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在錢幣上是如何控制的 清朝是怎麼造錢管理錢的

古代在錢幣上是如何控制的 清朝是怎麼造錢管理錢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清朝錢幣,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清朝是封建王朝制度的最後一個王朝,距離現代中國年代較近,很多資料齊全,方便我們研究古代金融是如何進行運轉,商貿又是如何進行的。這些都有利於我們對古代金融手段的瞭解以及古代商貿的歷史經過與發展,對我們現代社會的金融也具有着很多的啓發性意義。

古人在錢上是如何進行控制,關於清朝如何鑄造錢,管理錢,我們從清代的史料中找到相關的線索,用來研究清朝的金融制度。

古代在錢幣上是如何控制的 清朝是怎麼造錢管理錢的

錢幣的管理機構與鑄造機構

中國的錢幣一直是以貴重金屬物作爲相互流通的手段,從周朝一直到清朝,歷時幾千年,改變不大,這是中國最爲奇特的一點。中國的金融手段在幾千年的時間裏就這麼穩定的傳承了下來。我們可以看到,從秦朝統一貨幣,全國從五花八門的貨幣換成了秦朝的“方孔錢”,這種錢幣一直流行到了清朝,其形制幾乎未發生改變。這是中國經濟金融史上的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

在長久的使用中,每個朝代都不是沒有人想要對錢幣進行改革,但是經過無數次的改革後。人們發現還是這樣的結算效率高又方便,紛紛繼續使用原先的重要金屬貨幣體系。

在漫長的使用貴金屬作爲交易手段過程中,政府作爲管理機構在很多時候起不上作用。原因是貴重金屬本身具有着價值,其防僞性能又很好,重要的金屬像金子其價值高,易分割。同樣的銀子也具有這樣的屬性。而民間使用的銅錢在古代大多數時期,也都以計重兌換方式在民間流通。

到了清朝時期爲了加強對金融系統的管理,清朝開始嚴禁私自鑄造銅錢。清朝對於銅錢的管理很好地穩定了市場,加快了市場貨物的流通性,人們互相之間交易也變得方便,節約了辨別真假好壞的時間,當然,這也是中國商業在清朝發展之後的必然趨勢與必然需要。

古代在錢幣上是如何控制的 清朝是怎麼造錢管理錢的 第2張

清朝主流的流通貨幣是制錢與銀兩,金子由於價值太高,很少使用,一般富貴人家婚喪嫁娶會用一些,一般的民間絕大多數還是制錢,少數富裕人家會用到銀兩。這裏所說的制錢就是官方鑄造的圓形方孔錢,都是以黃銅製造,制錢的單位絕大多數都是以“文”來計算。

超過“文”的不能稱之爲“制錢”,而稱之爲“大錢”,“大錢”的價值要比單純的制錢價值要高不少,一般一枚“大錢”的價值要比“制錢”貴十倍到十五倍左右,這也是官府爲了方便百姓貨物流通,專門製造的大額銅錢。

在魯迅的文章中“大錢”就有所體現。孔乙己去酒館喝酒的時候就排出“九文大錢”,這裏的“大錢”就比“制錢”要多得多。

清朝爲了管理銅錢的鑄造,在戶部專門有一個機構,叫“錢法堂”,專門有一個官職叫“督理錢法右侍郎”負責鑄錢的管理。清朝在中央主要規定錢幣的樣式、重量、成分與流通之中的價值,方便統一貨幣。

古代在錢幣上是如何控制的 清朝是怎麼造錢管理錢的 第3張

各個省根據中央的規定,在各個省設立的鑄錢局鑄造自己省份的錢幣。一般情況下錢幣上會有各個省的城市簡稱,用以表明是哪個省所鑄造的錢幣。可以方便中央對地方鑄幣的監管,以免地方鑄幣出現紕漏或者是有重大的貪污現象發生。

按照慣例,每當新皇帝登基後都要重新鑄造新錢,新錢的制式一般是新朝的年號加上“通寶”兩字,就比如“雍正通寶”、“乾隆通寶”等等,這些錢幣的價值爲一文,這些錢幣每一枚的價值較小。

當遇到大額的交易時,都是把一文的錢幣用繩子串起來,一般情況下都是以一千枚爲一串,也稱之爲“一貫”或者是“一吊”。官府在鑄錢時所鑄造的錢數量很多,一般情況下以“卯”爲單位,一卯大約相當於一萬兩千“吊”錢。

清朝錢幣價值體現與管理

清朝鑄造銅錢所用的材料爲紅銅與白鉛,他們組成的合金爲黃銅。鑄造錢幣的配料比是由中央掌握的,另外中央還掌握制錢的重量,合乎規範的一文錢的重量大約是在一文錢重量的一錢到一錢四分左右。

