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同樣都是吃生肉 樊噲和周亞夫的命運差距爲何之大

同樣都是吃生肉 樊噲和周亞夫的命運差距爲何之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樊噲和周亞夫,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封建社會時期,皇帝和臣子的關係並沒有那麼簡單,往往是十分複雜的。有時候,明明皇帝纔是國家的主宰,但是私下還是要和大臣們爭鬥,比如宋朝的皇帝就常常利用朝廷中不同派系的矛盾來維持朝野的權力平衡。

君臣關係是古代朝臣們一直在研究的問題,出現過很多因爲正確處理關係而飛黃騰達的例子,比如鴻門宴上的樊噲;同樣也有過於憨憨而被君主棄用的人,比如說漢代的周亞夫。

下面就讓小編給大家講述一下這兩個人在面對同樣難題時,有什麼不同反應,從而仔細研究他們是如何對待君臣關係的。

同樣都是吃生肉 樊噲和周亞夫的命運差距爲何之大

鴻門宴中“勇猛機智”的樊噲

"此日鴻門判生死,戰場咫尺華筵裏。"相信鴻門宴這段歷史,很多人都十分熟悉。

鴻門宴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漢代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當中,記錄了秦滅亡之際,這兩支抗秦的隊伍首領項羽和劉邦在鴻門舉行宴會的故事。

在抗秦之時,大家約定好誰先攻入咸陽,誰就能成爲天下的君主。由於大家都以楚王項羽爲抗秦大軍的率領人,所以天下肯定是他的。但結果卻是劉邦率先攻破咸陽,項羽十分惱火,以爲劉邦想背叛他,自己稱帝,打算將劉邦除之而後快,於是就有了著名的鴻門宴。

同樣都是吃生肉 樊噲和周亞夫的命運差距爲何之大 第2張

鴻門宴中,最著名的場景就是項莊在宴會上舞劍,想借以舞劍來刺殺劉邦。劉邦的軍師張良趁機跑到軍營門口對樊噲說到,"項莊酒宴上拔劍起舞,意在刺殺沛公",讓樊噲前去阻止。雖然宴會門口守備的士兵得到項羽的命令不許任何人入內,但一向勇猛的樊噲爲了救主不惜動用武力進入到宴會當中。

進入帳篷之內,似乎本當刀光劍影、大打一架,但樊噲只是“披帷西向立”,並沒有更多過分的舉動。這裏就引發了小編的思考,樊噲如此冷靜必定是看到了自己的主公劉邦還安然無恙,不能因爲劍拔弩張的情形而亂了方寸。不僅如此,“西向”這兩個字更說明了樊噲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身份低微,並沒有資格與宴會中人同坐,而“西向”也是古人在宴會就座方位中地位最低下的。可見,樊噲心中有明確的君臣觀念,也懂得靜觀其變。

同樣都是吃生肉 樊噲和周亞夫的命運差距爲何之大 第3張

樊噲雖然站着靜觀其變,但其氣勢卻沒有輸給項羽,"頭髮上指,目眥盡裂。"項羽也不得不有所戒備,詢問是誰又如此膽略,得知樊噲是劉邦的親信,於是賞賜他一斗酒和一條沒有煮熟的生豬腿。很明顯這個賞賜就是項羽有意刁難樊噲,只要樊噲有一點不從,立刻將其拿下。

而勇猛機智的樊噲怎麼可能不懂這個道理,他接到酒後二話不說就一飲而盡,面對一整隻生豬腿,他也沒有絲毫猶豫, 直接將豬腿抗在肩上大大方方地吃。不僅如此,還借酒勁斥責項羽的不義之舉,言語犀利、邏輯嚴明,不僅直擊了項羽的痛楚,又有理有據,讓有血性的項羽無地自容,自覺理虧,也正是樊噲這個豪邁之舉了解除了劉邦在鴻門宴中的危機。

同樣都是吃生肉 樊噲和周亞夫的命運差距爲何之大 第4張

如此以來,緩和了宴會上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爲劉邦的逃跑提供了一個契機。哪怕是劉邦深陷危險,作爲親信的樊噲難逃一死的情況下,樊噲依然堅決出來守護他的首領。看似莽撞的“闖帳”、勇猛果斷的吃肉、機智巧妙的呵斥,無論哪一點就顯示出他對劉邦的忠心;這也反映了樊噲深諳君臣之道,明白君臣之間應該是如何相處。

