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白江口之戰對唐朝和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不僅打出了威風還打出了遣唐使

白江口之戰對唐朝和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不僅打出了威風還打出了遣唐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唐朝和日本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麗的《三國史記》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此時倭國船兵,來助百濟。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濟精騎,岸上守船。新羅驍騎,爲漢前鋒,先破岸陣。"這場戰役就是發生在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戰,唐朝、新羅聯軍以少勝多,大勝倭國(日本)軍隊,打破了百濟國王妄圖復國的夢想,也讓日本見識到了唐朝的強大,徹底奠定了唐朝在東北亞地區的霸主地位,此後的一百多年,日本人不得不夾起尾巴做人,前後派出19批遣唐使來華,全方位學習唐朝先進的政治制度和豐富璀璨的文化,可以說,白江口之戰,打出了唐帝國的威風,也打出了遣唐使

白江口之戰對唐朝和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不僅打出了威風還打出了遣唐使

日本書本上的白江村之戰示意圖

在日本遣唐使中有一個特殊的羣體,他們是佛門中人,所以也被稱爲留學僧,這些人以學習佛法爲主要任務,同時也承擔着學習唐朝文化的重任,那麼留學僧是怎麼產生的,他們在唐朝又是怎樣學習的呢,下面小柴就帶你走近這個特殊的羣體

遣唐留學僧的選派

要想成爲赴唐留學僧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們不僅是中日文化交流的橋樑和紐帶,還代表着日本政府的形象,所以能成爲留學僧的往往是學識淵博,地位較高的僧人,普通僧人是不可能被日本政府選中的

日本古代官位和中國的品階差不多,最高級爲正一位,然後是從一位、正二位、從二位,以此類推,一直到從八位下,遣唐的留學僧一般是四位官或五位官,社會地位較高,遣唐正副使一般是文章博士或文章學士,均爲飽讀詩書之人,《唐書》中曾說留學僧"容止溫雅",這也從側面體現了日本政府對留學僧人選的重視

每次遣唐使出發之前,日本天皇都會親自主持名爲"賜節刀"的歡送儀式,爲使團踐行,天皇一般會賞賜遣唐正、副使每人御衣一件、黃金二百兩,還有數量不等的絲綢、棉布等物品,留學僧們同樣可以得到不少賞賜,據《延喜式》記載,每個留學僧可以得到絲綢40匹,棉100屯,布100端,幾乎和遣唐副使的待遇相當,現在看起來這些東西並不算多,但這對當時還處於小國寡民階段的日本來說已經是一筆巨資了,當使團學成歸來時,天皇會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遣唐使向天皇歸還節刀,天皇對使團成員論功行賞、加官進爵,還要對那些身死異鄉的人追贈榮譽官職或法號,撫慰亡靈

白江口之戰對唐朝和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不僅打出了威風還打出了遣唐使 第2張

日本古代僧人形

在日本的遣唐使團中,留學僧的人數要遠遠多於留學生,據《日中文化交流史》統計,能夠查到姓名的留學僧有108人,而留學生卻只有20人,兩者人數差距如此懸殊,與當時日本的國內形勢有很大關係,日本在646年實行大化革新,廢除奴隸制,開始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度,並以佛教爲國教,教化人心,派遣大量的留學僧去唐朝學習,不但可以促進日本佛教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留學僧相比於留學生,對政治的影響相對間接,他們歸國後還要繼續修行,弘揚佛法,極少直接參與政治,這有利於日本朝廷的世家大族掌控朝政,在加上留學僧在唐朝學習期間可以依靠寺廟生活,留學費用相對低廉,所以日本派遣大量的留學僧就不足爲奇了

留學僧的離國和入境

留學僧跟隨遣唐使一起前往唐朝,他們的出發地名爲難波三津浦,位於現在的大阪三津寺町,他們從這裏出發,乘船南下,在博多大津的鴻臚館(日本外交機構)辦理完相關手續,然後揚帆駛向大唐

使團的航線大致有三條,最初的幾批遣唐使走的是北線,從日本出發後,穿過對馬海峽,經濟州島,穿越黃海沿朝鮮半島向北,最後在山東半島的登州登陸

後來朝鮮半島的新羅逐漸強盛起來,滅了百濟和高句麗,統一朝鮮半島,新羅和日本的關係很一般,對日本使團設下了重重阻礙,日本人只好另覓航線,也就是南島線,他們從本土出發後,沿着天草島、薩摩國沿岸向南航行,經過種子島、屋久島等一串島嶼,選擇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地方橫跨東海,在長江三角洲一帶登陸