古代在錢幣上是如何控制的 清朝是怎麼造錢管理錢的 第4張

雖然每一文錢所代表的價值很低,但是中國古代民間主要的流通方式還就是這種銅錢居多。平民階層掌握的社會資源較少,就更需要穩定的金融來作爲保障,這就是清朝爲什麼如此重視小額銅錢的鑄造與統一。清朝對銅錢的嚴格管理,很大程度上穩定了清朝最基層平民經濟的穩定發展,一定程度上維護了清朝的長期穩定。

使用具有實際價值的金屬貨幣會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同樣的一文錢,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會把具有價值的錢幣人爲地磨損掉一塊,然後錢幣的代表價值不變,實際價值卻是縮水的。

而縮水的價值,就會流到磨損錢幣的人的手裏。久而久之,市場上就會慢慢出現越來越多的被磨損過的“劣幣”,而優質的“良幣”快速的被磨損。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的開始意義。

隨着時間的發展,這種經濟現象被不斷引申爲市場上的一種經濟現象。就比如市場上有一種貨物或者具有價值的產品,這個產品有着基本穩定的價格,然後突然出現一種類似的但是質量不如原先產品的產品,人們因爲其價格低廉,爭相購買。

古代在錢幣上是如何控制的 清朝是怎麼造錢管理錢的 第5張

市場上久而久之就會充斥這種價格低廉的商品,價格高但是質量好的商品因爲無人問津逐漸被市場淘汰,這就是“劣幣驅逐良幣原理的經濟引申”。要避免這種不正常的惡性競爭的出現,就需要政府對市場進行嚴格管理,嚴格打擊假冒僞劣現象。

清朝的銅錢也是一樣,不斷有毀壞、故意磨損的銅錢流入市場,清朝政府一方面嚴厲打擊私造銅錢的現象,一面不斷更換銅錢的制式,但是這種風氣在清朝一直也沒有被剪除,確切地說,只要是具有價值的錢幣,都會有這種事情的發生,具體解決辦法,只有通過紙質貨幣的發行或者回到計重時代纔能有效遏制這種情況的發生。

政府與民間關於劣幣與私自鑄幣的博弈

在清朝的貨幣管理機制之中,清朝政府會面臨一個很尷尬的情況,雖然銅錢中銅的比例多少是由政府控制的,但是民間會根據政府製作銅錢比例的多少來制定相應的對策用來獲利。當政府鑄造銅錢的含量高的時候,銅錢本身具有的價值就貴,就會出現磨損貨幣、甚至是私毀貨幣,鑄造銅器獲利的現象。

基於這種現象的發生,清政府於是就減少銅錢中銅的含量,當官方鑄幣的錢幣用的銅含量較少時,民間製造劣幣的風氣很快就減少,私毀銅錢鑄造銅器的行爲也很快消失。但是因爲官方鑄造的錢幣銅的含量少,民間就開始私自鑄造錢幣,大肆獲利。

古代在錢幣上是如何控制的 清朝是怎麼造錢管理錢的 第6張

從清朝初年到乾隆年間,折騰了一百多年後,在乾隆年間,官方政府終於想出了辦法對錢幣進行系統的規定。乾隆五年,官方鑄幣機構在錢中又加入了“錫”這一材料,這種材料加入後,使得黃銅的性質改變,變爲青色,而且質地非常脆,民間沒有很好地技術把錫提煉出來,這樣一來乾隆年間終於穩定了銅錢的配比,也穩定了市場上貨幣的交換。

從清朝的乾隆年間到咸豐年間,這一段時間由於鑄造的錢幣具有了防止被熔鍊被磨損利用的功能,趨於穩定。

到了咸豐之後國家開始走向衰敗,錢幣的也開始漸漸失去規制,很多其他錢幣也開始在市場上流通。市場也逐漸陷入到了混亂的局面中。到了清朝後期,由於鴉片戰爭的影響,再加上墨西哥發現的大量銀礦,使得中國境內大量銀元的流入,使得中國的商品經濟受到外來產品與貨幣的影響,最終極大地影響到了清朝的貨幣體系與經濟模式,使得清朝一度陷入到經濟危機的深淵之中。

結語

一個小小的錢幣,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歷史。這裏面蘊藏着中國古代先人們無數的智慧,見證了中華文明浩瀚的歷史文化。中國經濟文化與這些小小的銅錢緊密相連,構成了中國古代經濟與文化的繁榮。一枚小小的銅錢在中國走過了幾千年的歷史,這上邊有着無數的文化故事傳承與歷史的經驗,等着現代人去發掘、去認識、去學習。

古代在錢幣上是如何控制的 清朝是怎麼造錢管理錢的 第7張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經濟領域中國並不弱於其他國家,具有着中國獨特的經濟架構與發展歷史。現代的中國人應該更好的認識與學習中國古代的經濟文化理念,更好的應用於現代的經濟模式之中,吸取有用的經驗,更好地促進當今時代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古代錢幣》

《錢幣收藏品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