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爲何八旗子弟寧可要飯餓死也不願工作?老舍這樣說

爲何八旗子弟寧可要飯餓死也不願工作?老舍這樣說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您看過以清中後期爲題材所演繹的歷史劇,相信這樣一個鏡頭您肯定特別熟悉:在熱鬧的老北京街頭,一羣晃晃悠悠、身穿長衫、馬褂的人或是圍在一起鬥蛐蛐、或是提着鳥籠招搖過市、再者就是聚在茶樓裏聊天、聽戲,這些整天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卻過着衣食無憂生活的人,我們統稱 爲“八旗子弟”,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僅僅過了幾十年後,也就是民國成立,這些八旗子弟剛剛失去了生活來源,竟然就連飯都吃不起,但更令人奇怪的是,這些八旗子弟寧可要飯、餓死,也不願意靠工作謀生?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爲何八旗子弟寧可要飯餓死也不願工作?老舍這樣說

八旗是滿族建立的軍事與戶口編制的組織,而八旗子弟就是當初跟隨滿清入關八旗軍的後人,這些人與平常百姓不同,八旗制度規定他們不能像漢人一樣以耕種謀生,制度規定他們生下來的唯一職責就是當兵,由清政府每月供給八旗子弟錢糧,可隨着時間的發展,八旗制度的弊端就暴露出來,和平時期,國家根本不需要那麼的人來當兵,可八旗子弟的人口卻越來越多,最終導致什麼結果呢?

爲何八旗子弟寧可要飯餓死也不願工作?老舍這樣說 第2張

兩種結果產生,第一種就是有官職,無實位:有的人名義上還是參領佐領,但實際上已經並不帶兵,有的人名義還是驍騎校,但是已經不會騎馬,第二次就是由於兵額數量有限制,大量的人無法當兵而閒在家裏,每月領着朝廷的錢糧,養養鳥、聽聽戲,生生孩子,以此爲樂!

爲何八旗子弟寧可要飯餓死也不願工作?老舍這樣說 第3張

到了清中後期,八旗子弟的人數越來越多,達幾十萬人之巨,朝廷養這幾十萬的閒人需要大量的錢財,康熙、雍正都曾經對於八旗制度進行過局部改革,但都以失敗告終,到了清末期,朝廷負債累累,也無法如數支付八旗子弟錢糧,這些八旗子弟的生活越來越困難,最後都到了連肚子都吃不飽的地步,一小部分的旗人向漢人學習以耕種、手工爲生,更有甚者,因生活艱難而去當了娼妓,這一小部分自食其力的人遭到了廣大旗人的鄙視、謾罵,認爲這些人不守老祖宗的規則,所以,他們寧可餓死也不去工作。

爲何八旗子弟寧可要飯餓死也不願工作?老舍這樣說 第4張

在民國初年,由於清朝滅亡,沒有人再供給旗人錢糧,幾十萬旗人竟然聯名要求國民新政府發放救濟糧,他們視不勞而獲爲天經地義,清朝滅亡後,丟掉鐵飯碗的八旗子弟絕大多數都衰敗了,沒有了往日的闊氣與威風。

雖然絕大多數的八旗子弟都是這樣的“主”,但也不乏其中誕生過一些名人,例如清朝十分著名的小說家——曹雪芹,他就是正白旗人,中國著名的作家老舍是正紅旗人,因爲身臨其境,老舍曾經在小說中描寫過八旗子弟的真實生活,我們不妨來看看。

“按照我們的佐領制度,旗人是沒有什麼自由的,不準隨便離開本旗,隨便出京;儘管可以去學手藝,可是難免受人家的輕視“

“二百多年積下的歷史塵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譴,也忘了自勵。我們創造了一種獨具風格的生活方式:有錢的真講究,沒錢的窮講究。”

“這種制度可也逐漸使旗人失去自由,失去自信,還有多少人終身失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