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太平天國並非清政府反對派:敗於高層相互屠殺

太平天國並非清政府反對派:敗於高層相互屠殺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4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似乎是爲了進一步證實內亂外患相互關係的古老說法,兩者往往攜手並進。正當西方在中國插足之時,國家的內部麻煩又以大規模的形式表現出來。從19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民衆反叛的偉大浪潮席捲大地,幾乎成功地推翻了清王朝。這些起義中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太平天國起義,它從1850年到1864年席捲了中國中南部。這是一個巨大的事件,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民衆起義之一,也幾乎是比世界上任何地方所曾發生過的起義都要重大的起義。

太平天國起義和其他反叛背後的基本原因就是國家的基本問題:日漸貧困,自然災害,異化,個人志向得不到實現,以及政府太軟弱腐敗,無法有效地解決問題。此外,每一次起義依照當地的環境和參加起義的人的類型,還有自身特殊的原因。

太平天國起義的直接動因是中國東南部,廣東和廣西兩省的少數集團的不滿,正是在這裏起義開始了。那裏有所謂的客家人。客家人是中國唐宋後期來自北方的一個方言集團的後裔。但他們仍然沒有被當地社會完全同化,仍然說自己的方言,保持一些特殊的習慣,他們也遭受當地大多數居民的歧視,客家人與當地人的衝突經常是政治與社會衝突的根源。客家人爲起義的初期提供了基本骨幹,對他們的歧視是不滿的重要根源。

除了客家的特殊環境外,西方人到達廣東的主要港口廣州,也加劇了地方問題。政府由於很容易被外國人打敗,在南方的民族主義者中間已喪失了威信。另外,鴉片戰爭之後貿易轉移到其他口岸引起當地的商業混亂,加劇了經濟災難。

太平天國並非清政府反對派:敗於高層相互屠殺

網絡配圖

太平天國運動的創建者是客家人,名叫洪秀全。他出身於中等農民家庭,但從少年時代起就才華橫溢,他的親屬湊錢供他上學,目的在於最終能通過科舉考試而做官。這使他在甚至是最好過的日子裏也擔負着成功的重任,自然,時代的問題使這種壓力更加重大了。不僅是因爲經濟狀況意味着供他上學越來越困難,從而也增加了對他的期望,而且人口的增長也使成功的希望更爲渺茫了。例如,儘管當時人口比清初增長了一倍,但入選人數並沒有擴大。

洪秀全設法成爲一名私塾教師,這是受人尊敬收入很低的工作。但是,他卻屢次在科場失意。他在1833、1837和1843年三次參加科舉考試都沒有成功。這是說明阻礙社會流動就可能對體制構成威脅的一個重要範例。另一位起義的主要組織者馮雲山,也是一位科場失意者。本世紀後期,當精英集團的廣泛不滿與勞動人民的悲苦相結合,整個體制就將傾覆。

洪秀全參加的科舉考試在廣州舉行。1833年首次到廣州期間,他聽了一位基督教傳教士的佈道,獲得一些《聖經》書冊和宣傳品。據說洪瀏覽了一遍後就拋開,並把它們遺忘了。1837年他第二次名落孫山後,精神幾近崩潰,大病一場,據說在牀上躺了40餘日,經常說胡話。在病中,他夢見自己被帶到天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說人類已把他忘記、拋棄,開始崇拜惡魔,因而精神墮落;老人稱孔子爲惡魔,並要洪秀全與孔子及其信徒作鬥爭。另一次與老人會面時見到的一位中年人,他稱之爲“兄”。在洪的譫語中,他的家人聽到他高呼:“斬妖!斬妖!”

洪從病中恢復,與以前一樣繼續做塾師;但他更多地表現出尊嚴和一種儼然有着某種目的姿態,感到他自己是尚不清楚的天命使者。這次他取一新名秀全,意思是“完成與完全”,可能也暗指洪秀全參加的秀才(英文名爲“accomplished talent”既成的人才)考試。無論他心中有什麼想法,他仍然有興趣通過考試,1843年他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參加考試。

最後一次失敗之後,他偶然見到他以前接觸過的基督教宣傳小冊子。看到之後,他的夢想有了落實。他認定那老人就是上帝、基督天父,中年人就是耶穌基督,他自己就是基督的弟弟。他的神聖使命就是摧毀儒教,殺死統治中國的邪惡滿人,使國家變成真正信仰基督的完美社會。

