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宋朝太監監軍沿用唐朝 宋朝爲何沒有出現唐朝一樣的問題

宋朝太監監軍沿用唐朝 宋朝爲何沒有出現唐朝一樣的問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宋朝太監監軍,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太監監軍出現太監專政現象,宋朝學習唐朝,一樣宦官監軍,宋朝爲何沒有出現這個問題?

古代歷史上的監軍制度,從漢朝起就開始出現,發展到唐朝,從唐玄宗起開始啓用宦官監軍,此後宦官監軍在唐朝成爲主要的監軍制度。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到了宋太祖趙匡胤那裏,天下重新歸於一統。宋朝重文抑武,更不會放鬆對軍隊的控制,監軍制度自然也被宋朝繼承下來,但具體來說,宋朝在唐朝監軍制度的基礎上,增加了不少制約,形成宋朝自己特色的監軍制度。

宦官監軍在唐朝已被證明危害很大,甚至出現了宦官專權亂政的局面,那麼爲什麼宋朝還要沿用宦官監軍,宋朝又爲何沒有出現宦官專權呢,這與宋朝的制度有關。

宋朝爲什麼要沿用宦官監軍?

監軍雖然早就出現,但直到唐玄宗之前監軍都沒有用過宦官,宦官監軍在唐玄宗時期開始出現,爲什麼李隆基想到要用宦官監軍呢。

唐玄宗是歷史上排的上號的皇帝,他派太監監軍也不是因爲以後的年老昏聵。玄宗有據可查派出太監監軍是在開元六年(718年),高仙芝征討小渤律的時候,朝廷就派去宦官邊令誠監軍。

開元六年,李隆基33歲,年富力強,顯然無法用年老昏聵來解釋。

唐玄宗派出太監監軍的真正原因有兩個,一是以往的御史監軍職務過低,在操作過程中難以有效實行監察職責,也就是“以卑制尊,理便不可”。二是御史畢竟是大臣,大臣有受信任的,有不受信任的,如果他們與領兵將領勾結,就有發生叛亂的可能。

太監則不同,太監的效忠對象永遠只有皇帝一人,他們與皇帝的關係就是主人和奴才的關係。太監既不會背叛皇帝,也就更容易得到皇帝信任,至於以後的宦官專權亂政廢立皇帝,則是李隆基所始料未及的。

所以,從開元年間開始,宦官監軍逐漸取代了御史監軍,到天寶二十年前後,已成爲唐朝的主要監軍制度。

《通典》:開元二十年後,並以中官爲之,謂之監軍使。

宋朝太監監軍沿用唐朝 宋朝爲何沒有出現唐朝一樣的問題

雖然唐朝使用宦官監軍在安史之亂前後表現出了很嚴重的問題,但它還是被宋朝繼承了下來。

原因其實還是和唐朝差不多,宋朝重文抑制武,武人不被信任,宦官更受皇帝信任。

趙匡胤在平定天下割據力量時就已經起用了太監監軍,在曹彬南征時,軍中就有他的親信宦官李神佑隨軍。開寶五年(972年),李神佑又被派到廣州督戰,鎮壓地方上的叛亂,史料記載 “內臣督戰始此 ”。

要說宋朝太監監軍的表現,比唐朝更爲生猛,宋朝的監軍太監,可以說是歷朝歷代中太監中的戰鬥機。

竇神寶是其中出名的一個。他不但長期在西北地區幷州、夏州的等地擔任監軍,並且喜歡親自帶兵砍人,史書裏多次記載有他帶兵出征,斬首千餘級的戰果:

稍遷入內高品,監幷州戍兵。屢出襲賊 ,前後破砦三十六 ,斬千餘級 ,大獲鎧甲、牛馬、橐駝 ,因築三砦。

命(神寶)與尹憲屯夏州,時岌伽羅膩等十四族久叛,神寶率兵大破之,焚其廬帳,斬千餘級,虜獲甚衆”。

宋朝太監監軍沿用唐朝 宋朝爲何沒有出現唐朝一樣的問題 第2張

最著名的監軍太監應該是李憲和童貫。

李憲可以說是集宦官、監軍、將領三重身份的人物,頗爲傳奇。

宋神宗時期,李憲開始外出擔任監軍職務,他與王韶一起進收河州、與西夏戰於牛精谷、攻拔珂諾城,表現出很強軍事才幹,也因功主管秦鳳路及熙河路軍事,成爲西北的軍事主官。

相比李憲,童貫更加知名,他其實也出自李憲門下並且青出於藍,被蔡京舉薦爲監軍,後來更成爲宋軍實際上的統帥。

童貫也喜歡帶兵打仗,並取得過一些戰績。但他雖然權勢極大,軍事卻不如李憲,此後伐遼喪師、喪城失地,最終被處死,在京城懸首示衆。

童貫是宦官監軍失敗的案例。失敗的宦官當然不止他一個,比如除了童貫,還有黃德和。在著名宋夏的三川口之戰裏,李元昊率兵圍延州,總管李平出戰,在北川口與西夏軍交戰,當時黃德和擔任監軍,卻不率部支援,看到西夏軍就膽怯撤退,導致李戰死。

