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歷史上官宦干政的朝代那麼多 清朝爲什麼沒有出現過

歷史上官宦干政的朝代那麼多 清朝爲什麼沒有出現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爲什麼沒有宦官干政,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中國古代的宮廷之中,有一種人歷來爲世人所詬病,卻又佔據着歷史的重要一角,那就是:宦官。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爲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爲太監。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稱爲宦官代名詞了。

歷史上官宦干政的朝代那麼多 清朝爲什麼沒有出現過

在古代,帝王們信任這些人的忠心,因爲,對於太監來說,除了帝王寵愛,他們別無倚仗。也正是因爲太監與尋常人不同,所以,他們一旦得勢,或多或少都會存在擅權的情況。遇到明君在位還好,尚能壓制這些人,若是皇帝較爲懦弱,則多半會被這些人所轄制。

在歷朝歷代中,尤以明朝宦官擅權的現象最爲嚴重。明英宗朱祁鎮時期的土木堡之變,與當時權勢逼人的王振,就有莫大的關係。所以,作爲明朝後繼者的清朝便吸取前人教訓,在太監的使用上做了一些限制,即:改革後宮時,特意採納了削減太監數額的舉措。

清朝初期,太監人數僅僅爲9000人,相比明末的9萬多人大大減少了。後來,清朝每一代的太監人數均未超過3000人。

歷史上官宦干政的朝代那麼多 清朝爲什麼沒有出現過 第2張

清朝的宦官制度,真正完整建立是在順治年間。此時,不僅設立了專門管理太監的機構“敬事房”,還對宦官的約束十分嚴格。在敬事房中,最高職位是敬事房的大總管,宮殿監督領侍,屬於四品宮殿檢。根據清末太監的回憶:“督領侍一月四兩銀子的工資,恩賞另算,最多加賞不過二三兩。”

雖然,規定如此,但是,實際操作起來,自然還是有例外的。比如:慈禧太后跟前伺候的大紅人李蓮英,在擔任大總管時期,月銀就是七兩,沒有誰可與之比肩。督領侍之下設立堂郎中一職,屬七品官職,職能是掌管滿洲案。七品堂郎中之首掌管下司房,負責管理庫房和各宮殿太監的升遷、賞罰等事,以及各主位宮殿之中的全部事項。

說的更具體一點,太監的品級則有七種:大總管、副總管、帶班首領、御前太監、殿上太監、一般太監、下層打掃處小太監。當然,太監的等級不同,官階也就不同了。除了前面提到的大總管爲四品,副統領太監爲六品,還有那些沒有品級的太監。此外,敬事房獨有筆帖式太監,此爲八品侍監。

歷史上官宦干政的朝代那麼多 清朝爲什麼沒有出現過 第3張

可以說,這些太監之間等級森嚴,他們伺候的主子也是各有不同。太后、皇帝、皇后身邊伺候的一般爲總管和首領,伺候妃子的則只有首領,不可隨意僭越。

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注意的是,在整個清朝,太監的品級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與統治者的喜好個性還是有着很大關係的。康熙六十一年,當時的敬事房設總管一名,爲正五品,另有三名五品太監、兩名六品太監,即此時太監的最高品級只有五品。

再看雍正元年,雍正皇帝欽定總管內務府衙門爲三品,故而,敬事房的大總管是四品,副總管爲六品,此時,太監最高品級就相當於四品官職。時間流轉,到了雍正四年,這個時候政策又有所改變了,開始對太監實行加銜制,即:在原有官階制度之上,給太監加銜。

如:敬事房大總管,正四品,爲宮殿監督侍銜,八品首領則領侍監銜。到了在雍正八年,新規定出臺,太監官職沒有正從之分。無疑,雍正朝的太監待遇,還算是可以的,但是,雍正皇帝與他的祖父、父親一樣,都十分忌諱宦官干政。所以,這時候的太監,還是沒有什麼權勢。

歷史上官宦干政的朝代那麼多 清朝爲什麼沒有出現過 第4張

雍正之後,乾隆成爲天下之主,爲了更加有效預防太監干政,避免走了明朝老路,太監的官職被限定在四品以下。到了乾隆七年,又再次下旨規定:四品爲太監最高官職,任何人不可往上升遷。而在當時,四品太監之下,五品、六品直到九品的太監,沒有超過百人。

當時間走到清末時,形勢再一次發生了改變。乾隆年間定下的鐵律——太監品級以四品爲上限被打破。深得慈禧太后歡心的李蓮英,僅僅只是儲秀宮的一個四品花翎總管時,在宮中便可與敬事房的大總管平分秋色。尤其是到了光緒二十年,榮寵不衰的他,更是得到了二品頂戴花翎的賞賜。

從這裏,我們足以看出,當時在清朝宮廷之中李蓮英的權力之盛。

自李蓮英開賞二品頂戴先例之後,清朝末代皇帝身邊的大總管張謙和也獲得了這項榮譽。所以,在清朝後期,太監的權勢有所增加。

歷史上官宦干政的朝代那麼多 清朝爲什麼沒有出現過 第5張

但是,不管在哪一個時期,並不是所有的太監,都可以活得風光無限。

作爲太監底層的那些沒有品級的小太監,乾的活不僅最累還吃盡了苦頭,更是隻能依仗有限的“賞賜”苟延殘喘。甚至,年紀大了之後還會被宮廷拋棄,最後,只能悽慘地死去。

太監製度是封建社會的專有產物,也是封建社會最讓人心酸的產物。可以說,太監的生存與發展,是依附在君權之中,太監受制於君主,他們的命運被操縱於君主的股掌。隨着封建君主專制政體的不斷加強,太監的政治勢力對君權的依附程度也在逐漸加深。所以說,太監專權的禍首就是皇權。

歷史發展到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也走到了盡頭,這一時期自然也成了太監的末日。溥儀被趕出故宮以後,只帶了極少數的太監,剩下的大部分都被遣散還鄉了,從此也就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有的回到了原來故鄉,有的繼續給一些富貴人家做奴才,有的去了寺廟做了僧侶,還有一部分流浪在北京城街頭做了乞丐。

歷史上官宦干政的朝代那麼多 清朝爲什麼沒有出現過 第6張

這其中,大部分晚年的命運都是悲慘淒涼的,但是,也有一部分太監晚年能安逸的生活。

參考資料:

【《龠山堂別集·中官考十》、《資治通鑑》、《“清朝宦官”》】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