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朱允炆不是嫡皇孫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他做爲接班人呢

朱允炆不是嫡皇孫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他做爲接班人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0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朱元璋爲什麼選擇朱允炆做接班人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皇權繼承製度爲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皇帝的繼承人要優先嫡長子。嫡長子夭折之後要優先嫡系,嫡系全部夭折之後才能在庶出裏面挑選繼承人。朱元璋原本是採取的嫡長子繼承製,讓嫡長子朱標爲繼承人。但遺憾的是朱標早死,以至於朱元璋立朱允炆爲繼承人。朱允炆成爲繼承人有兩個問題,第一就是爲什麼不在朱元璋其他兒子中挑選繼承人?第二就是朱允炆不是嫡皇孫,爲什麼要立朱允炆爲繼承人?

朱允炆不是嫡皇孫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他做爲接班人呢

洪武十年(1377年),朱標二十二歲,朱元璋命朱標監國。日臨羣臣,聽斷諸司啓事,以練習國政。自周朝制定嫡長子繼承製度一直到清朝終止嫡長子制度,這期間嫡長子就是第一繼承人。朱標本身就是嫡長子,而且朱元璋還讓其監國,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朱元璋這是在培養接班人。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死了,朱元璋扶持十幾年的繼承人死了。此時朱元璋年紀大了,必須要儘快挑選出繼承人,然後加以扶持。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朱標死後就應該從嫡系裏面挑選繼承人。當時符合規定的皇子爲:嫡次子朱樉、嫡三子朱棡、嫡四子朱棣。但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後就分封九大塞王,而這些皇子也都被分別封爲秦王、晉王、燕王,塞王在封地經營已久,而且明朝建國初期統治還不穩,貿然撤銷塞王恐會引起亂子,這是其一,其二就是這些塞王也不爭氣。

朱允炆不是嫡皇孫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他做爲接班人呢 第2張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嫡次子朱樉因爲過失太多被召回京城,後讓皇太子朱標巡視關陝。這就表示嫡次子能力並不出衆,甚至還因爲經常犯錯被召回京城挨訓。這樣的人連封地都治理不好,那還怎麼治理國家?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棡被封到太原,在路上的時候因爲鞭打徐興祖被朱元璋罵了一頓。在封地時朱棡也不安分,甚至還有人上告皇帝說朱棡意圖謀反。朱元璋大怒,要不是朱標護着他,朱元璋真就把朱棡治罪了。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受封爲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於北京,並且多次受命北伐。朱棣本身沒有犯什麼錯誤,而且北伐時期表現非常好,生擒北元大將,召降蒙古乃兒不花,這些都是實打實的功勳。朱元璋也非常看好朱棣,但是卻不能立朱棣爲接班人。爲什麼?原因有二。

其一如果立四子朱棣,那麼中間跳過了二子、三子,宗法上說不過去。二子、三子會不會造反?

其二朱棣在北方經營已久,如果貿然撤回,那麼北方殘元會不會反撲?

綜上所述:朱元璋要想立兒子那就很容易出亂子,所以朱元璋決定在朱標的兒子裏面挑繼承人。而且朱標死時朱元璋已經年老了,立駕崩也不遠了,朱元璋需要一個相對平和的環境來培養新的繼承人。如果要立四子朱棣,那麼就必須要把二子和三子一併解決,但是邊患問題就會出現,二子、三子、四子三個人全部離開封地,那麼封地誰來管轄?所以對朱元璋來說維持現有的藩王不動是最佳選擇,三個嫡子都不能當接班人,那麼其他兒子就更不可能了,因此朱元璋就開始從孫子輩中挑選繼承人。

朱標的嫡長子爲朱雄英,庶長子爲朱允炆,嫡次子爲朱允熥。

朱雄英出生於洪武七年(1374年),母親爲常氏。根據《皇明祖訓》規定:“皇太子的嫡長孫爲皇太孫,年十歲皆封郡王。”朱雄英本身就是嫡長子,但是八歲就去世了,未滿十歲所以未冊封。

朱允炆不是嫡皇孫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他做爲接班人呢 第3張

朱允炆出生於洪武十年(1377年),母親爲呂氏。此時常氏纔是太子妃,常氏所生之子爲嫡子。朱允炆爲呂氏所生,而此時呂氏還沒有被扶正,所以他只是庶長子。

朱允熥出生於洪武十一年(1378年),母親爲常氏,所以他是朱標的嫡次子。

按理來說皇位不應該讓朱允炆傳承,儘管朱標的嫡長子早夭,但是朱標的嫡次子還在。而且呂氏扶正並不能改變朱允炆的地位,朱允炆只是一個庶長子。朱標死後,朱標嫡長子早夭,順位繼承人應該是嫡次子朱允熥。

