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印度在中國南邊,爲什麼唐僧卻是去西天取經?

印度在中國南邊,爲什麼唐僧卻是去西天取經?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我們的印象中,佛教誕生於古印度,事實上,西方國家也普遍這樣認爲。但實際上,佛教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釋迦族人)所創。20歲時離家成道,此後被尊稱“佛陀”,意爲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爲“佛教”。佛陀示現涅槃後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

因此,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讓尼泊爾民衆一向不滿。

另外,在印度本土,佛教確實也成爲印度教的重要對手達數世紀之久,但是它從未成爲居統治地位的宗教信仰,而且從公元600年起,漸趨衰落。到12世紀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達之時,它僅存在於少數幾個地方,並處於沒落狀態。

另外一個事實是,佛教真正的發揚光大是在西亞的古國貴霜帝國,它與中國西疆相鄰,所以中國的佛教最初是由貴霜帝國經由西域傳過來的。故而,玄奘(我們熟知的唐僧)最初也是向西,先到貴霜帝國舊地真實瞭解佛教的發展,搞清楚了“小乘佛教”“大乘佛教”的來龍去脈後,再繼續到古印度後,連當地的佛學高僧也不得不承認玄奘說的對。

當然,玄奘沒能直接南行到印度,而是取道西域,西亞,再到印度,也因印度自古與中國隔絕的緣故。我們看下圖可知,印度周圍除了山就是海,但在其西北角有一個缺口,這是在大航海時代來臨前,印度大陸與外界的唯一通道。

印度在中國南邊,爲什麼唐僧卻是去西天取經?

這也可以幫我們瞭解“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之不同:藏傳佛教主要由佛教的發源地尼泊爾傳入,但很久以來,西藏高原和中原都是隔絕的,直至唐朝,纔開始與中原有比較親密的來往,而這時,佛教已經由西亞經由西域傳入中原多年,形成“漢傳佛教”。

注意,佛教是否定宿命論的,認爲人有命運,但是不鼓勵人聽天由命,而是希望人開創命運。佛教主張諸法因緣而生,因此命運也是因緣生法。壞的命運可以藉着種植善因善緣而加以改變。命運既然可以因爲行慈悲、培福德、修纖悔而加以改變,因此命運並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壞的命運也能透過種種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運不知善加維護,也會失卻墮落,所謂“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懼謹慎!

印度在中國南邊,爲什麼唐僧卻是去西天取經? 第2張

大家知道雅斯貝爾斯,他提出的“軸心期”的一個特點,就是“覺醒”,古希臘、巴勒斯坦、中國、印度屬於覺醒者。在這些覺醒者之前,是巫教的社會,沒有個人意識。我們現在已經有個人思考,但是在巫教社會,是由巫師去引導大家。而像中國的孔子、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印度的釋迦牟尼這些人,都是面對一個沒有個人意識的巫教的社會,開始產生個人意識,這就叫覺醒。

在佛教裏,創始人悉達多·喬達摩被尊稱爲“釋迦牟尼”,即“悟”“開悟”,開悟其實就是覺醒,翻譯成中國詞,就是“佛”了。釋迦牟尼當年面對的是婆羅門教、印度教還有其他很多教,在這樣一個巫教的世界,他有非常多的神可以藉助,但他沒有,而是靠個人開悟的,所以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覺醒者。

孔子也是這樣,“子不語怪力亂神”,怪、力、亂、神都是巫教的。學生來問,他就不理,不涉及這些。孔子所有的東西都是靠自己的思索和實踐,他傳遞給學生的是一種個體意識,不是集體意識。這樣的人都是覺醒者。

對巫教世界的覺醒開始形成個人意識,釋迦牟尼是獨立開悟覺醒,覺醒者、覺悟者就是佛。菩薩呢?就是還走在覺悟的過程之中。

釋迦牟尼從一開始就不打算讓人家認爲他是神,因此,他的死亡是一個釘子:我死了,爲什麼會死?因爲我不是神。至於後來,佛教爲什麼不斷地把他推向神的地位,那是爲了傳播佛教的方便,因爲老百姓喜歡神,神是幫助他們解決麻煩的。尤其傳到中國的時候,中國人最信鬼神之說:你一定要能幫我,你不能保佑我,我就不信你。

可是釋迦牟尼是有個人意識的這麼一個人,他的意思是說,你們自己都要開悟;當你開悟之前,你認爲世界是這個樣子的,你思想變化了以後,世界就是另外一個樣子,那是因爲你自己開悟造成的,而不是我有什麼神力幫你改變了這個世界。在這一點上,禪宗得其真髓。

