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帶刀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關於古人是否可以隨便持有刀劍的問題,我相信很多人在武俠電影當中已經有所瞭解,幾乎是人人佩戴刀劍,且殺人來去自由,根本沒把官府放在眼裏。我們拋開亂殺人的情節不說,在古代真的可以人人持有刀劍嗎?你別被武俠電影和古裝電影誤導了,武俠電影當中的俠客從出現,到死都不工作而且還不會被餓死,你認爲在古代不用上班,天上就能掉餡餅嗎?很顯然,不可能的事情。當然,古人也不是不能持有刀劍。只是,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規定,不是說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的?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荊軻刺秦王

先秦時期: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劍的

在《莊子》一書中有一篇雜論叫《說劍》,內容寫的是趙惠文王喜歡劍術,招募了三千個門客陪他練習劍術,可以說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趙國太子擔心趙惠文王如此沉迷劍術,會荒廢國事,照這樣下去趙國會完蛋的,於是太子召集大臣商量對策。有大臣告訴太子說,莊子可以做到。於是,太子讓使者帶着千金去請他,莊子沒有收錢,願意免費爲太子游說趙王。後來,在莊子的勸說下,趙惠文王放棄了這一嗜好,最後劍士們都拔劍自刎了。

也許很多人好奇,文中最後爲何強調劍士自刎呢?難道是俠義精神,讓他們自刎了?其實不是,原因是這些劍士是庶人,當初趙惠文王專門招募他們陪自己擊劍,是有工資的。趙惠文王突然不擊劍了,這些庶人就失業了,失業就沒有飯吃了,所以他們拔劍自刎了。也許你認爲,莊子的《說劍》與古代佩刀劍的關係不大。其實不然,雖然說,《莊子》的成書年代讓人懷疑,但是在戰國時期已經可以佩刀劍了。只是,佩戴刀劍的人羣,並非庶人,而是特定的人羣才能持有刀劍。

在司馬遷的《史記·秦本紀》當中有一段記載:“簡公六年,令吏初帶劍。”意思是秦簡公(公元前428年─公元前400年)六年(公元前407年),秦國開始下令官吏可以帶劍。那麼,在秦簡公之前,官吏肯定是沒有帶刀劍的,更別說庶人了。當然,也有更早佩劍的諸侯國家,比如春秋時期的齊國。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第2張

《英雄》劇照

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實行富民政策,齊國人越來越富裕,由於齊國人太有錢,沒事幹,就以械鬥取樂。所以,《晏子春秋》當中就說:“齊人甚好轂擊,相犯以爲樂,禁之不止。”作家瀟水在《青銅時代戰爭》一書當中說:到了漢朝,一般人出門是帶個錢褡褳,唯獨齊人出門都帶刀(劍),跟江湖大俠似的,可見其輕生犯死之勇,源遠流長。

在唐玄宗時期,有一位大臣叫徐堅,他編寫了一部類書叫《初學記》文章當中有說到劍:“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帶劍;諸侯三十而冠,帶劍;大夫四十而冠,帶劍。隸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得帶劍,無事不得帶劍。(見《賈子》)。”其實,這段話不用翻譯,大家也能看得懂,天子二十歲行冠禮,開始帶劍,諸侯要三十歲才帶劍,士大夫四十歲才能帶劍,庶人有事才能帶劍。這裏的有事,指的是戰事,平時不得亂帶刀劍。

唐朝徐堅編寫《初學記》時,旁引的是《賈誼新書》當中的內容。清代史學家趙翼在《廿二史劄記》當中對這段記載表示懷疑,認爲不可信。因爲《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女子十五笄。”古代男子基本是二十歲參加冠禮,並非指天子。且周天子參加冠禮,還要早於二十歲,周文王十二歲,成王十五歲就加冠禮了。古人壽命本來就低,如果士大夫等到四十歲加冠禮,估計很多人還沒有到四十歲就掛掉了,所以“大夫四十而冠,帶劍”不合理。

此外,先秦時期的庶人地位很低,連姓氏都沒有,要知道先秦時期的劍是銅劍。當時的貨幣是銅的,在漢朝一把劍可換一頭牛,一把刀可換一頭小牛!雖然我們不知道先秦時期,一把劍的價值,我們敢肯定一般庶人家庭根本買不起劍的,除非是傾家蕩產去買。所以,在《莊子·雜篇·說劍》一文當中強調劍士自刎,那些劍士幾乎傾家蕩產去買劍,買來劍去做趙惠文王的門客,不僅僅有飯吃,還有工資拿。當趙惠文王不需要劍士以後,這些人立刻失業破產最後自殺。所以,先秦時期庶人佩刀劍簡直就是傾家蕩產,一般人根本買不起劍。