但是朱元璋並沒有立朱允熥爲皇太孫,反而強行立朱允炆爲皇太孫。在後世看來呂氏只不過是因爲朱元璋要立朱允炆爲皇太子而找的合法藉口,爲什麼朱元璋要強行立朱允炆爲皇太孫?年齡只相差一歲,那麼年齡就不是問題,問題應該是更深層次的原因,比如:政治問題。

朱允炆不是嫡皇孫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他做爲接班人呢 第4張

朱元璋是依賴淮西集團才坐穩皇位的,繼位之後:徐達、湯和、吳良、胡海等二十四個淮西軍人被封爲淮西二十四將、李善長、常遇春的三個兒子、徐達、湯和、藍玉等十個淮西人被封爲公爵,其他的一些人都論功行賞,分別賜予侯伯子男等爵位。

馬上短衣多楚客,城中高髻半淮人。-貝瓊著《秋思·三首》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騎馬打仗的人爲楚客,城中權貴多半都是淮西出身。這首詩反映出明朝建國初期的政治局面,不管軍隊還是權貴很多人都是出身於淮西。朱元璋立朱標爲皇太子之後就着手剪除淮西勢力,最顯著的就是李善長案和胡惟庸案,此舉就是爲朱標鋪平道路。爲了讓朱標坐穩大統,朱元璋封常遇春的長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爲太子太保,目的就是爲朱標組建一支一流的武將集團,讓朱標有能力鎮壓造反的塞王並且還能掃除北元殘餘勢力。而且藍玉和朱標關係非常好,曾經勸朱標一定要小心朱棣,生怕朱棣造反。

朱元璋爲了朱標真是煞費苦心,一邊爲朱標組建一個完整的政治班子,另一邊還多次讓朱標當老好人。朱元璋的二子和五子犯錯誤時,朱標就極力調節矛盾,請求朱元璋從輕發落。朱元璋的五子涉嫌造反,朱標哭着求情,朱元璋因此放棄追究五子的罪過。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義子沐英等人犯錯朱標都會求情,不管犯什麼錯只要朱標出面朱元璋都會酌情免罪,這不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嗎?

朱允炆不是嫡皇孫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他做爲接班人呢 第5張

一邊大肆屠戮位極人臣的功臣,一邊爲朱標組建政治羣體,一邊還讓朱標收買人情,可以說如果朱標沒死,那麼朱棣絕對不會造反。但是朱標死了,那就意味着原有的政治集體沒有用了,反而是一個禍患。不管是朱允熥還是朱允炆,他們兩個都很難駕馭藍玉,朱元璋一死那麼朝政一定會淪落到常氏三兄弟以及藍玉的手裏。所以朱標一死朱元璋就開始瓦解原本建設好的政治集團,朱標洪武二十五年去世,僅過了一年藍玉就死了。

原本功臣勢力就被屠戮,給朱標建設的政治集團也被屠戮,那麼現在朱元璋迫切需要立一個皇太子,並且要在短時間內培養一個政治集團。朱允熥的孃家勢力就是常家,朱允炆一旦上位那麼常氏就會上升爲外戚家族,常氏三兄弟一手遮天的日子指日可待。爲了避免常家掌權, 朱元璋決定立朱允炆爲皇太孫。儘管有一方面原因是因爲朱允炆深得朱元璋喜愛,但小編認爲最大的原因是因爲朱允熥孃家勢力太強。因此朱允炆被朱元璋立爲皇太孫,而朱允熥被立爲吳王。

朱允炆不是嫡皇孫 朱元璋爲什麼選擇他做爲接班人呢 第6張

朱元璋原本的封號就是吳王,按理來說吳很有可能成爲國號,但是朱元璋卻定明爲國號。吳王這個封號不簡單,如果不出意外明朝不會有人被封爲吳王。但是朱允熥被封爲吳王,而且封地爲最富庶的江南,也許這是朱元璋內心的愧疚吧。爲了安穩統治剝奪了你當皇帝的資格,那我就儘可能補償你吧,餘生就在江南做一個不問世事的土豪王爺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