印度在中國南邊,爲什麼唐僧卻是去西天取經? 第3張

通過前面的漫畫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印度次大陸與外界的聯繫主要通過西北部的一個缺口,通過這個缺口,外部的侵略者和外部的文化源源不斷地闖進古印度。但同時,印度的文化也經由這個缺口向西亞蔓延,佛教即是其一。

專家們研究的結果是,在貴霜王國(公元55年-425年)時期,佛教被改變爲一種統治術,達到了政教合一的局面。

從貴霜王國創立開始,國王丘就卻就從古印度請來懂佛法的教徒,建立了相對完整的佛教系統,丘就卻自封轉輪王,是佛的肉身。此時的佛有了一個肉身和法身的概念,也就是說,我轉輪王是佛的肉身,佛是法身。因爲主要統馭對象是臣屬和貴族階層,所以此時的佛教門檻還是相當高的,要苦修。

因爲國力太強盛了,丘就卻要做世界的大王,因此就把傳教士派出去,向東的一部分就進入中國東漢,首先在我們現在的新疆一帶,再到長安,到洛陽,到後來的三國、東晉傳教。

但是,因爲丘就卻喜歡擴張,擴張就要打仗,最後被臣屬殺掉了。佛經上的月光菩薩,說的就是丘就卻,《月光菩薩經》裏面詳細地描寫了政變的過程。

丘就卻能統一五翕侯(大月氏西遷至中亞前後的五個大諸侯部落:貴霜、休密、雙靡、肸頓、高附),其實就是因爲他把佛教改成了有神教,我是神,是神的肉身,當我是神的時候,沒有理可講,不用講理,什麼都不跟你談,這是一個背景。

丘就卻的兒子,《漢書》記載叫閻膏珍,他覺得那我是哪個佛呢?在這個層面,繼承的問題沒有涉及到,因此閻膏珍就改信印度教,做了印度教的轉輪王。

其實轉輪王本來就是印度教的,佛教是把它借過來用。閻膏珍就等於是滅佛,這個時候僧人四散。

印度在中國南邊,爲什麼唐僧卻是去西天取經? 第4張

到迦膩色伽的時候,佛教才重新輝煌。迦膩色伽在世界上名氣很大,貴霜王朝名氣也很大,反而是咱們的世界歷史課裏沒有講到。

再想把佛教的資源攏過來的時候,如果還是那麼高的門檻,非得苦修,非得出家,老婆這麼漂亮,孩子這麼可愛,你讓人家全舍了,人家就不入教了。所以佛教第二次集結的門檻變得非常低,低到什麼程度呢?人人皆可入教,狗彘也有佛性,你只要信就行,只要供養就可以了。因此,佛教迅速地重新集結。

在迦膩色伽時期,貴霜王朝在擴大它的領土範圍,當時的天竺其實是貴霜王朝的。迦膩色伽派他的王子和公主去斯里蘭卡,因此,後來斯里蘭卡成爲非常重要的佛教聖地;再派人往東去,東南亞的佛教也開始興起。

大乘是什麼意思?或者說乘是什麼意思?乘就是船,我們要到彼岸去,是坐小船還是大船呢?大船度的人多,小船度的人少。因此,迦膩色伽時期認爲,第一次因爲門檻太高,所以你們是小乘,其實就是說你們過時了,你們是非主流;我們第二次集結,我們纔是真正大乘,我們載的人多,人人皆可成佛。所以大乘和小乘大致的區別就是這麼劃分的。

那麼,兩次集結造經的時候,在教義上就必然發生衝突了。當然,我們一般的信衆不會發覺這個衝突,但是像唐僧玄奘這樣的高級僧侶、知識精英,他被這個問題困住了。爲什麼經典會有衝突?於是就要去取真經,《西遊記》裏面是這麼說的。其實他是通過學術調查來找到這個根源。

結果玄奘去了阿富汗,一下子就明白了,是因爲佛教的兩次集結。因此,所有的經,迅速地被他劃分爲兩個系統。

印度在中國南邊,爲什麼唐僧卻是去西天取經? 第5張

當玄奘把這個系統完成的時候,辯才無礙。他到印度去爲什麼成了當時國際佛教界的第一尊者,就是因爲他找到了諸多佛經的原文,把佛教系統分清楚了,哪部佛經屬於哪個系統,一目瞭然,所存在的矛盾自然而解。——其實那個時候,佛教已經基本上算滅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