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人冬天是沒有棉被的 古人到底是怎麼抵禦寒冷的

古人冬天是沒有棉被的 古人到底是怎麼抵禦寒冷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人過冬,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凜冬已至,又到了凍手凍腳的季節了。在如今這個科學昌明的時代裏,面對着寒冷的冬季,我們能夠開着暖氣、空調、小太陽來取暖以及穿着各種樣式的羽絨服、棉襖等等來抵禦寒流的侵襲。

晚上睡覺的時候,除了開着暖氣或者空調之外,還能夠蓋着十斤八斤重的棉被來保證人體的溫度。由於棉花是在北宋時期纔出現的。

古人冬天是沒有棉被的 古人到底是怎麼抵禦寒冷的

那麼,在北宋之前的年代裏,沒有棉被抵禦寒冷,那個時候的人們有采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禦寒呢?

下面提到的這些方法,名字上聽起來不是那麼地好聽,卻是十分地管用。

第一個方法:在被套裏面填充動物的羽毛來禦寒

中國古時候以農立國,農業,畜牧業發達,每次宰殺雞鴨鵝之後,都會產生大量的羽毛。這些羽毛在夏天裏面被曬得乾乾的,然後填充在枕頭、被套裏面,十分地暖和。

這種取暖方式在中國持續了好幾千年,自從馴服雞鴨鵝之後就開始用這樣的方式來抵禦寒冷,也是那個時代最爲方便的方式。

即使到了今天,這樣的方式經過改良之後,還在被我們所利用,如大街上隨處可見的羽絨服,羽絨被,就是這裏面演變而來的。

除了雞鴨鵝的羽毛之外,還有一些動物的毛皮在處理之後也被用來禦寒,如家養的牛羊兔,野生的老虎獅子黑熊等等,人們在將其殺死之後,都會進行剝皮拔毛,然後製作成各種暖和的禦寒用具。

古人冬天是沒有棉被的 古人到底是怎麼抵禦寒冷的 第2張

第二個方法:在被套裏面填充麥草、蘆花等來禦寒

作爲一個農業國,古時候的絕大多數人都從事農業生產來維持自己的生計。大家辛辛苦苦一整年,除了能夠得到自己賴以生存的口糧之外,還會得到一些諸如麥草這類的東西。

將其曬乾之後,不僅可以用來當做燃料,還能夠將其碾碎,填充進枕頭或者被套裏面,取暖的效果雖然趕不上動物的羽毛,但是也比硬抗要好得多。

除了農業生產的附屬產物,還有一些植物上的花朵葉片也是很好的填充物,比如我們常常提到的柳絮,就是一種很好的填充物。

第三個方法:伐木燒炭來禦寒

伐木燒炭這個方法從原始社會到現代的文明社會,都一直存在着。

很多文學作品都與之相關。特別是白居易的一首《賣炭翁》更是道盡了那個時代窮人的無盡心酸:“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除了白居易之外,像曹雪芹這樣的距離如今不過兩百年的文學大家在《紅樓夢》裏面也有相關的描述。

古人冬天是沒有棉被的 古人到底是怎麼抵禦寒冷的 第3張

在北方,最寒冷的時候,大家都喜歡蜷縮在炕上取暖,這種土炕的歷史最早能夠追溯到在明代末年。《三朝北盟會編》中記載:“其俗依山谷而居,聯木爲柵,屋高數尺,無瓦覆以木板,或以樺皮,或以草覆之。牆垣籬壁,率皆以木,門皆東向。環屋爲土牀,熾火其下與寢食起居其上,謂之炕,以取其暖。”

第四個方法:利用絲綢、各種布料來禦寒

中國是文明古國,衣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隨着麻布的出現,人類的文明向前前進了一大步。在黃帝之後,養蠶業開始興起,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絲織品開始大量地出現。“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這首《蠶婦》的古詩就講述了這樣的一件事情。

在中國的古代,正是因爲各種絲織品的出現,讓西方的阿拉伯人和歐洲人趨之若鶩,纔有了絲綢之路的出現,並且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中,絲綢成爲了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硬通貨。

絲綢除了能夠製作各種華麗的衣服之外,禦寒的效果也是槓槓的。

除了絲綢之外,還有麻布等等各種原料製作而成的布料,這些布料也被用來禦寒。

古人冬天是沒有棉被的 古人到底是怎麼抵禦寒冷的 第4張

小結

在宋朝以前,雖然沒有棉花來禦寒,但是勤勞智慧的中國人並沒有因此被嚇到,畢竟只要肯動腦子,辦法一定比困難多。大家說是嗎?

參考資料:《賣炭翁》、《三朝北盟會編》等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