洪秀全開始傳教並接受信徒,儘管他重視宗教事務,但仍保持着自己的政治夢想。在19世紀40年代中期,他創立了拜上帝會,該會主要是宗教團體和客家人的兄弟組織。當社會問題日益嚴重之時,會社就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它就日益帶有軍事性質,成爲保護貧窮的客家人的地方民團。當它具有一定規模,洪秀全開始明確他的反清觀點,吸收更多的信徒準備起義。

1850年,拜上帝會在金田村公開宣佈起義。此時洪秀全擁有兩萬人的軍隊。他們開始向北方進軍,在前進途中,他們不斷地吸收非客家人入伍,而領導依然來自客家集團。一般地說,起義是農民與其他一些工人的起義運動,也得到一些士大夫的支持。洪的隊伍一路取勝,他們的勝利歸因於他們的軍事效率、他們所遇見的過着辛苦生活的人民,以及沿途政府官員和軍隊的不堪一擊。

1851年,在進軍途中,洪秀全正式宣佈建立新的政治實體——“太平天國”。從字面上說,意思是“偉大和平的天堂”,在基督意義上隱含着對世界的拯救。但正如我們所見,太平也是大同的同義詞,因此新政府也宣稱是大同的天國。洪秀全號稱天王。

1853年太平軍攻佔長江邊的南京,這是全國第二大城市,以前明朝的首都之一。此時天國已有200萬人。太平軍把南京改名爲天京,作爲天國的首都。長江流域,最重要的是接近入海口的人口衆多、經濟發達的地區,始終是天國的中心地帶。新政府從這裏向四處發動進攻和遠征。一支遠征軍幾乎到達北京。起義同時也在其他地區爆發。太平軍曾進入全國18個省中的16個,一段時間內曾佔領約600座城市。

也許太平天國的最明顯特徵是它的狂熱性,這是由幾種因素決定的。其一很清楚是洪秀全自己的性格。坦率地說,他可能十之八九精神嚴重失常。這些個人因素自然要影響歷史而且能夠根本上影響歷史。然而,運動的狂熱精神還有其他更基本的根源。

太平天國並非清政府反對派:敗於高層相互屠殺 第2張

網絡配圖

其一,太平天國運動發生於日趨解體和日益貧困的時代,有數億人卷人危機的時代。這一形勢激發了超越過去的願望,並助長了從頭開始建設一個新文化體系的夢想。這種時代和態度並不喜歡穩健。由於滿清統治了200年,保守的精英士大夫都滿足於現狀,反對派則幾乎完全以平民爲基礎,使得這種感情變得特別強烈。19世紀中葉的這種情況,意味着太平軍具有長遠的和眼前的理由對現存制度以及既得利益者採取狂熱的敵對態度。

運動的狂熱精神還由於太平天國所處的歷史時期前所未有。因爲19世紀的中國不僅是一個特殊王朝的晚期,而且也是郡縣時代的終結。在歷史上,可能只有古代中國第一次從封建向郡縣過渡時代,以及在較低意義上的唐宋之際的郡縣制最後勝利時代堪與這一時代比較。此外,太平軍還承擔着建立大同社會的義務。這一目標長期以來都是郡縣反對派的特徵,但那些明確承擔大同義務的人卻幾乎未掌握過權力。結果,太平軍活動於史無前例的歷史時刻,並致力於創建一個新的、未嘗有過的社會制度。這一情形很容易產生極端主義。

除了太平天國的狂熱精神之外,這一運動的最鮮明特徵就是這次起義成爲中國革命藉助於西方思想的第一個重大事例。將來這種借鑑還要表現爲大規模的形式,而且西方對中國革命的影響以後還要以範例的形式表現出來。最重要的是,太平天國吸收這些因素並非偶然,而是如人們所預料的那樣,只是吸收西方文化中那些能夠支持他們在中國實現其基本要求與目標的方面。如果人們在心中記住西方擁有嶄新的和前所未有的、有效的生產形式,正從封建制向郡縣制轉變,對於超常進步的概念具有熱切的信仰,那麼他們的借鑑就是可理解的。

總的來說,在19、20世紀,中國之所以對西方的新興工業和科技感興趣,是因爲它們爲解決國家重大經濟問題提供了一些途徑。西方社會中仍然強大的封建力量(在某些情況下與中國相比仍相對活躍的甚至是氏族特徵)通過用過去的力量調整郡縣制併爲在中國早已失去的傳統提供例證,能夠支持大同理想。最後,西方對進步的信仰,對能夠超越過去建立新制度的熱切信仰,會讓那些困惑和絕望於他們自己的社會及其價值觀,並希望重建社會及其價值觀的中國革命者產生極大吸引力。