還有一條航線就是南線了,從日本出發以後,在平戶島、福江島直接向西航行,穿過東海,在明州、楚州等地登陸,這條航線的海路比較長,所以也最危險,經常會遇到暴風雨致使船毀人亡,歷代遣唐使走南線期間沒有發生事故的就只有第九次遣唐使,看來日本遣唐使要想完好無損的到達中國也很不容易啊

白江口之戰對唐朝和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不僅打出了威風還打出了遣唐使 第3張

日本遣唐使航線圖

在中國登岸以後,使團要做的第一件是就是向當地政府報告,當地官員會安排使團在驛館住下,然後上報中央,唐朝中央政府派專人來驗證他們的身份,唐朝負責對外事務的機構是鴻臚寺,其職責之一就是接待外國使團,因此鴻臚寺在這方面很有經驗,他們會認證驗證使團的符信,並且根據朝廷的政策覈定入京人數,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的留學僧都能夠前往長安,唐朝政府在這方面有詳細的規定,不同時期允許日本遣唐使團進京的人數不等,平均爲50人左右,那麼能分配給留學僧的名額就更少了,其餘無法前往長安的留學僧會被安排在沿途的其他城市生活,繼續等待第二年的入京名額

從登州登陸的留學僧們會跟隨使團走陸路,經兗州、曹州、洛陽,然後到達長安,而走南線的留學僧們就省事多了,他們一般會在揚州上船,走大運河一路直達長安,雖然消耗的時間比較長,但是一路上可以欣賞風景,還不受車馬顛簸之苦,真是好不自在,不管哪路使團,他們在回程的時候基本上也是按照原路線返回,而他們在大唐期間產生的吃穿費用全部都由唐朝政府買單,再想想唐朝屬國之多,各國出使之頻繁,大唐深厚的經濟實力真是讓人歎爲觀止

留學僧的求學生活

留學僧到達長安後,會由鴻臚寺統一安排,與其他國家的使團一起進行禮儀方面的學習,在接受大唐皇帝的宴請後就正式開始在唐朝的學習生活了

白江口之戰對唐朝和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不僅打出了威風還打出了遣唐使 第4張

來到大唐朝貢的各國使團

唐朝政府規定,入唐的留學僧在唐朝停留時間不得超過九年,如果超期,留學僧就要被編入唐朝僧籍,但實際上唐朝政府在執行政策的時候採取了比較靈活的態度,他們知道這些僧人只能在下一批遣唐使來訪後才能回國,而各批遣唐使來訪的間隔時間有長有短,有的甚至需要等待三四十年才能等到下一批遣唐使,所以對於超期的僧人,他們的生活費要麼由鴻臚寺負擔,要麼由所在寺院負擔,所以留學僧的日子雖然過得比較清苦,但是起碼不愁衣食,可以在唐朝安心的學習生活

留學僧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佛法,所以他們會被安排到指定的寺廟學習,長安的西明寺就是唐朝接待外國僧侶的主要寺院,日本留學僧圓珍、圓載、真如、宗睿等都曾在西明寺學習生活過,當然他們也可以自己選擇寺廟,哪個寺廟有佛法精湛的得道高僧,他們就會選擇到哪裏去拜師學習

白江口之戰對唐朝和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不僅打出了威風還打出了遣唐使 第5張

西安西明寺

玄奘法師自天竺歸來後,帶回了大量佛教經典,一時間長安僧衆雲集,求法之人絡繹不絕,日本留學僧對這些佛經自然是求之若渴,他們求取佛經的方法有三種:金錢購買、向寺院求取、手抄佛經,鑑於留學僧的購買力不高,想來他們採取的主要方式還是向寺院求取和手抄,留學僧圓珍在其所著《行歷鈔》中就有求經和抄寫經卷的記錄:唐大中十年,圓珍在離開天台山開元寺時與座主告別,座主當時就送給他《法華玄義》一部和《妙樂剡祀水》一本,同年十月,圓珍又來到長安青龍寺,借大儀軌一部抄寫,有的留學僧爲了得到心儀的佛經,往往要跋山涉水走出上千裏,足可證明留學僧求法意念之堅定

