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歷史上有人養過龍?這個劉累是何方人士?

歷史上有人養過龍?這個劉累是何方人士?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龍,是每個中國人都非常熟悉的一種神獸,與“鳳、麟、龜”合稱“四靈”。古人心目中,龍的形象是“頭似駝,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聲如戛銅盤,口旁有鬚髯,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

歷史上有人養過龍?這個劉累是何方人士?

龍不僅外形奇特,更兼法力無邊,可以飛天遁水,騰雲致雨,古人對龍一直非常敬畏,龍也皇帝因此成爲帝王皇權的象徵,皇帝們都稱自己是“真龍天子”,宮殿、衣服和日用器具上,都要雕刻繪製龍的圖案,以此彰顯自己的帝王威嚴。

不過,龍始終給人們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說熟悉,是很多人都在圖畫上傳說中看過或者聽過龍,說陌生,是因爲無人能夠親眼目睹龍的活體。不過翻開千百年前的古代典籍,能找到很多與龍有關的記載,其中有一些記載足以讓現代人感到匪夷所思。

《左傳》和《史記》《路史》中,都記載了夏朝養龍專家劉累的事蹟。此事要從堯舜禹時代說起。“當舜之時,人來效獻龍”,舜帝在位時,四方部落和天下諸侯都表示臣服,向舜帝進貢各種奇珍異寶和珍禽異獸,龍也是貢品之一。舜帝也很喜歡龍,就把龍豢養在宮中,“帝舜氏世有畜龍”。

但龍即使在當時也是“稀罕玩意兒”,沒幾個人知道龍的生活習性,連它喜歡吃的食物是什麼都弄不清。舜帝到處訪查懂得養龍的人,終於找到一個叫董父的人。董父“實甚好龍,能求其耆欲以飲食之,龍多歸之”,他精通龍的生活習性,善於養龍,舜帝把他找到宮中專職養龍,並賜名“豢龍氏”。

到了夏朝皇帝孔甲在位時,孔甲是個出了名的昏君,“好事鬼神,耽於逸樂”,結果天下動盪,諸侯不服,孔甲卻只管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有一次有人送來兩條龍,孔甲非常高興,急忙派人把這兩條龍豢養起來當成他的玩物。

但由於宮中沒有懂得養龍的人,不論喂什麼食物兩條龍都不屑一顧,眼看奄奄一息。孔甲很着急,四處派人尋找懂得養龍之術的人,終於找到一個叫劉累的“養龍專家”。這個劉累非同一般,他的祖上曾經拜豢龍氏董父爲師,深得其真傳。

劉累被孔甲召到宮中,專門負責養龍。劉累出手不凡,對龍的生活習性瞭如指掌,兩條龍矯健茁壯,孔甲很滿意,給劉累賜名“御龍氏”。但劉累沒想到的是,不久後一條龍意外死去,劉累怕被皇帝知道了怪罪,不敢吭聲,還把死龍做成肉羹,獻給孔甲吃了。劉累深知闖下大禍,不久後畏罪出逃,從此隱姓埋名終老江湖。

歷史上有人養過龍?這個劉累是何方人士? 第2張

從科學角度分析,古代神話中那種騰雲駕霧的神龍是不存在的。從這兩條龍的表現來看,它們也根本沒有什麼飛天遁地的“神力”,落在人類手中毫無還手之力,任憑宰割,不僅乖乖地成爲寵物,甚至還被做成羹湯,可見,這兩條龍並不是傳說中那種神力通天的神龍,而是某種和龍有相似之處的動物。

這兩條龍到底是什麼動物?在山西臨汾陶寺遺址出土的兩件文物,最終幫助人們揭開了答案。經專家認定,這裏是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一座古城遺址,正好處在舜帝時期和夏朝孔甲時代之間。陶寺遺址出土了一件彩繪龍紋陶盤,是上古帝王將相祭祀所用的一件禮器。其中的龍的大嘴呈方形而修長,滿口獠牙利爪,酷似鱷魚的嘴巴。

陶寺遺址出土的另一件文物“鼉鼓”,是上古時期帝王祭祀所用的打擊樂器,外蒙皮以鱷魚皮製成,鼓腹內甚至還留有幾塊鱷魚的皮下骨板。這兩件文物充分證明,夏朝時期北方地區曾經也是鱷魚生活區,鱷魚體型修長碩大、鋸齒獠牙的威猛形象,被古人當成神話傳說中龍的現實原始形象之一。夏朝劉累所養的2條龍,應該就是兩條鱷魚,只有如此才能完美解釋古書對此事的描述記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