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你知道古人冬天都是穿什麼禦寒的嗎?

你知道古人冬天都是穿什麼禦寒的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數九寒冬之際,現代人有羽絨服等各種各樣的冬裝禦寒。古人冬天穿什麼禦寒?從殷墟甲骨卜辭中的“裘”字可見,古人最早是穿毛皮衣服來禦寒的。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裘,皮衣也。”古人還稱“裘”爲“皮裘”、“裘衣”、“毛裘”、“毳裘”、“卉裘”、“褻裘”、“英裘”、“羔裘”、“狐裘”、“貂裘”、“吉光裘”……

古人爲什麼稱禦寒皮衣爲“裘”?  《甲骨文字典》:裘,“象皮毛外露之衣”

你知道古人冬天都是穿什麼禦寒的嗎?

冬天穿皮衣,在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已出現。據宋高承《事物紀原》“衣裘帶服”條:“裘,《黃帝出軍訣》曰:‘帝伐蚩尤未克,夢西王母遣道人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另外還有“伏羲作裘”的說法。

這些傳說雖不可靠,但並非無稽之談。從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已發現了“裘”字,寫作。徐中舒主編的《甲骨文字典》釋:“象皮毛外露之衣,即‘裘’之本字。”古人爲何稱禦寒皮衣爲“裘”?在甲骨文的象形意會之中也能找到答案。在早期,比較講究的禦寒衣物,除了絲綿以外,主要是動物的毛皮。到周代,着裘裝已成爲貴族冬日常服。《詩經》中有多首詩歌提到了這種情況,《國風·豳風·七月》稱:“取彼狐狸,爲公子裘。”唐朝學者孔穎達就此註疏:“取狐與狸之皮,爲公子之裘,絲麻不足以禦寒,故爲皮裘以助之。”

“裘”,又稱“皮裘”、“裘衣”、“毛裘”、“毳裘”,是用毛皮原料所製作禦寒衣服的統稱,早期製作時毛外皮內,“裘”的原始造型就反映了這一製作方法和穿法。清福格《聽雨叢談》“皮裘”條亦稱:“古人衣裘,皆毳外革內,後世毳內之制,未考始於何時。本朝(清朝)惟外褂之毳向外,若袍襖皆向內也。”

皮裘是一種最原始的服裝,是古代北方人最普通的冬服,後來南方人也喜歡穿皮裘。清葉夢珠《閱世編》稱:“自順治以來,南方亦以皮裘御冬,袍服花素緞絨價遂賤。”

古人冬天穿“裘”有什麼講究?

《明史·輿服志》:商販僕役倡優“不許服用貂裘”

古代的裘衣有比較粗劣的,也有非常講究的,窮人富人的裘衣有天壤之別。《大金國志》記載:“至於衣服……又以化外不毛之地,非皮不可禦寒,所以無貧富皆服之。(富人)秋冬以貂鼠、青鼠、狐貂皮或羔皮爲裘,或作紵絲絁綢。”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裘”稱:“凡取獸皮制服統,名曰裘。貴至貂、狐,賤至羊、麂,值分百等。”

你知道古人冬天都是穿什麼禦寒的嗎? 第2張

狐皮是古阿拉伯人眼裏最好的禦寒衣物。公元8世紀,阿拉伯帝國的領袖(哈里發)爲了分辨出不同動物毛皮保暖性能的優劣,將幾個容器灌滿水,外面分別包裹上不同的毛皮,放在寒冷的室外過夜。第二天早上,其他的容器都結冰了,只有包裹着黑狐皮的容器例外。

比狐皮更好的是貂皮,貂皮大衣爲什麼珍貴?除了貂皮獲之不易,貂體形小,“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積六十餘貂僅成一裘”外,其保暖性更出色:“服貂裘者立風雪中,更暖於宇下。”貂皮還有保健作用,《天工開物》稱:“眯入目中,拭之即出,所以貴也。”

古代能着貂皮大皮的非富即貴,一般人是不允許着貂裘的,到明清時,官方輿服禮制仍有嚴格規定。《明史·輿服志三》:“正德元年禁商販、僕役、倡優、下賤不許服用貂裘。”爲禁止奢靡風氣,清初一度規定三品以上官員不得穿貂裘。事實上,不只貂皮“限穿”,凡貴族着裘都不準平民穿着,如用水獺皮製成的“獺裘”,也是上等裘衣。據《遼史·道宗本紀》:遼朝廷,“詔夷離堇及副使之族並民如賤,不得服駝尼、水獺裘。”

在中國古代,不同身份穿不同裘衣,不同場合穿的裘衣也有區別。清劉廷璣《在園雜誌》稱:“古裘,有五大裘:黼裘、良裘、功裘、褻裘、大裘,用黑羔皮爲之。”這“五大裘”即是在五種場合穿的五種皮衣款式。其中的“褻裘”爲加長款,是古人居家常穿的禦寒皮衣,在先秦時期已經出現。《論語·鄉黨》稱:“褻裘,長,短右袂。”褻裘比較長,但兩隻袖子長短不一,人們習慣用右手,右袖短一些,以方便在家做事。古代有身份的人除了裘衣用料考究外,在搭配上也有講究。如貴重的狐皮大衣配上廉價的羊皮袖子,即所謂“狐裘羔袖”,就會讓人笑話。《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狐裘雖敝,不可補以黃狗之皮。”