這些因素在太平天國與西方的關係中已經非常明顯。對太平天國來說,最重要的是超常變化觀念的輸入。這是西方給予他們提供狂熱主義的基本途徑。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些觀念是由19世紀中葉具有排他意識的、狂熱的福音派新教會的傳教士所提供的。此外,西方文化中的封建因素,也有助於爲太平軍提供作戰的精神動力、紀律和效率。總之,太平軍對科學技術並不很感興趣,只是在起義失敗前夕,有些領導人才開始關注科技的重要意義。

除了太平天國運動的特別狂熱精神以及他們受到西方影響這些事實之外,起義完全是在郡縣時代所出現過的傳統的民衆反抗。因此,起義是宗教的、反孔的、民族主義的,也是致力於實現大同的民衆起義。

基督教的角色很像佛教和其他傳統信仰在早期起義中所扮演的角色,同樣也特別受到人間天堂中的佛、彌勒佛降臨的信仰所鼓舞。在19世紀,的確也有以彌勒佛降臨爲名義的起義。但是,就像所有的中國觀念一樣,這種信仰可能也受到郡縣中國人文主義懷疑精神的影響而被削弱。這種可能性提供了某種理由來解釋爲什麼當時的主要起義從基督教集團產生,也有助於解釋爲什麼19世紀中期其他大起義受到另一信仰——伊斯蘭教的鼓舞。伊斯蘭教被中國文明所同化的程度相對較低。

與早期宗教的影響一樣,太平天國基督教也爲運動的信仰提供了根本變革的可能性、狂熱的組織凝聚力以及使命感。它爲反對正統儒學提供了一個參照物,也對人類平等的觀念作了宣傳。特別值得一提的,太平天國運動在基督教中所發現的最重要的觀念,是一神論和基督在世的拯救性質,這轉變成上帝觀念,上帝是唯一的父,洪秀全是他的兒子、新的彌賽亞,信奉基督並在主的保佑下在地上建立天國。洪秀全寫道:

太平天國並非清政府反對派:敗於高層相互屠殺 第3張

網絡配圖

予想夫天下凡間人民雖衆,總爲皇上帝所化所生,生於皇上帝,長亦皇上帝,一衣一食並賴皇上帝。皇上帝天下凡間大共之父也,死生禍福由其主宰,……設使皇上帝一旦怒爾,斷絕爾靈氣生命,爾口猶能講,目猶能視,耳猶能聽,手猶能持,足猶能行,心猶能謀畫否乎?曰:斷斷不能也。且又問爾,天下凡間欲一時一刻不沾皇上帝恩典得乎?日:斷斷不得也。由是觀之,天下凡間欲一時一刻不沾皇上帝恩典亦不得,此便是皇上帝明明白白保佑人矣。

在另一地方他又寫道:

上帝乃萬能,上帝之子毒蛇焉得傷。且看朕自作證明。在前世我是彌賽亞,天兄基督昇天之後,聖母所生之子就是朕:現今天父天兄齊降世,命我作主誅妖蛇。現毒蛇猛獸已殺盡,天國儘可享太平。欽此。

太平天國也強調十誡、安息日和洗禮。他們對偶像和對手的信仰採取《舊約聖經》的態度,說了許多關於天堂和地獄、天使與魔鬼的話。他們強烈的排他性以及是非感,增強了他們的民族主義力量,他們攻擊滿洲政府不僅是因爲他們野蠻,也因爲他們是魔鬼及其後代,他們的活動阻礙了上帝的活動和正義的勝利。

洪寫道:

中國神州也,胡虜妖人也。中國名爲神州者何?天父皇上帝真神也,天地山海是其造成,故從前以神州名中國也。……爺未降前既屬爺,胡妖入竊爺天國,爺故命朕來誅他。 除了支持民族主義之外,太平天國的宗教也爲他們攻擊儒學提供了不尋常的強大參照物。太平天國的一本書中記載了上帝對洪秀全的話:

