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劉邦的侄子爲何要起兵“清君側”?僅因七國之亂的發生嗎

劉邦的侄子爲何要起兵“清君側”?僅因七國之亂的發生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楚七國之亂”說的是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在漢景帝下達“削藩令”之後,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諸侯王發動的一場叛亂。戰爭起因

劉邦的侄子爲何要起兵“清君側”?僅因七國之亂的發生嗎

漢文帝像

其實早在漢文帝時期,那位被後世稱爲懷才不遇的典型的賈誼,就曾經多次上書請求削藩,他認爲,當年高祖定天下之後分封了大量同姓諸侯王來鞏固劉氏江山,但是隨着時間的流失,諸侯王們與皇帝、諸侯王之間的關係漸漸疏遠,甚至彼此老死不相往來,便有不再效忠朝廷的可能,而削藩則可以儘量避免這種問題。漢文帝把這個問題留給了他的兒子漢景帝。在景帝二年(公元前153年),晁錯上“削藩策”,他認爲大漢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而危險不是匈奴而在劉家蕭牆之內:“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當前只有先下手才能避免亡國之禍。漢景帝決定立即採取措施:他下令削奪了趙王的常山郡、膠西王的六個縣、楚王的東海郡和薛郡、吳王的豫章郡和會稽郡。吳楚造反

劉邦的侄子爲何要起兵“清君側”?僅因七國之亂的發生嗎 第2張

七國之亂形勢圖

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到,劉邦不僅是一個政治家,還是一個預言家。當年他平定黥布造反之後,決定將富庶且戰略位置重要的南方交給同姓,便封侄子劉濞,任命書下達之後他仔細給劉濞相了相面,卻大驚失色:“漢後五十年東南有亂者,豈若邪?然天下同姓爲一家也,慎無反!”劉濞當時叩頭說不敢,但漢朝建立52年之後,他真的選擇造反了。

劉邦的侄子爲何要起兵“清君側”?僅因七國之亂的發生嗎 第3張

晁錯像

除了與漢景帝的個人恩怨之外(漢景帝當太子的時候,把劉濞的太子打死了),更因爲削藩就是割肉啊!於是他便以“清君側,誅晁錯”爲名起兵,誓師大會上他慷慨激昂:“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將。少子年十四,亦爲士卒先。諸年上與寡人比,下與少子等者,皆發。”並聯合了楚王劉戊等人一同起兵。戰亂平定

劉邦的侄子爲何要起兵“清君側”?僅因七國之亂的發生嗎 第4張

周亞夫像

話說當年劉邦在遺言中說到“安劉氏者必勃也”,預言到了絳侯周勃平定諸呂,後來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又在這場叛亂中被任命爲統帥,獲取了戰爭的勝利,立下了不世之功。這場戰爭對於漢朝來說是幸運的——內部叛亂得到了平定,中央集權得到了鞏固。對於個人來說也充滿了悲劇——晁錯被“誤殺”,後來周亞夫也死在了牢獄之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