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午門斬首是真的嗎 其實處斬的地點並非在午門

古代午門斬首是真的嗎 其實處斬的地點並非在午門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5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午門斬首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在諸多影視作品的演繹中,往往都會有如此橋段:端坐金鑾殿的皇帝,指示御前侍衛,“某某某罪大惡極,着即推出午門斬首”;在諸多古代小說的描繪中,紫禁城的正門——午門,也成了朝廷處決死刑罪犯的常規地點。有人甚至還試圖用“誅殺並非人爲意願,乃系順應天意”的古代思想來解釋“午門”爲何會成爲“斬首”的所在地。

在陰陽觀中,午爲陽;“推出午門”,即爲推犯人入陰,實現陰陽兩隔。帝王,作爲上天的化身,自然代表了天意;有帝王發出“推出午門斬首”的命令,自然也就成爲了“順應天意,推人入陰”的合理解釋。

古代午門斬首是真的嗎 其實處斬的地點並非在午門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清朝時期的午門,果真就是斬首的常規地點?

清朝時期的“斬首”,並不那麼簡單

清朝時期的死刑主要包括斬首、絞刑、凌遲、賜死等方式;而根據處死時間的不同,又可分爲斬(絞)監侯、秋決和立即處決。作爲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依據前朝歷代之“慎刑”原則,除了對大逆、謀反、江洋大盜等予以“立即處決”的判罰,一般死刑犯都會採取“暫時監禁,等候秋決”的處置辦法。

古代午門斬首是真的嗎 其實處斬的地點並非在午門 第2張

清朝時期的“秋決”,包括“秋審”——複審各省上報的死刑犯;“朝審”——複審刑部在押的死刑犯;一般情況而言,除非出現大的政治事件或者戰事不利,“兩審”就基本能夠實現對全年所有死刑犯的複覈。複覈機構一般由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三個中央司法機構組成,根據死刑犯和案件的不同,還可適當增加中央各部院的行政長官。案件複覈完畢,形成統一意見,然後上呈皇帝,再由皇帝親自作出最終判罰。

如此繁瑣複雜的程序下來,真正能被判處死刑的人犯並不多;皇帝於朝堂之上大喝一聲“立即處決”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就算真有如此情況,處斬的地點也在菜市口,而非午門。

古代午門斬首是真的嗎 其實處斬的地點並非在午門 第3張

午門乃系國家舉行重要典禮的場所,絕非血腥之地

午門,乃系紫禁城的正門,由中門、東西兩門、左右掖門組成。其中,中門乃系皇帝的專屬同行門,僅有皇后大婚時的喜轎和新科“三鼎甲”的例外;東門供文武百官出入、西門供皇室宗親宗室王公;逢朝會,左右掖門開啓,文武百官自左右掖門出入。一個能夠明顯代表尊卑有序、等級分明的皇宮正門,又怎麼會是處決死刑犯的地點!

實際上,午門非但不是血腥之地,而且還是國家舉行重要典禮的場所。清朝時期的午門,就是承辦“頒朔大典”和“受俘禮”的重要場所。

古代午門斬首是真的嗎 其實處斬的地點並非在午門 第4張

“頒朔大典”,即爲朝廷向全國頒佈次年曆書的重大儀式,一般會有皇帝親臨午門主持。《清史稿·禮志八》明確記載:

時憲書成,欽天監官歲以十月朔日進,並頒賜王公百官。午門行頒朔禮,頒到直省,督、撫受朔如常儀。

“受俘禮”,即爲國家發生重大戰爭,大軍凱旋,皇帝親自接受戰俘並給予處置決定的儀式。

古代午門斬首是真的嗎 其實處斬的地點並非在午門 第5張

清朝時期的“受俘禮”舉行地點,《清史稿·禮志九》也有着明確的說明:

翼日,帝御午門樓受俘。

在清朝歷史上,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都曾於午門舉行過盛大的“受俘禮”;乾隆皇帝一生更是曾4次親臨午門,接受戰俘。一個如此重要的盛大典禮舉辦場所,是不是不太適合處決犯人?

古代午門斬首是真的嗎 其實處斬的地點並非在午門 第6張

除了上述兩個重要作用外,明朝時期的午門曾經是對大臣施以“杖責”的地點;清初時期,遇重大影響案件也一般會於午門舉行會審;至於“午門斬首”確實並未發生過。真正能夠推出門就砍頭的情況,只發生於軍營中的“推出轅門斬首”,或許這也是後世誤傳“推出午門斬首”的原因所在。

參考文獻:《清史稿·禮志》、《清稗類鈔·宮苑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