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歷朝歷代對皇子的教育當中 清朝爲什麼是最重視最嚴格的

歷朝歷代對皇子的教育當中 清朝爲什麼是最重視最嚴格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清朝皇子教育,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中國歷史上,教育一直受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視。自秦朝以來,各種學派一方面遊說各國,另一方面注重對學生的培養,使傳承不斷。

而古代士大夫階層對子弟教育更爲嚴格,他們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爲己任,接受良好教育就是這一切抱負的前提條件。上行下效後逐步引發整個社會的效仿,至明清更是產生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

而作爲統治階層的王公貴族便更是如此,從先秦開始,各列國對繼承人的教育就十分豐富,到了漢代,對皇族的教育已經擁有成文體系。但以上現象多數只在漢族內部盛行,少數民族中少有效仿,尤其是與漢族長期對峙中的草原民族。

歷朝歷代對皇子的教育當中 清朝爲什麼是最重視最嚴格的

例如由成吉思汗建立的元朝便是如此,大部分繼承人都不懂漢語,元史中引用的繼位文書幾乎是口語化文字。清代則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然而它是由我國少數民族滿族建立的政權。清代對皇子的教育之嚴格可謂中國歷史之最,甚至超過之前歷朝歷代

一、清代皇子教育之嚴,爲歷代之最

趙翼爲清盛時期的名臣,曾入軍機處宮中當值,親眼看到清代皇族教育的嚴苛,幾乎大大超過普通百姓。他在《檐曝雜記》中記錄,清廷皇族內部對子弟教育十分嚴格,比之前代明朝的應付差事,幾乎已經達到駭人聽聞的地步。

他曾經在皇宮中參加夜間值班,當時只是凌晨時分,官員中沒有一人到來,黑暗中只有幾個內務值守的人往來穿梭。他自己也暈暈乎乎,靠着根柱子打盹,這時看見隆宗門有一點點白光,原來這時皇子已經進入書房上早課了。

趙翼極爲驚訝,他認爲只有自己這種窮人無所憑藉,只能依靠讀書來改變命運,然而即使這樣也不能早起讀書,而這些金尊玉貴的皇子們竟然能夠持之以恆,每天如此努力讀書。

他感慨道,如此刻苦,怎麼會沒有成果?文字當然會深刻,弓馬當然嫺熟。難怪清朝皇帝子孫文書雙全,各種歷史和見解了然於胸。

這些皇子們的課業是相當繁重的,據相關記載,皇子們長到5-6歲就要開蒙,每天凌晨4點就要去上書房讀書,沒有寒暑假之分,只在新年、中秋、端午、生辰等特殊時候回放假。

除了學習滿文以外,還要學習漢文和蒙文,也就是說,清代的皇子們都會至少兩門外語。除了文化學習,體育也不能鬆懈,下午還有騎射的練習和比賽。

歷朝歷代對皇子的教育當中 清朝爲什麼是最重視最嚴格的 第2張

因爲皇子們身份特殊,是帝國的未來繼承人,所以爲了保證教學質量,防止師傅們顧忌身份而降低水準,皇帝對於師傅們都十分尊重,雍正帝曾經讓皇子們對老師張廷玉和鄂爾泰行禮拜見,並不準這兩人躬身還禮,這樣樹立了老師的絕對權威。

爲何滿族建立的清朝會如此重視子弟教育呢?若要對這種現象一探究竟,首先要從清朝立國之處談起。

二、開創者吸納漢文化,奠定重學基礎

清廷在入關之前稱後金,奠基時期的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雖然征戰沙場,卻都十分重視八旗子弟的教育。努爾哈赤本人早年同明帝國關係密切,浸染漢族文化,也認同教育。

例如在《清太祖實錄》中就曾記載努爾哈赤曾經訓示子孫,“後代子孫,當世守孝悌之道”。同時,努爾哈赤和皇太極也是滿文的創制和改進者,在他們的倡導之下,開創了八旗學堂,推廣本民族的教育,也開創了皇帝親身教育子孫的傳統和慣例。

