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考生高中狀元之後 一般會授予多大的官職

古代考生高中狀元之後 一般會授予多大的官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狀元多大官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高中狀元,是古代寒門學子畢生的夢想。歷朝歷代的狀元,毫無疑問都是真正的天子驕子。那麼,仕子高中狀元后,一般會授予多大的官職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從科舉制度開始說起。秦漢時期,官員選拔主要靠推舉制、徵辟制。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世家崛起,朝廷官員多來自門閥世襲。到了隋朝,隋文帝創造性地實行了科舉制,一舉打通底層階級向上發展的通道,確立了文人入仕的制度模型。隋朝雖有科舉,卻沒有產生狀元,因爲隋朝只有進士榜,沒有欽定三甲,所以就沒有一甲的狀元榜眼探花。歷史上首位有據可查的狀元是唐朝武德年間的孫伏伽。

古代考生高中狀元之後 一般會授予多大的官職

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孫伏伽以甲榜第一名欽定爲狀元,成爲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不過孫伏伽在中狀元前就已經爲官,他中狀元后確實爲他鍍金增色不少,隨後他一路升遷,歷任大理少卿、刑部郎中、戶部侍郎,最後拜大理寺卿。唐朝時期狀元授官沒有形成定製,有的放爲州府次官,有的留在京師爲六部主簿。唐朝時期通過科舉一共產生了140多名狀元,授官沒有定製,都是根據崗位實缺或崗位需要,由吏部統一安排。這些狀元中,有的出任州府司馬,有的任職六部的主簿,有的進入御史僉事,有的留在皇帝身邊任右拾遺,有的入太子府任詹事,甚至還有的出任知縣。

古代考生高中狀元之後 一般會授予多大的官職 第2張

這些官職,有從五品的,也有從九品,高低不一,大小不等。可見,唐朝的科舉體系還不太成熟,授官也沒有統一的制度。宋朝對文人極爲重視,科舉制度也日益完善。宋太祖開國後,極其重視科舉,對科舉考試高中者即授實職。他還打破常例,以殿試的方式對仕子進行最終的考覈,並嚴格考試程序,增加錄取名額,大幅提高待遇。而且非常明確的規定了新科狀元爲將作監丞,外放通判或參軍。宋人田況在《儒林公議》中記載,“宋太宗臨軒放榜,三五名以前皆出二郡符,遷擢榮速。一般州郡的通判爲正六品官階,而狀元出任的通判可授從五品官銜。比如我們比較熟悉的王拱辰,中了狀元后出任懷州通判。

古代考生高中狀元之後 一般會授予多大的官職 第3張

元朝殿試放榜分左右兩榜,右榜爲蒙古人、色目人,左榜爲漢人、南人。元朝總共進行了16場科舉考試,考中進士的人一共有1139人,其中右榜狀元16人,左榜狀元16人。元朝的狀元通常授官翰林國史院修撰,也有授集賢館修撰,兩者差別不大。當然還有個別的授承務郎,爲尚書省各司衙的屬官,類似主薄、管事之類的職務。翰林國史院修撰的官階一般爲從六品。明清兩朝的科舉開始盛行八股文,狀元通常授官翰林院修撰。明清兩朝的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考試內容也進一步明確,就是我們常說的四書五經,文體爲八股文,所述觀點必須遵循朱熹《四書集註》,不允許自由發揮。

清朝在雍正皇帝前,也是分滿漢兩榜取士,和元代分左右兩榜相同。但雍正皇帝繼位後,他認爲滿人做官的機會比漢人多,爲了更好地體現滿漢一家親,他把兩榜合併,滿人漢人同殿考試,公平競爭。明清兩朝的狀元,都翰林院修撰,幾乎沒有例外。都翰林院修撰是從六品官銜,而榜眼和探花只能授翰林院編修,屬正七品官銜。到了清代晚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科舉日趨沒落,弊端也越來越多,且發展新學、創辦新校、接軌西方的呼聲越來越高。1905年9月2日,張之洞、袁世凱、端方等6人聯名上奏,要求廢除科舉,興辦現代學校。於是,清廷諭令從1906年就開始廢除科舉制度,停止鄉試、會試、殿試,科舉制度從此消亡。

當然,對於古代讀書人來說,高中狀元也只是意味着濟世安民、忠君報國之路的起點比別人領先半個身段而已。如果躺在榮譽和地位的光環裏,如果沒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那對天下蒼生又有何意義呢?古代的狀元是天下讀書人的夢想,今天的北大清華也是莘莘學子們的夢想。古代的讀書人也好,今天的學生也罷,都需要懷揣一個夢想,都需要有一股向上的動力,都需要不可懈怠的努力奮鬥。向着夢想進發,保持自己的初心,每前進一步都會離夢想更進一步。加油吧,所有追夢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