兩漢時期:一把劍可以換一頭牛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把天下的兵器都收歸國有,然後融化製成十二個銅人。全國兵器都收繳了,當時私藏兵器肯定也是死罪。不過在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當中有一段記載,韓信是有劍的。

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衆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淮陰有一個年輕的屠戶侮辱韓信說“:你雖然長得高大,喜歡帶刀劍,其實是個膽小鬼。”他當着衆人的面侮辱韓信說:“你要不怕死,就拿劍刺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從這段的文字記載來看,韓信有劍。雖說他有劍,但不敢刺死那個屠戶,如果真刺死了,估計歷史上只有韓王信了,淮陰侯估計也要改名。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第3張

韓信

有人可能會問,韓信爲何會有劍,他不是很窮嗎?韓信出生在秦朝統治時期,屬於布衣。有名有姓,在先秦時期肯定不是庶人。從他的佩劍,就可以看出,他的家族以前是有地位的人。易中天曾經在“百家講壇”當中談到過韓信帶刀劍的原因:

項梁項羽起義以後,韓信“仗劍從之”,拎着一把劍就參軍了,可見韓信平時是帶劍的。那麼這個信息又告訴我們什麼呢?告訴我們韓信有貴族身份。因爲在那個時候,有貴族身份的人才有資格帶劍。當時冶金技術並不高,鑄一把劍很不容易。

其實,我很贊同易中天老師的說法,古代有資格帶劍的人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尤其先秦時期,雖然說當時遊俠之風盛行,但不是說誰都能佩戴得起的。爲什麼這麼說呢?

根據《漢書·龔遂傳》記載:“民有帶刀劍者,遂令賣劍買牛,賣刀買犢。”漢朝時期的齊國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封地,當地鹽漁業發達,但是習俗奢侈,社會風氣不好。很多人從事不切實際的行業,不耕田種地,持劍鬥毆時有發生,漢宣帝對此很頭疼,於是派經驗豐富的老臣龔遂爲渤海太守去治理齊地。龔遂到任以後,並沒有使用武力,而是勸老百姓當中有刀劍的人,把劍賣了去買牛,把刀賣了去買犢(小牛)耕田種地,養蠶種桑。

我們來算一個賬,一把劍的大概價值是多少?根據《居延漢簡》中的說法,漢武帝時期3500錢可以買一頭牛,當時的人還是分期付款,只交了500錢,剩下的3000錢都還欠。說明,當時買牛的人,只能拿出500錢,已經到頂了。我們再把錢換算成糧食,看一石糧食值多少錢?

《漢書·漢宣帝本紀》載:“比年豐,谷石五錢。”漢宣帝在位期間,西漢的國力已經達到最強盛,人民都很富裕,莊稼豐收,一石(120斤)糧食也很賤,價值5錢(當時的貨幣爲五銖錢,一銖爲一錢),大家可以想象一把劍有多貴重。

在西漢時期,把劍賣了可以買一頭大牛,刀賣了可以買一頭小牛。韓信寧願寄人籬下,去釣魚,被餓死河邊,也不願意把自己的劍賣了。說明,韓信那一把劍是非常珍貴,他把劍甚至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第4張

漢高祖劉邦

漢高祖劉邦本來就是持劍斬白蛇,在沒有建立漢朝之前,跟隨他打天下那一幫兄弟都是出生草莽,沒有什麼文化。劉邦做皇帝以後,有一次召集他們喝酒,有人喝醉酒了大聲喧譁,直接拔劍砍柱子助興。劉邦沒生氣,反而哈哈大笑,禮儀博士叔孫通看見君臣如此隨便,不成體統,於是向劉邦建議制定朝會禮儀。

禮儀制度建立起來以後,西漢對佩劍也有了嚴格的限制“諸臣帶劍,至殿階解劍。”大臣上朝時,到大殿上臺階之前,必須把佩劍解下來才能上殿。當然對那些有功之臣,也特別對待的,比如蕭何,見漢高祖劉邦的時候就可以穿鞋,佩劍上殿。不過一般大臣就不行,沒有皇帝允許,是不能帶劍上殿的。由於西漢盛行遊俠之風,所以沒有限制民間不能持劍。

