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魏瑪共和國面臨的困境:凡爾賽條約制衡着德國

魏瑪共和國面臨的困境:凡爾賽條約制衡着德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艾伯特爲了令自己剛剛成立的政府能控制大局,便與原爲埃裏希·魯登道夫領導、現在由威廉·格勒納領導的最高陸軍指揮(OHL)協議。艾伯特-格勒納協定規定,只要軍隊承諾保護政府,政府就不會嘗試改革軍隊。一方面,協定象徵了軍隊正式承認了新政府,令中產階級安心;但是,左派的政府就被認爲出賣了工人的權益。

1919年,魏瑪政府與協約國簽署了凡爾賽條約。德國其後成立了魏瑪防衛軍(Reichswehr),並按照條約限制陸軍人數爲十萬人、海軍人數一萬五千人。雖然軍隊名義上變成共和國軍隊,但仍然全由昔日帝國軍隊階層控制。於是,軍隊依然是保守勢力,而且獨立於政府,對共和國的影響甚巨。跟其他革命不同的是,德國革命竟然讓軍隊重新掌握權力。

以上的協議,也是令工人階級在社民黨與共產黨之政治代表分裂的第一步。共和國的命運,始終非常受到在政治上落後的德國工人運動影響。社會主義運動的中堅分子往往遇到重大困難,總是憑着機會以感性的忠誠結盟,而不是根據真正的政治需要行事。如果沒有站在議會制度與極左勢力間的數百萬工人支持,社會主義分子根本難以共謀大事。政治混亂令極左與極右勢力容易展開激烈鬥爭。德國當時的政局可謂岌岌可危。

魏瑪共和國面臨的困境:凡爾賽條約制衡着德國

1918年11月23日,艾伯特要求最高陸軍指揮鎮壓柏林的兵變,令社民黨與共產黨正式分裂。士兵抓到柏林市的指揮官,並把人民代表議會的所在地德國總理官邸 封閉。國防軍血腥鎮壓事變,導致左派以社民黨變成反動派爲由,正式決裂。結果,在僅僅七個星期之後,獨立社民黨就退出了人民代表議會。12月,包括獨立社民黨左翼分子與斯巴達克同盟的數個左派團體組成了德國共產黨。

1919年1月,柏林的工人企圖以更激進、血腥的方法實現議會共產主義(council communism),卻受到由志願軍人組成的半軍事組織自由兵團(Freikorps)鎮壓。其中,羅莎·盧森堡與卡爾·李卜克內西在1月15日慘遭殺害。後來,在艾伯特的批准之下,兇手只是交由軍事法庭懲辦,而非民事法庭,故此刑罰較輕,當然也沒有令左派更接受艾伯特。

1919年1月19日,德國舉行國民議會大選。包括獨立社民黨與共產黨的左派政黨都是組織鬆散,結果讓溫和派奪得大多數議席。議會代表爲了避免會議受到柏林的暴力事件影響,改爲在魏瑪召開國民議會。共和國的非正式國名也由此而來。魏瑪憲法創造了一 個半總統制的共和國,並設置了由比例代表制選出的議會。民主社會主義及民主政黨得到八成選票。

國民會議進行期間,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在慕尼黑成立,但迅速被自由兵團與正規軍推翻。這類保守勢力釀成極右運動與組織在巴伐利亞發展,包括新成立的納粹黨。街頭鬥爭仍然持續。在德國東部,保皇黨勢力企圖打擊共和國,而波蘭人則在波森省及上西里西亞分別發動大波蘭起義與三次西里西亞起義,爭取波蘭獨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