雖然黃德和戰後被處斬,北宋一朝宦官監軍卻沒有消失,甚至更加受重用,發展到巔峯就是宋徽宗時期的童貫。

宋朝宦官爲什麼沒能專權?

話說回來,宋朝如此重用太監,難道就不怕重蹈唐朝覆轍,出現太監專權亂政的局面嗎。事實上宋朝還真沒出現過太監專權的事,這裏面的原因,在於宋朝吸取了唐朝的教訓,發展出了一套防備太監專權的制度。

實際上,比較歷史上歷朝歷代,不管是之前的漢唐,還是之後的明朝,宋朝對宦官的制約可以說是最成功的,這一切可以歸爲一句話“祖宗之法嚴,宰相之權重”。

這句話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祖宗之法嚴”,指的是從趙匡胤開始,就對宦官進行嚴格的制約,嚴防出現漢唐時期宦官亂政的局面出現。

從宋太祖開始,宋朝就對宦官數量進行了嚴格限制,如太祖時期規定定員不得超過50人,到了哲宗時期,人數有所放開,但也不得超過100人。

並且監軍宦官本來就是臨時性的職務,隨着軍隊出征而設置,在非戰時,州縣有都監、走馬承受、兵馬都鈐轄等地方系統的監軍。也就是說,仗一打完,宦官就自動失去了監督軍隊的權力(童貫是唯一的例外),從權力上看,沒有軍權的太監無法成爲像唐朝那樣的太監。

宋朝太監監軍沿用唐朝 宋朝爲何沒有出現唐朝一樣的問題 第3張

除了皇帝給予太監的權力有限,對太監更重要的制約來自文官層面,也就是“宰相之權重”。

宋朝重用文官,文官也無時無刻不在使用自己的權力,除了對武官進行壓制,狄青這樣的名將也免不了被文官羣起圍攻,文官集團也不會放過宦官,對宦官的彈劾

宰相領導文官集團,他們有權過問內廷的事務,其中包括了宦官的任用和升遷。

比如宰相呂夷簡就以退爲進,使得宦官主動請求不再出任監軍。

這事發生在黃德和臨陣脫逃之後,仁宗向呂夷簡徵求是否需要取消宦官監軍,呂夷簡回答:不用取消,只要再加一條,一旦監軍宦官出現問題,宦官首領與其同罪。第二天,宦官首領主動請求取消宦官監軍。

(夷簡)對之曰:願詔都知、押班保舉,有不職,與同罪。仁宗從之。翌日,都知叩頭乞罷諸監軍。士大夫嘉公有謀。

文官有干涉宦官任用的權力,宦官卻沒有干預大臣任用的能力,這樣的較量,宦官當然鬥不過文官,宋人對此作過總結:

“我朝所以無內朝之患,以外朝之除拜,在內不得而知,內庭之請謁,在外可得而知之也。”

所以即使李憲曾屢立戰功並曾出任宣慶使,也有把柄被文官抓住,不斷遭到文官彈劾,並且被接連貶職,甚至哲宗要送他個右武衛上將軍的榮譽稱號讓他致仕,還是被中書舍人孫升諫阻,而收回成命,李憲最終只得終老於貶所。

再看看童貫。

童貫雖然一度很風光,風頭超過了李憲,並且長期領軍,但在宋朝各方面制度的制約之下,也只是一場鏡花水月。一旦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童貫的命運就是被奪走軍權,接連貶職,最後被監察御史張澄奉詔在他發配途中誅殺。

宋朝太監監軍沿用唐朝 宋朝爲何沒有出現唐朝一樣的問題 第4張

從以上看來,宋朝任用宦官監軍也是和唐朝一樣,是出於對宦官的信任,相比用文官監軍,宦官更容易掌控同時也忠於皇帝。

從結果來看,宦官監軍也是有利有弊,派到軍隊的宦官是皇權的代表,卻無法形成自己的勢力,因爲國家的制度和掌權的文人始終壓制着他們。

宋朝宦官能做的,只是在皇帝允許的範圍內,做自己份內的事,要是想向唐朝宦官學習,那是絕無可能的事,在制約宦官這件事上,宋朝在歷史上的朝代裏,做得還算比較成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