這是孔丘昕遺傳之書,即是爾在凡間所讀之書,此書甚多差謬,連爾讀之,亦被其書教壞了。天父上主皇上帝因責孔丘曰:“爾因何這樣教人糊塗了事,致凡人不識朕,爾聲名反大過於朕乎?”孔丘始則強辯,終則默想無辭。孔丘見高天人人歸咎他,他便私逃下天,欲與妖魔頭偕走。天父上主皇上帝即差主同天使追孔丘,將孔丘捆綁解見天父上主皇上帝;天父上主皇上帝怒甚,命天使鞭撻他。孔丘跪在天兄基督前再三討饒,鞭撻甚多,孔丘哀求不已,天父上主皇上帝乃念他功可補過,準他在天享福,不准他下凡。 這一敘述的結尾提到,在某種程度上太平天國對儒學關於中國人民生活的有益影響是尊重的,並在事實上讚頌像《禮記》中關於大同之類的論述。但從整體上說,他們強烈地反對儒家哲學以及一切傳統思想。從而,在一項使人聯想起秦朝焚書的法令中,他們甚至命令

“當今真道書者三,無他,舊遺詔聖書、新遺詔聖書、真天命詔書也;凡一切孔孟諸子百家、妖書邪說者盡行焚除”。

在對他們所見到的道德敗壞以及傳教士的特別說教的反應方面,太平軍如果不是總在實踐方面,也至少在理論方面帶有相當的清教徒色彩。的確,福音派新基督教的特別說教之一就是對中國的批評,這也與中國的激進派相一致。造反者禁止酗酒、吸食鴉片與菸草,嚴格限制男女關係。這些政策與太平軍的許多實踐一樣,也帶有提高太平軍軍事戰鬥力的目的。

起義從開始到失敗,軍事任務可能都是根本性的任務,特別是與郡縣中國後期大部分軍隊的總的虛弱與腐敗相比,太平軍的戰鬥力卓越非凡。當然,他們的力量在相當程度上是以他們的宗教賦予他們的生氣勃勃的好戰傳統爲基礎,這種傳統來自《舊約》和歐洲文化的氏族和封建方面。太平軍高唱聖歌加入戰鬥,以一種使人聯想起克倫威爾的清教徒軍隊的狂熱的、紀律嚴明的方式進行戰鬥。最爲重要的是,他們也具有來自確信上帝支持的力量。

正如一本太平天國的書所說,上帝“命救世主天兄耶穌統帶天兵、天將助天王在天上,逐層戰下,戰服無數妖魔,戰勝迴天,天父不勝歡喜,復差天王下凡,爲天下萬郭太平真主,援救天下人民,囑喻勿懼,放膽爲之,凡有煩難,有天父作主,天兄擔當”。

正如我們所見,以新秩序的名義支持大同理想也是太平天國運動思想和組織的重要特徵。首先,太平軍強調全社會應像一個大家庭,因而特別喜歡《禮記》中有關這方面論述的章節,這些章節在形成大同傳統方面特別有影響。基督教聖父、天兄的概念當然也支持了這些觀念。太平軍對基督教這些方面內容的特別強調,可能部分來自於這種需要:證明社會、事實上乃至全世界是一個家庭的觀念是正當的。

太平天國並非清政府反對派:敗於高層相互屠殺 第4張

網絡配圖

太平天國的一個詔書說:“分言之,則有萬國;統言之,則實一家……天下多男人,盡是兄弟之輩,天下多女子,盡是姊妹之羣,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爾吞我並之念。”

第二,太平天國具有通向大同另一途徑的平等理想。他們的社會組織觀念受到《周禮》的啓發,與《禮記》一樣,該書對傳統有着特殊的影響。太平天國的藍圖是:每25戶在一名軍官的領導下組成一個單位,所有家庭都按此方式組織起來,由此構成越來越大以至上千的單位。在每一單位內財產共享。此外,所有土地都按等級在家庭中平均分配。除了種田之外,每個家庭還要從事諸如手工藝之類的其他勞動。所有土地及其他勞作的生產物都要進入聖庫,然後按需要進行重新分配。一本太平天國書籍這樣記載:“我們都是聖父所生,爲何區分你我?應有衣同穿,有飯同吃。”

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個特別民主的方面,是對婦女權益的關心。這與民衆的反抗傳統是一致的,甚至比郡縣中國的通常情況更爲平等。此外,這也來自比一般規範更爲平等的客家習俗。客家人具有這種傳統可能因爲他們是在唐代後期移民到南方,並保持了那一時代的某些態度,在那個時代,婦女的地位比以後時代要高些。西方對婦女的態度,更像封建時代後期,是支持這種觀點的,正如基督教對待性關係的民主傾向一樣。