因爲樊噲的忠誠和英勇,劉邦稱帝后重用樊噲,封他爲舞陽侯。

面對試探不懂應對、僭越等級的周亞夫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周亞夫是漢朝的功臣,削藩所造成的七國叛亂便是有他率領大軍平定的,保住了漢朝的天下,但這樣一個功臣最後卻落得個被囚禁侮辱,絕食身亡下場。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當時在位的君主是漢景帝,他的政績頗爲顯著,還是"文景之治"的延續者。按理說,這樣一個明君,不可能會做出這種事情來。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誰身上呢?其實,周亞夫有這種結局壞就壞在他那不諳官場之道的臭脾氣上。

同樣都是吃生肉 樊噲和周亞夫的命運差距爲何之大 第5張

周亞夫這一生也是跌宕起伏,有過高潮,也經歷過低谷,他也正是在自己人生最輝煌的時刻親手將自己推下高峯。

最初,漢景帝削藩,導致了"七國叛亂"。這正是一個國家興亡之際,周亞夫毫不猶豫的站了出來,他不負衆望,短短几個月之間就平定了叛亂,從而深受皇帝器重,人生也達到了巔峯時刻。

因爲有莫大的功勞,所以周亞夫被封爲朝中丞相,也能稱得上朝堂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可能正因爲如此,周亞夫開始膨脹,對自己臣子的定位開始模糊了。

在漢景帝打算廢掉慄太子之時,向周亞夫徵求意見,但他卻堅持不贊成,還在朝堂之上公然與景帝爭辯,這個作死的行爲觸怒了漢景帝,導致君臣關係開始走向破裂。

作爲一個臣子,周亞夫本就不應該過多地干涉儲君廢立之事,更不應該在朝堂上與皇帝“開槓”,這讓天子漢景帝的臉面往哪裏擺呢?

同樣都是吃生肉 樊噲和周亞夫的命運差距爲何之大 第6張

雖然周亞夫有點固執僵化、不諳政治,但漢景帝也不想錯失這樣一個軍事人才,所以給周亞夫一個機會。景帝在宮中擺宴,召見周亞夫,賞賜他食物,想要測試周亞夫對自己的忠誠,但結果差強人意。

宴席上,漢景帝讓人拿一大塊肉放在周亞夫面前,沒有切碎,連雙筷子都沒有提供,一大塊沒有切好的肉,這讓他難以下口。於是周亞夫表現出極爲不滿,還立刻轉身要求太監爲自己提供筷子。這時,景帝問了句:“難道這樣都不能滿足你?”當大家以爲周亞夫會下跪請罪的時候,但他好像感到十分羞憤的樣子,站起來憤然離場了。

周亞夫這一走呀,是完全打破了漢景帝對他的期望,也斷絕了他的生路。最終這位曾經立下汗馬功勞的丞相——周亞夫,被誣陷謀反罪名而囚禁於監獄,後來不堪受辱,絕食而亡。

同樣都是吃生肉 樊噲和周亞夫的命運差距爲何之大 第7張

相信很多人都會說,爲啥景帝這麼失禮,讓周亞夫一個丞相拿着一整塊肉去啃,這麼狼狽。小編想說,我們不能用現代的眼光和標準去看這件事,應該用古代等級制度的視角去看。因爲景帝是天下的君王,而周亞夫只是丞相而已,權力再高也得服從於皇帝。

周亞夫錯就錯在誤判了自己的位置,以爲他和景帝是合夥人的關係,把自己放在了平等的位置,所以決定景帝此舉是在戲耍他,才憤然離場。但他沒想到,自己只是一介臣子,這個宴席其實是景帝用來測試周亞夫的忠誠度,是否能夠輔佐以後的太子,是否有想要僭越等級、造反起勢的念頭。

而周亞夫種種行爲已經觸碰到了漢景帝的底線,纔會斷絕了自己的未來,讓自己深陷牢獄之災。

同樣都是吃生肉 樊噲和周亞夫的命運差距爲何之大 第8張

小編有話說

從上面兩則故事的講述,大家可以知道在古代身爲臣子,遵循君臣之道是如此重要,正所謂伴君如伴虎。

如果周亞夫像樊噲那般,二話不說就拿起肉來啃,懂得何爲君臣之別,就算被誣陷也不爭辯,安然接受皇帝的所有安排,他也不會落得如此悽慘的下場,一定能夠像樊噲一樣一輩子飛黃騰達。

可惜千年以來,並沒有多少君主和臣子能夠遵循君臣之道,而君臣關係也變成了世界上最難把握尺度和處理的一種關係。作爲人臣如果在根本上遵循君臣之禮,不逾越皇權,懂得審時度勢,那麼君臣之間的關係也會和諧很多,也就不會發生類似於周亞夫這樣鐵憨憨“作死”的例子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