用總統的緊急法案圖謀變革。當時,歐美經濟大蕭條勢頭漸漸減弱。布呂寧相信自由經濟理論,所以大幅減少政府開支和加稅,以刺激經濟增長。他預期並認爲經濟危機會及早停止,經濟會逐漸復甦。於是政府完全停止從1927年開始推出的義務失業保障金提供任何公帑,令工人更勤力工作、失業者得到的援助金減少。這樣的政策明顯是不太受歡迎的。

1932年下半年,經濟衰落終於結束,經濟指標略見上升。不過,德國人普遍不再信任共和政府。歷史學家一般爲如何評價布呂寧的政策而持不同意見,但是政策肯定令共和國漸漸衰退。至於當時布呂寧有沒有更好的方略,至今仍頗具爭議。

最初,德國資本家與地主支持政府趨向保守。他們並非十分喜好布呂寧,只是相信保守分子可以維護他們的利益。但當工人階級與中產階級都普遍反對布呂寧的時候,資本家與地主都轉向支持布呂寧的政敵希特勒與阿爾弗雷德·胡根貝爾格。1931年末,保守政策最後失敗。興登堡與德國國防軍決定放棄布呂寧,轉而與希特勒和胡根貝爾格合作。興登堡本來是德意志第二帝國的重臣。這時候他雖然貴爲總統,但實際上他不支持民主,而是反動派的支持者。

1932年5月30日,布呂寧在喪失興登堡的支持後自願下臺。五個星期後,在布呂寧的支持下,興登堡再度當選總統,壓倒另一位候選人希特勒。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