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安祿山造反一年多就死了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一蹶不振

安祿山造反一年多就死了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一蹶不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安史之亂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安祿山起兵一年多就死了,爲何安史之亂後唐朝一蹶不振?有人以爲安祿山造反了很長時間,其實不是的,安祿山起兵造反一年多後就死了,但是唐朝卻在平叛多年後無法恢復到盛唐的水準,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今天就來探討一下這件事,到底唐朝因爲什麼原因衰敗,表面原因是安史之亂,其實真正的原因是……

安祿山造反一年多就死了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一蹶不振

黨爭與制度疆化纔是唐朝滅亡的關鍵,但安史之亂比較突出,代表了唐由盛轉衰。當兼併把府兵制也給廢了的時候,唐朝就已經走下坡了。安史之亂本身的破壞遠比理論制度上的衰退要嚴重,是多重偶然性的要素引發的巨大災難。上跟隋末亂世並肩,下跟黃巢民變並肩,都是在冊人口損失四分之三的巨大人爲災難。沒有制度的衰退,又這麼有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府兵制崩潰的結果。 唐朝府兵不崩潰,安祿山剛起兵就被滅了,又會造成什麼災難?唐代租庸調、政令制度已經不行了。玄宗知道,但改不了。一出事就崩了。節度使權力太大,朝廷已經無力控制,安祿山雖然只造反了一年,不過影響深遠就像東漢的黃巾起義一樣只是帝國崩塌的導火索。

安祿山造反一年多就死了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一蹶不振 第2張

真正有實力和叛軍作戰的唐軍將領只有李光弼一人,其餘的唐將如哥舒翰、僕固懷恩、高仙芝、郭子儀、封常清等人都遠不是叛軍驍將的對手!要不是叛軍一直鬧內亂,李光弼也平定不了安史之亂。當然打仗不完全看將領素質,得看雙方兵力和訓練程度,安祿山史思明手下是三省邊軍,訓練好,裝備好,準備充分,戰鬥力強。而高仙芝在守潼關手下都是些什麼歪瓜裂棗?倉促迎戰能打成這樣已經很不容易了。然後還給邊令城背刺。其實潼關只要堅持住,等其它節度使帶兵回援守長安還是有希望。

安祿山造反一年多就死了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一蹶不振 第3張

安史之亂後,唐朝對各個地方的節度使基本上失去了控制,節度使兵強馬壯,人家連皇帝的面子都不給。唐朝中後期的很多皇帝已經被權臣和宦官控制了,和傀儡差不多,連自己的生死都不能保證。對節度使失去控制,皇帝背後依靠的也是大節度使。節度使獲得了建制權,甚至可以世襲罔替。唐帝國變成了鬆散聯邦。這段時間即使中國的經濟人口出現復甦也只能說是中國並未衰落,但唐朝作爲大一統王朝,確實是衰落了。安史之亂後唐朝還持續了140年,影響力也是比較大的,雖然不如盛唐時期那麼強大,但是一直也能湊合,比起來宋朝晚期和明朝晚期還有晚清,還是要強很多的,可惜,自唐以後,中國的封建社會就開始走起來了下坡路,像唐朝那麼開放的視野再也沒有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出現。

安祿山造反一年多就死了 安史之亂後唐朝爲何一蹶不振 第4張

很多人以爲安史之亂後唐朝就亡了。其實唐朝後面又續約了一百四十多年,隔代出了四個明君,還把世仇吐蕃,南詔都剷平了。魏博等三鎮節度使基本臣服,南方最大藩鎮蔡州也被平定。如果不是黃巢這人起兵造反,唐朝天災人禍,隔代總是出昏君庸臣,唐朝還能延續很多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