王莽建立新朝以後,進行了很多改革,其中明確規定“民不得挾弩、鎧”,違者流放到西海。東漢繼承了新朝很多制度,比如取單名,嚴禁弩和鎧甲,都是按照王莽的政策來執行的。除了禁止兵器,其實東漢沒有規定民間不許佩劍。不過在當時,即便是沒有明文規定,一般人也買不起劍。如果當時身上有佩劍,基本是非富即貴。普通老百姓,沒有那個閒錢買劍顯擺。

魏晉南北朝:文人雅士與篡位殺君者形成鮮明對比

關於宮廷內禁止攜帶刀劍的問題,東漢和西漢差不多。比如漢靈帝時期的大將軍何進,本來想除掉當時的宦官,結果被宦官先下了手。以中常侍張讓爲首的宦官,假借何太后的名義召他進宮,到了宮外,宦官不讓他攜帶刀劍進入,最後何進被殺。東漢末年大亂之時,全國的局勢已經失控,稍微有點錢的家庭就會以刀劍武裝自己,所以當時很多人開始帶刀劍,但是沒錢的人依舊買不起。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第5張

關羽

《三國演義》開篇,劉備出現時在賣草蓆,關羽在賣豆子,張飛在賣豬肉。在三人當中張飛是最富有的,但是他也只有殺豬刀。關羽和劉備在當時都沒有帶刀劍,後來在張飛的資助下,纔去打造了兵器。從故事的情節來看,劉備、關羽、張飛沒有造反之前,雖有救濟天下的精神,但是沒有持有刀劍。

在魏晉時期,門閥制度盛行,做官基本被貴族階級壟斷。文人習氣很濃,很多大臣注重遊山玩水,比如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王羲之熱衷於書法,在淝水之戰時謝玄請教衛將軍謝安,本來有軍事商量,他就說了一句話“朝廷已另有安排。”然後慢條斯理的去好友那裏下圍棋。而貴族呢,熱衷於鬥富。

當然,東晉還有一個很出名的人叫祖逖,典故“聞雞起舞”就是和他有關。祖逖從小不愛讀書,且還有些淘氣,但是長大以後,他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到了24歲時,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去。後來,祖逖做了司州主簿,爲了報效國家,他每當雞叫的時候,就起來舞劍,後來他被封爲鎮西將軍。雖然說祖逖此時已經做官了,但也反映了一個事實,魏晉時期還是有學習劍術的人,魏晉沒有禁止民間不能練劍習武。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第6張

祖逖

南北朝與魏晉不同點在於,魏晉時期文人多,而南北朝時期,篡位殺君的多。南北朝爲了杜絕殺君事件的發生,大臣上殿改用佩木劍,上殿必須搜身,一旦發現私藏刀劍,死罪。所以在《南齊書·長沙威王蕭晃傳》當中,蕭晃因爲私藏武器差點被殺。

南齊規定諸王在京師,只許設帶刀侍衛四十人。蕭晃是齊高帝蕭道成的第四子喜愛武器,從徐州解職還京,私自用馬車拉了數百件武器還京,結果被禁司發覺,急忙之下投到江水中。齊武帝蕭賾當時禁止諸王私藏武器,聽說後大怒,要將他繩之以法。豫章王蕭嶷(齊高帝蕭道成第二子)在御前稽首,痛哭勸告,齊武帝才赦免了蕭晃死罪。可見,南北朝時期不準攜帶武器。雖然說禁止攜帶,但是南北朝依舊無法避免,殺君篡位的風氣。

隋唐時期:禁止持有兵器,但不禁刀劍

《隋書·禮儀》載:“劍,案漢自天子至於百官,無不佩刀。東齊著令,謂爲象劍,言象於劍。周武帝時,百官燕會,並帶刀升座。”從漢朝開始,皇帝和大臣都可以持有刀劍的,對於有功的大臣見皇帝,可以不用脫鞋解劍。中原王朝只能帶木劍,北周武帝百官宴會時,可以帶刀入座。隋朝沿襲前朝北周的舊制度,朝服登殿,不用脫鞋解除佩劍。公元592年,蔡徵上奏,開始制定新的制度,朝會上殿,必須脫鞋,解除佩劍,目的是杜絕殺君篡位的風險。

