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揭祕故宮大殿中鋪的地磚爲何被稱爲“金磚”

揭祕故宮大殿中鋪的地磚爲何被稱爲“金磚”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今北京故宮內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所鋪的地磚和其他地方的普通地磚有很大的區別,因爲這些地磚是特別燒製的。大殿中的地磚光潤如墨玉,踏上去既不滑也不澀,悅目而又賞心。這種特製的地磚還有一種特殊的功能,空氣中溼度大時內部的細微小孔會吸附多餘的水汽;而當空氣乾燥時,又會釋放出貯存在裏面的水分,對宮殿的空氣起調節作用。

揭祕故宮大殿中鋪的地磚爲何被稱爲“金磚”

網絡配圖

這種特製的地磚就是御窯金磚,所謂金磚並非是用金子做的磚頭,而是明清時期皇家宮殿中所鋪大型方磚的雅稱。爲什麼會有金磚之稱呢?有兩種說法:一是這種方磚是專爲皇宮燒製的細料方磚,其顆粒細膩,質地密實,敲起來有金石之聲,故名“金磚”;另一種爲,這種磚從蘇州運來後,先暫存在北京的京倉,所以有“京磚”之稱,以後逐步演化成了“金磚”。

金磚御窯位於蘇州市相城區陸慕鎮御窯村,千百年來,此地村民專以燒窯爲業。明代永樂年間,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大興土木建造紫禁城。經蘇州香山幫工匠的推薦,明宮中特地派出官員到蘇州陸墓(現陸慕)監製金磚。由於陸慕鎮的黃泥適宜製坯成磚,且做工考究、燒製有方、技藝獨特,所產金磚細膩堅硬,“敲之有聲,斷之無孔”,所以永樂皇帝賜封陸慕磚窯爲“御窯”。以後陸慕 “御窯”就成爲就專門爲皇家燒製金磚的所在。

揭祕故宮大殿中鋪的地磚爲何被稱爲“金磚” 第2張

網絡配圖

明清時期,御窯金磚的燒製任務均由工部下達,不同的是明朝派出專職官員常駐蘇州監督制磚,清朝則改爲由蘇州知府及知事親自督造。接受燒製作任務後,窯戶們才正式開始燒製。金磚製作技藝繁複,工序多達二十餘道,其中主要工序有選泥、練泥、製坯、裝窯、燒製、窨水、出窯、打磨等。道道工序,環環緊扣,一道不達,前功盡棄。

金磚製成後首先要經過地方官員的檢驗,必須顏色純青,聲音響亮,端正完全的纔算合格。檢驗合格的金磚接下來要通過運河運往京城,與其它京城所需建築物料運輸不同的是,金磚的運輸窯戶往往必須隨行,負責到底。

金磚的裝船運輸極有考究。先要編隊,前面一條官船,坐着押運官員,後面貨船順序排好,每條船上插着皇龍旗,也都有兵卒守護。挑好黃道吉日,放炮開船。浩浩蕩蕩,由大運河北上,沿途地方文武官員還都要到碼頭迎送。幾千裏的運河水路,往返一次,至少幾個月。

揭祕故宮大殿中鋪的地磚爲何被稱爲“金磚” 第3張

網絡配圖

隨船去的窯戶的家中老小,等得急不可耐,既要擔心質量是否過關,弄不好在北京吃官司,更要擔心往返途中是否一路順風,因此三日兩頭都要去河邊遙望。至今陸慕御窯前的河流上還有一座望郎徑橋爲證。金磚運達北京後需要再次檢驗,合格後暫時儲存於京倉內,隨時等待運進宮殿鋪地。

御窯金磚是我國窯磚燒製業中的一朵奇葩,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和觀賞價值,是我國民族建築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明清以來受到歷代帝王的青睞,成爲皇宮建築的專用產品。到明代嘉靖時,金磚燒製進入全盛期。清朝末年以後,因戰爭連年,金磚的生產時斷時續,直至1984年才完全恢復生產。御窯燒製金磚自1413年始,至今已600多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