《滿文老檔》中就有記載,曾經在努爾哈赤發跡之前還是建州女真貝勒的時代,他就延攬紹興人龔正陸作爲師傅/教師。雖然此人的學問並不足以稱道,但是他因爲長期在遼東地區經商,通曉漢、滿、蒙三族語言,相較於那些只會漢文的士大夫而言,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並且眼界寬廣,也沒有那些高高在上的士人那麼多陳腐觀念。

據朝鮮《李朝實錄》所載,努爾哈赤對此人十分優待,不僅信任他委以重命,令其掌管與大明朝鮮等國的往來文書,還讓他教自己兒子們讀書學習,接受漢文化的薰陶。

而皇太極就是他的學生之一,也是諸多兄弟中唯一能通讀漢文的。他繼位後不久就將學習漢族定爲國策。不僅仿照漢族修建孔廟,還和大明一樣開始科舉取士,在八旗設定官學,並任用一些漢人執教。

爲了讓那些習慣弓馬生涯的八旗子弟學習文化,皇太極還頒佈了“勸學令”,命令貴族中8-15歲的後代入學讀書,相當於現代的義務教育階段。

歷朝歷代對皇子的教育當中 清朝爲什麼是最重視最嚴格的 第3張

三、祕密建儲,教育引導良性競爭

康熙是清代早期開啓盛世的皇帝,著名的九子奪嫡就出於他統治後期。由於康熙統治時間之長,在中國歷史上只有乾隆帝可與之相爭,所以困擾他最大的就是皇位的繼承問題。

由於當時立國時間不久,相關制度還不健全,他受漢文化長期影響下,曾經試圖仿效漢族的立儲制度,但在兩次立廢太子後,他被迫放棄了照搬漢族立嫡立長的方法,而是將這個問題長期擱置,閉口不提。

直到他臨死之前,才定下了最終的繼承人。於是親身經歷過立儲之爭的雍正帝繼位後, 爲了避免出現皇族內部的血腥內鬥,在雍正元年定下祕密建儲的政策:將繼承人的名字封存在匣子裏,並將該匣子放置在皇帝御書房的“正大光明”匾的後面。

之後還有一道密旨,放在內務府中,一旦皇帝駕崩後,羣臣就依照這兩處的聖旨指定繼承人,準備登基事宜。

歷朝歷代對皇子的教育當中 清朝爲什麼是最重視最嚴格的 第4張

祕密建儲制度原本用意是爲了防止爭奪繼承權而出現血腥事件,但客觀上令諸位皇子摒棄了嫡長子的先天優勢,使他們在表面上擁有同等競爭的權利,客觀上也有利於這些能夠得到最優秀教育條件的皇族們發展出更強的競爭力和各方面的素養,有利於通過擴大競爭面,提高繼承人的整體素質。

比如乾隆皇帝,他就不是嫡長子,但是因爲自身各方面素質優秀,被立爲皇儲,提高皇帝本人治國理政的水平,這從根本上有利於統治水平的提高,間接也有利於清廷各方面的發展。

對於有繼承權的皇子們而言,他們想要在繼承戰爭中勝出,所依靠的不單單是血緣和武力,教育和學習成爲他們邁向更高頂點的階梯。如果說從努爾哈赤到康熙他們都從上到下推動和鼓勵皇子們學習,那麼從此之後,皇子們自己就是在主動學習,給自己加壓。

歷朝歷代對皇子的教育當中 清朝爲什麼是最重視最嚴格的 第5張

結語

從現有史料來看,清廷對皇子教育如此重視,成果是非常豐厚的。以康熙皇帝本人來看,他思維開闊知識豐富爲一時之冠。不僅與諸多西洋傳教士有所交往,並對代數、幾何甚至天文學都涉獵廣泛,不同於清後期皇族的保守之風,他對外來新事物接受十分主動。

但清廷在教育中也十分重視平衡滿漢文化比例,如乾隆皇帝在位時八旗子弟漢化明顯,有人甚至完全不懂滿文滿語,於是他便開始注重保持滿足傳統,“若能熟諳國語,嫺習弓馬,乃國家創垂令緒,朕所嘉尚實在此而不在彼”。

整體來看,清代所選的帝王,大都屬於文武兼備,文通滿漢蒙三語者。比起漢族立嫡以長的傳統來看,清代皇帝質量優於前代,這與重視皇子教育,也有一定影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