唐朝禁止持有武器,民間沒有禁止持有刀劍。所以,《唐律疏議·第十六卷》第243條規定:“任何私人持有違禁兵器(鎧甲、弩、矛、矟、具裝)的,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半。”當然弓、箭、刀(劍)、木盾、短矛這五種兵器,不屬於違禁品。

所以,唐代詩人李白在《俠客行》當中豪邁的寫下了:“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的豪言壯語。其實,詩歌都是李白對俠客的一種精神嚮往,他肯定沒有達到那種十步殺一人的級別。但是,李白作爲一個文人,身上攜帶着寶劍是毋庸置疑的。因爲,李白從小就愛聽說書人將遊俠故事,所以對俠客非常向往,一直是劍不離身。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第7張

聶隱娘

唐朝雖然沒有明令禁止老百姓持有刀劍,但是如果持兵刃在公共場所械鬥,即便是沒有砍中對方也要對持兵刃的人杖打一百板子。如果,用兵刃傷人了,徒刑(勞教)三年。如果在唐朝佩戴刀劍只是爲了彰顯身份,或者用來防身還是可以的,如果你想十步殺一人,就看家裏有沒有礦了。

在唐傳奇《聶隱娘》當中,聶隱娘被一個尼姑用法術擄走,從小教她劍術,長大以後成爲了一名女刺客。從故事的描述來看,唐代也盛行俠客精神,很多行俠仗義的人估計也刀劍不離身。不過女刺客也只能暗殺,如果明目張膽的殺人,拍電影都活不過一集。

此外,唐朝對官吏攜帶刀劍進入皇家禁地也有嚴格的規定。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吏部尚書長孫無忌被召入宮中,沒有解除佩刀進入東上閣門。長孫無忌出閣門後,被監門校尉發覺。當時的尚書右僕射封德彝上奏說,監門校尉進去的時候沒有發現,出來的時候才發覺,按照法律罪當死,長孫無忌誤帶刀進入皇宮,流放二年,罰銅二十斤。

其實,長孫無忌帶刀進入皇宮,也觸犯了法律。罪還很重,只因爲他是皇親國戚,所以處罰得輕,換一個人,早就連坐了。不過唐文宗即位以後,對大臣持有刀劍解了綁,他應該是爲“甘露之變”做準備的,不過唐文宗在政變當中並沒有除掉宦官,反被軟禁起來。所以,隋朝和唐朝,進入皇宮,都不能隨便攜帶刀劍,不過走出皇宮隨便攜帶。唐朝並沒有明令禁止百姓不能攜帶刀劍,在民間刀劍還能私下買賣,只要不械鬥傷人就沒事。

宋、元、明、清:武俠大師,對這個朝代都望塵莫及

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曾跟隨宋太宗趙光義攻打幽州,當時趙光義不知道去了什麼地方。有人謀劃立趙德昭爲皇帝,後來宋太宗聽說了此事,責備了趙德昭。趙德昭很恐懼,回到宮中,問左右的人有沒有帶刀?左右的人回答不敢帶。趙德昭就進入茶酒閣,尋找了一把水果刀自刎而死。要知道趙德昭身爲武功郡王,又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次子,他想自殺卻找不到刀,最後在茶酒間,找了一把水果刀自殺了。從趙德昭自殺來看,北宋宮廷對攜帶刀劍也很嚴格,一般人是不能攜帶刀劍在身邊的。那麼,民間能攜帶刀劍嗎?

北宋仁宗朝進士劉牧在《送張損之赴任定府幕職序》中記載:“雲兩河間夷未通好時,其民過鄰里親舊家,必帶刀劍。霜降農閒,里胥長,會民習古戰陣之法。居常畜健馬乾食,寇至裏糧持劍,帶甲上馬,不悔戰死,以怯爲恥。”從這段記載來看,在北宋仁宗時期,民間是可以攜帶刀劍的,且農民在閒暇之時還可以學習戰法,這些人都很勇敢,不畏生死,以怯戰爲恥辱。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第8張

武松

此外,北宋詩人蘇軾在《次韻和王鞏·六首其一》開篇就有一句:“少年帶刀劍,但識從軍樂。”這首詩是蘇軾寫給王鞏的,王鞏也是一位詩人,也擅長畫畫,和蘇軾是朋友。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捕,王鞏也受到了牽連。王鞏被貶謫賓州期間,蘇軾還給他寫過很多書信,兩人也曾討論國家大事。其中,就談到“少年帶刀劍,但識從軍樂”。從蘇軾的這首詩我們可知,蘇軾鼓勵哪些愛國的年輕人,帶上刀劍報效國家。可能是當時的金人崛起,所以很多愛國之士,就鼓勵年輕人上戰場,爲國效力。說明蘇軾所生活的年代,年輕人可以攜帶刀劍的。

