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朝日本同時被強行打開國門,爲何後續發展差距如此之大?

清朝日本同時被強行打開國門,爲何後續發展差距如此之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日本同時被強行打開國門,爲何後續發展差距如此之大?

  櫻田門外之變

安政七年三月三日(1860年3月24日),日本雖已告別寒冬,依舊雪虐風饕。這場初春的風雪中,幕府大老、彥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率領藩士26人,全員共64人從江戶彥根藩邸沿櫻田濠向江戶城進發。很快,隊伍能看見櫻田門,將抵達杵築藩藩邸了,就在此時,一名浪士忽然出現在隊伍前方,他手持訴狀,似乎有莫大冤屈請求大老爲其伸張,就這樣一步步向隊伍靠近。江戶時代,這樣的場景司空見慣,紛飛的暴雪降低了藩士的警惕心。浪士與隊伍的距離越來越近,當行至跟前時,他瞬間冷不防地拔出太刀斬向領頭的彥根藩士,刀光劍影閃過之際,轎子另一邊也衝出一隊浪士,一場襲擊開始了!意識到遇襲的彥根藩士紛紛解下斗篷,拔出刀劍奮力反擊。櫻田門外,雪花飛舞,血花飛揚。激戰中,一名刺殺者以短槍擊中了轎子裏的井伊直弼,子彈從他的大腿射入並貫穿腰部,使他不能動彈。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的刺客們一路血光殺至轎前,終於一刀剁下了這次行動的目標——井伊直弼的首級。

櫻田門外之變是發生在日本幕末時期的著名政治暗殺事件,行刺者共有18人,其中水戶藩浪士17人、薩摩藩浪士1人,後世合稱“櫻田十八士”。首先攔轎的浪士叫稻田重藏,在戰鬥中陣亡。此外,還有幾名浪士在激戰中身負重傷,刺殺成功後,他們紛紛到其他藩邸自首後切腹。直接導致這場刺殺的原因是發生在一年多前的安政大獄。

清朝日本同時被強行打開國門,爲何後續發展差距如此之大? 第2張

  日本尊王攘夷運動

井伊直弼於1858年發動“安政大獄”,矛頭直指水戶藩。水戶藩家老安島帶刀被處切腹,被斬首的8人中,水戶藩佔了4人。此外,水戶藩士和宮、堂上公家及其家臣大多都因受“戊午密敕”的牽連而被處罰。從根本上來說,這次水戶藩受到嚴懲就兩個原因,其一是他們企圖擁立一橋慶喜(德川慶喜)爲將軍世子,二是他們煽動公家及家臣,還下達了戊午密敕。

安政大獄中受難的重量級人物,吉田松陰較爲特殊,首先他並非水戶藩的人,而是長州藩藩士。其次,他與將軍繼承人政爭並無直接關係。不過在審訊過程中,吉田松陰坦白了襲擊老中間部詮勝的計劃,他有爲人熟知的“草莽崛起論”主張,否定體制內的權力,而襲擊幕府要人,就是他爲日本崛起,呼籲國民奮起的一種手段。可以說吉田松陰之所以被處以極刑,很大程度是因爲其革命性的思想絕不能爲幕府所容。安政六年(1859)十月二十七日,年僅29歲的吉田松陰在江戶馬町獄舍刑場受刑。臨終的前一天,他在遺書《留魂錄》中寫下辭世詩:“肉軀縱曝武藏野,白骨猶唱大和魂。”

清朝日本同時被強行打開國門,爲何後續發展差距如此之大? 第3張

鬆陰雖然死去,但其思想卻如燎原之火般迅猛燃燒,在其後如火如荼的尊王攘夷運動中,遍佈鬆陰的門人,一次次對幕府這個龐然大物發起無畏的挑戰。另一方面,在遭受安政大獄的慘痛打擊後,水戶藩浪士的反彈也是激烈的,櫻田門外之變,大老井伊直弼身首異處。這場成功的刺殺固然與安政大獄有關,但這僅僅只是部分原因,早在安政大獄之前的1858年秋,越前、長州、薩摩的幾名藩士在江戶會面,商議了三個問題,其中第一個問題便是襲擊大老引起動亂,然後由越前、長州和薩摩來保衛京都,最終達到革新幕政的目的。也就是說早在大獄之前,浪士們就已將暗殺幕府要人作爲“革新”的手段,大獄興起只是加速了這一方針的落實。

櫻田門外之變後,安藤信睦和久世廣周這兩位幕府老中爲緩和反對勢力,拋出“公武合體”主張,公家即天皇,武家即幕府,讓將軍德川家茂與天皇的妹妹和宮結婚,正是他們打出的第一張公武合體牌。不過孝明天皇是個攘夷論者,他於1862年4月7日向朝臣宣佈許可和宮與將軍德川家茂的婚事之際,也公佈了他與幕府的約定,即幕府必須在十年內實現破約攘夷之目標,他希望這樁婚事能成爲日本舉國一致破約攘夷的起點。值得注意的是,在幕末時期頻繁出現的“攘夷”一詞不可單純看作排外與鎖國的主張,長州藩的周佈政之助曾說:“攘夷,而後,國可開。”同是長州藩的高杉晉作在火燒英國公使館後,也將其行爲記錄爲“攘夷”。也就是說,但凡在幕末時期出現“攘夷”字樣,需結合時間地點事件背景來解釋,不可做等量齊觀。

清朝日本同時被強行打開國門,爲何後續發展差距如此之大? 第4張

  孝明天皇

話說回來,孝明天皇所堅持的“攘夷”,本質上是指條約修正,屬於外交活動,只是當時還沒有“條約修正”的說法,故而日本與列強簽約交涉皆用“攘夷”一詞表現。此外,孝明天皇所希望的實際還是以幕府爲中心來開展攘夷運動,構建舉國一致的體制。至少到目前爲止,天皇對於幕府的信任還未動搖。但歷史的弔詭之處就在這,天皇公佈與幕府的約定後,很快就蔓延到日本各地,併產生異化。一方面,天皇攘夷的迫切願望與各地如火如荼的攘夷運動相契合,但另一方面,各藩原本對幕府不滿的浪士有意無意忽略了以幕府爲中心這一點,只強調天皇與自己主張一致,對幕府所表現出的則是強烈地批判。

這樣一來,“尊皇”與“攘夷”就結合到一起,還自帶倒幕的屬性,各藩浪士更加活躍了,民衆也受到尊皇攘夷運動的感召,以京都爲中心蓬勃發展。這股狂潮迅速席捲日本。薩摩藩的尊攘志士有馬新七等人磨刀霍霍,準備向幕府要人下手。長州藩中,任何人都可以毫無顧慮的與公家談論政治問題,不用再如從前那樣擔心大名與朝廷和公家接觸而被幕府治罪。土佐藩,以武市半平太爲首尊攘志士發起土佐勤王黨,響應尊皇攘夷運動……隨着勤王運動而來的,是血雨腥風的東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