與唐代的均田制一樣,在太平天國的法律下,婦女與男人同等地獲得土地。在客家人中從未實行過的纏足,也是禁止的。婦女在太平軍中也參加戰鬥:“當革命在金田村爆發之時,所有上帝的信徒都全家參加,因此在軍隊中有許多婦女……她們擅長用火槍,並射得很準。清軍對於她們真是聞風喪膽。”

婦女甚至能參加新政權所設置的考試,並獲得官職。據說曾經有“大約200多名婦女參加考試。傅善祥,金陵人傅淮的女兒,考中狀元,她的駁斥‘女人難養’的文章……得到天王的極大讚許”。考試題目是針對孔子《論語》中可能被視爲有性別歧視色彩的少數幾段論述。

儘管太平天國的思想帶有平等和民主的鋒芒,但在貫徹他們的願望甚至試圖貫徹他們願望的時候,卻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例如社會經濟計劃,只是在南京及其附近的鄉村地區付諸實踐。起義者牢牢控制許多年的也只是這些地區。在其他地方,他們也建立了行政和稅收制度,與滿清政府的所作所爲相比,太平軍的管理更爲溫和與有效。

關於民主的更爲嚴重的問題是,太平天國建立了嚴格的政治等級制,統治者自成一個階級,與那些王朝統治者一樣,享有特權。例如,在要求別人禁慾時,洪秀全與其他領導人卻妻妾成羣。太平天國中人的行爲差異出現如此懸殊的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大同觀念本身具有的矛盾性造成的,這就是社會作爲一個大家庭的概念與平等主義概念的矛盾。前者提供了一個有強烈等級意識的父權制,這影響了太平天國人的行爲。更具體地說,具有極大特權的全能統治者作爲中國製度的一部分已如此之久,純憑慣性也要繼續存在,而選擇性卻不是現成就有的。後來,西方對中國革命的最大貢獻之一,就是西方的自由主義被理解爲復興早期更爲民主傾向的統治方式。

最後,與大同思想的第三個特徵相一致,太平軍也注意融合過去的精華,特別是把封建與郡縣的優點結合起來。這種關注在他們的社會政治結構中有明顯的表現。比如,洪秀全作爲最高統治者稱爲“王”,這是夏商周三代的封建方式,而不是以後來郡縣的方式稱爲“皇帝”。此外,洪秀全還封了許多王,包括一些分管全國不同地區的王。在導源於《周禮》的地方政治和經濟單位規劃過程中,在努力重建世襲等級的意識活動中,自然也在太平天國對市場的敵意中,在他們的軍事和宗教精神中,可以看到恢復封建趨勢的其他努力。

然而,太平軍建國時的情形也爲實現大同的這方面特徵帶來了一些問題。正如我們所注意到的,最重要的是他們對現狀的強烈敵意與西方的影響相結合,這使得他們志在完全突破中國歷史,超越它而不是創造性地繼承它。結果,他們賦予早期進程以新的活力的努力與它可能表現的形式相比,就帶有更多的直覺性、低效性,由於他們是在歷史的未知領域內行進,因而也就面臨着無數的困難。

太平天國並非清政府反對派:敗於高層相互屠殺 第5張

網絡配圖

太平天國起義最終沒有取得勝利。失敗的一個原因是新政權內部過分的分權。許多王把持自己的統治領域,相互之間以及與洪秀全本人不斷爭吵,爭權奪利。此外,基督教作爲未曾經驗過的宗教,也難於轉化成有效的政治哲學。好幾個王都宣稱他們與洪秀全一樣是天神下凡,並以此爲武器進行自相殘殺。這些問題在1856年達到頂點,這年殘酷的鬥爭在南京領導人之間爆發。洪秀全保住了權位,但大多數起義創始人以及成千的部下被相互屠殺殆盡。天國繼續延長了8年,但起義已失去了動力。

太平天國失敗的更爲基本的原因,卻在於他們從未能得到精英士大夫的重大支持,實際上沒有紳士參加。社會上有影響的大多數人都認爲,他們的基本利益是與政府和現存秩序相聯繫的,而不是與反對派,更確定地說,不是與志在顛覆現存社會秩序的狂熱革命派相聯繫。同時,一般的士大夫對太平天國的反孔以及他們的基督教信仰都很反感。從社會上層的觀念看,基督教只是迷信的宗教,用以指導社會生活是不合適的、危險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