不過,在北宋末年朝廷明文規定“不準集結社衆練習武藝,違者教師、爲首之人徒二年,其餘各杖一百。”所以,在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當中出現了仕、農、商、醫、卜、僧、道等人物形象,幾乎沒有看見佩戴刀劍的俠客,在畫中的城牆上也沒有見侍衛,不過在圖中出現了兩個光着膀子拉弓的人,應該屬於輜重兵。

《清明上河圖》當中沒有看到佩劍的人,我認爲與宋徽宗時朝廷禁止習武和當時農民起義有很大的關係。北宋末年出現了很多農民起義,比如“宋江起義”,在《水滸傳》當中有108將,幾乎個個身懷武藝。此外,北宋一向對北邊的遼國求和,加上國家很富裕,很多人都在做買賣。而豪俠之風,聞雞起舞幾近滅絕。金人攻破汴京時,老百姓基本沒有武器抵抗,估計與禁止民間習武有一定的關係。

還有南宋,應該也繼承了這一傳統。所以,民間的老百姓基本沒有佩戴刀劍的傳統。當蒙古人攻入南宋,至崖山海戰結束,全國象徵性的抵抗都沒有。很多因素表明,南宋也是禁止民間習武和私藏武器的,所以南宋老百姓的尚武精神完全被抹殺。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第9張

金庸武俠

元朝是我國曆史上對漢人私藏武器最嚴的一個朝代,根據《元史·刑法·禁令》的規定:“諸漢人持兵器者,禁之;諸私藏甲全副者,處死。”甚至不允許民間私藏鐵尺和鐵柺杖。元朝的這些禁令,讓寫武俠劇的大師們望塵莫及。比如金庸老前輩,他直接從《神鵰俠侶》南宋初期,直接跳到了《倚天屠龍記》的元末明教起義。大約有百餘年曆史,被一筆帶過。可見,元朝時期的漢人根本不敢佩戴刀劍,如果能在元朝統治初期攜帶刀劍在街上大搖大擺的行走,此人肯定看不到明天的太陽。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平民老百姓,他對農民還是很優待的,所以在民間沒有禁止老百姓攜帶刀劍,只是對軍隊的武器管控很嚴格。根據《大明律·兵律·軍政卷》當中的條文規定:軍人販賣軍隊裝備,杖責一百,發配邊遠地區充軍。弓、箭、刀、槍、弩、魚叉、禾叉等,“皆民間之所宜有”,不在禁限之列。從歷朝歷代來看,明朝對刀劍的管控是最寬鬆的朝代。所以,明朝出現了一本驚世之作《軍器圖說》。只是,這本書問世的時候,已經是崇禎八年(1635年)九年後,明朝就滅亡了。

古代朝代對刀劍有哪些什麼規定 真的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嗎 第10張

明朝錦衣衛

明朝滅亡以後,各地反清復明的呼聲一直沒有斷絕,所以清朝對武器的管控非常嚴格,禁止民間私藏武器。像天地會一直從事反清復明的活動,後來分佈成爲很多個幫會組織,比如小刀會、袍哥會、洪幫、青幫等民間組織,這些人都私藏兵刃,佔山爲王。在《清史稿·蔣攸銛列傳》當中就有記載:“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四川兵故驕縱,一裁以法。民多帶刀劍,禁鄉村設爐制兵刃,清政府出臺連坐。”嘉慶年間四川已經被哥老會(袍哥組織)的成員滲透,民間攜帶刀劍,清兵管不了。雖然清政府後來有組織圍剿,但是屢禁不止。清政府就出臺了私自制造兵器利刃,連坐的律法。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其實很多朝代在特殊情況下,是可以攜帶刀劍的,當然元朝除外。只是在古代刀劍不是一般人買得起的,還有古代哪些行俠仗義的遊俠,在漢朝以後就已經絕跡了。漢朝以後的朝代,想行俠仗義,最多像李白那樣,把自己的想法寫在詩歌當中歌頌一下,如果真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之行,無人可擋!”在古代絕對是江洋大盜,這樣的人在任何一個朝代抓住就是死刑。當然,武俠劇歸武俠劇,歷史歸歷史,遵紀守法纔是最重要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