在歷代留學僧的努力下,傳回日本的經卷數量十分巨大,延歷年間入唐的最澄,僅他一人就帶回了經卷230部、460卷,同期入唐的空海也不遑多讓,帶回經卷216部、461卷,還有一些留在大唐的留學僧也託人將佛經帶回日本,延歷年間入唐的靈仙后來定居於五臺山靈境寺,他曾託渤海國僧人貞素將兩部新譯經和一萬顆舍利轉獻給天皇,以謝天皇賜金之恩,在這些留學僧的努力下,大量的佛經流傳到日本,對日本本土佛教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留學僧不但要抄佛經,還要對佛教教義進行學習研究,圓仁曾攜延歷寺未決疑義三十條入唐,請求唐朝的高僧給予解釋,前文提到的兩個留學僧空海和最澄被日本佛家並稱爲"二聖",他們入唐後還涉獵了大唐佛教的不同流派,空海先在長安西明寺求法,然後又到青龍寺拜惠果爲師,惠果十分看重他,傳授了真言和密宗兩種佛法給空海,空海回國後就創立了真言宗,也就是日本的密宗,最澄入唐後,先在天台山學習天台宗,後來又到越州龍興寺學習密宗,回國後創立了日本佛教的天台宗,有人甚至將天台宗稱爲"日本文化之母",可見中國佛教對日本文化影響之深

白江口之戰對唐朝和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不僅打出了威風還打出了遣唐使 第6張

青龍寺的空海受教雕像

除了學習佛法這項主業,留學僧在大唐的業餘生活也格外豐富多彩,空海在求法的同時,還跟隨唐朝書法家韓方明學習書法,他的書法深得中國曆代書法家精髓,後來與日本的橘逸勢、嵯峨天皇並稱爲日本"三筆"

最澄在天台山學習佛法期間喜歡上了那裏的茶葉,他不但從大唐帶回了天台宗的典籍,還帶了很多天台山的茶籽,最澄將茶籽種在了日吉神社的旁邊,這裏也就成爲了日本最古老的茶園,今天的京都比睿山上還立有《日吉茶園之碑》,據說石碑旁遺留的幾棵茶樹就是最澄當年親手種植的

留學僧永忠也很喜歡喝茶,他回國時也攜帶了不少茶籽,後來他仿照唐朝的習俗請嵯峨天皇飲茶,給天皇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天皇還留下了"吟詩不厭搗香茗,乘興便宜聽雅彈"的詩篇,嵯峨天皇下令在稷內、近江等地種植茶樹,在他的大力支持下,飲茶逐漸成爲當時日本上流社會的新風尚,並漸漸發展並形成了一整套技藝流傳至今

白江口之戰對唐朝和日本的影響有多大 不僅打出了威風還打出了遣唐使 第7張

日本茶道

留學僧在中國還留下了不少交友的記錄,圓載在大唐生活了近四十年,在圓載離開大唐返回日本時,大詩人皮日休揮筆寫下了《送圓載上人歸日本國》一詩以贈,陸龜蒙也寫出了《聞圓載上人挾儒書洎釋典歸日本國,更作一絕以送》:

九流三藏一時傾,萬軸光凌渤澥聲。從此遺編東去後,卻應荒外有諸生。

從中我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詩人的不捨之情,有的留學僧回到日本之後還與唐朝友人保持着聯繫,圓珍就曾經委託唐朝商人帶禮物給天台山開元寺的常雅和尚,常雅寫下了回信表示感謝,不單單是圓珍一人,留學僧空海、義真等人均有此舉

唐朝政府對留學僧雖然很好,但也並非一味的縱容,天寶二年,四名日本僧人爲迎接鑑真東渡,意圖勾結海賊作亂,揚州政府將這個幾個人扣押監禁了四個月,其中一個名爲榮叡的僧人,被釋放後賊心不死,仍想迎鑑真東渡,"時山陰縣尉遣人於王亟宅,搜得榮叡師,著枷遞送京",最後落了個押解入京的下場,說明唐朝政府對留學僧的管理還是相當嚴格的

結語

唐朝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高峯期,以日本佛教精英爲主的留學僧,在跟隨遣唐使來到中國後,將包括佛經在內的大量文化典籍輸送回日本,推動了日本佛教乃至整個封建社會的發展,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