古代禦寒皮衣的毛一般向外,不可以直接着,要在裘外再罩上一層罩衣。罩衣又稱“裼衣”,是古人穿皮裝的標配。《論語·鄉黨》稱:“緇衣羔裘,素衣麂裘,黃衣狐裘。”緇衣、素衣、黃衣都是裼衣,也就是說,穿紫羔裘衣外要穿黑色的裼衣,穿麂裘則搭配白色裼衣,如果是狐裘,裼衣就要搭配黃色的。東漢學者鄭玄就此注稱:“素衣麂裘,諸侯視朝之服。”

你知道古人冬天都是穿什麼禦寒的嗎? 第3張

用青色布帛爲表、羔皮爲裏的冬衣則叫“青羔裘,這是秦漢時貴族的冬裝。漢劉歆《西京雜記》記載,有人獻彈棋,漢成帝十分高興,“賜青羔裘,紫絲履,服以朝覲。”而在先秦時,還流行用白色絲帶,即“素絲”裝飾皮衣縫。《詩經·國風·召南》中的《羔羊》稱:“羔羊之皮,素絲五紽。”用素絲裝飾的羔羊裘叫“英裘”,是一種精美的皮毛。

古代民間冬天穿什麼樣的“裘”?

《韓非子》:“冬日麂裘,夏日葛衣”

《韓非子·五蠹》中有這樣的說法:“冬日麂裘,夏日葛衣。”《中國古代服飾辭典》釋“麂裘”稱,用幼鹿皮製成的白色皮裝,鹿裘在當年並不是什麼高檔皮衣,與用葛草纖維織布製作的“葛衣”一樣,都是老百姓穿的普通衣服,這種皮衣又稱“卉裘”。

在早期,由於老百姓穿的裘衣更多是用鹿的毛皮製作的,所以還叫“鹿皮裘”。這是一種簡陋的裘服,是隱士或喪服用衣。《禮記·檀弓上》稱:“鹿裘衡、長、祛。”唐孔穎達疏:“鹿裘者,亦小祥後也,爲冬時吉凶衣,裏皆有裘。”

此外,羊皮也常被古人用來製作皮衣,稱爲“羊裘”。羊裘又稱“羊皮裘”,是裘衣中較粗劣的一種,據《後漢書·逸民列傳·嚴光》,漢光武帝劉秀有個同學叫嚴光,在劉秀當了皇帝后有意隱姓埋名迴避,光武帝派人查找,有人在山東境內發現了他正披着羊裘在湖上冬釣。而用狗皮製作的御冬皮衣稱爲“狗裘”,古人眼中的羊裘與狗裘差不多。西漢劉向《說苑·善說》稱:“衣狗裘者當犬吠,衣羊裘者當羊鳴。”需要說明的是,雖然同樣是羊皮製作的皮衣,如果是用小羊羔皮製作的“羔裘”就是高級冬裝了。所以,明宋應星《天工開物》“裘”條稱:“羊皮裘,母賤子貴。”

古代裘衣的原料來自哪裏?

你知道古人冬天都是穿什麼禦寒的嗎? 第4張

《後漢書·西域傳》:“嚴國在奄菜北,屬康居,出鼠皮以輸之”

漢朝以後,製作裘衣特別是高級裘衣的原料,主要是通過絲綢之路、從匈奴、烏孫、罽賓、月氏、印度、安息、羅馬等地輸入的。其中,西域的康國、奄蔡、嚴國等更以出產優質皮貨出名。《後漢書·西域傳》記載:“嚴國在奄蔡北,屬康居,出鼠皮以輸之。”有外國學者因此稱“絲綢之路”北道(今新疆境內)爲“毛皮之路”。英國彼德·弗蘭科潘《絲綢之路》書中引用一位歷史學家的話稱:“每年從草原出口的獸皮至少有50萬張。不斷擴張的伊斯蘭帝國開闢了新的貿易路線,向北通往乾草原及森林地帶的‘毛皮之路’。”

漢朝時已有不少內地商家出售外來皮貨,據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當時交通便利的大都市一年能賣出狐皮、貂皮衣服上千件,羔羊皮裘上千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通過絲綢之路輸入的毛皮貨外,還有不少加工後的成衣進貢。漢東方朔《海內十洲記》稱:漢武帝天漢三年四月,“西國王使至,獻此膠四兩,吉光毛裘,武帝受以付外庫,不知膠裘二物之妙用也。”吉光毛裘又叫“吉光裘”,用吉光毛製作。吉光是傳說中的神馬,其毛黃色,用以制裘,入水不溼,入火不燃,爲西域特有,後來“吉光裘”成爲極其珍貴裘服的代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