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秦國爲何能網羅天下人才?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的影響!

秦國爲何能網羅天下人才?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的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秦國爲何能網羅天下人才?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奮六世之餘烈”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大業,由此中國誕生了第一個封建制國家:秦朝。

秦國爲何能夠一統天下的話題一直是爭議的焦點:有人說是商鞅變法成就了秦國,得以讓秦國有了完善的制度傲立羣雄;也有人認爲是秦國得天獨厚的地利纔可以讓秦國傲然與諸國之巔峯;也有人說是六國自己作死才得以讓秦國做大。

當然這些說法各自有各自的道理,這些確實是秦國的優勢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筆者看來最主要的因素還在於人才。正是因爲秦國能夠網羅天下的英才爲己所用才得以成爲其致勝之法寶:

秦穆公大膽任用用五張羊皮換來的百里奚、由余以及蹇叔等人有了“穆公稱霸”;

秦孝公任用商鞅有了“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積貧積弱的格局;

秦惠文王用張儀“合縱連橫”,用司馬錯開闢巴蜀;

秦武王用甘茂打通東出之路,有了大秦橫掃六國;

秦昭襄王用範睢“遠交近攻”,用白起征伐六國,奠定了大秦一統天下之根基;

至秦始皇嬴政之時大秦大業已成,有了王翦一統天下。

秦國爲何能網羅天下人才?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的影響!

經此種種案例就可以證明,對於人才的應用纔是大秦鼎定天下的基礎,正是六代君王對人才的充分應用才使大秦後來居上完成統一大業。今天我們嘗試着從多方面剖析大秦一統天下的過程之中人才帶來的多方面影響:

秦國何以能網羅天下人才?

秦國世居西捶,在春秋戰國初期的大爭霸之中,由於制度上的落後以及文化上的差異,導致當時的山東列國以及士人團體對秦國一直是一種“鄙夷”的狀態,史稱“列國卑秦”,外加落後的“殉葬”制度,更是讓天下士子對秦國望而卻步。

正是由於缺乏人才,故而渴求大才,對於人才也更加的迫切,因而對於人才秦國從來是不吝嗇的,在筆者看來山東六國的士子最終在秦國出將入相無外乎幾點:

秦國爲何能網羅天下人才?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的影響! 第2張

不分貴賤,不看出身:

春秋戰國時代由於“周禮”的影響,上下尊卑的觀念在人們的腦海之中可謂根深蒂固,比如春秋時期只有貴族可以當兵的侷限等等。到了戰國時期由於戰爭的需要打破了貴族當兵的傳統,可是“世卿世祿”的後遺症依然禁錮住了山東列國。比如吳起被魏、楚兩國所排擠,商鞅因身份卑微而被魏國所遺棄。

秦國由於立國時間較之列國晚了數百年,且由於地處西捶在很多方面不受中原文化影響,在用人問題上沒有這麼多講究,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人才並非秦國人且出身並不好:

幫助穆公稱霸的百里奚在之前是一個奴隸,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回來的,由余是從西戎挖過來的,蹇叔是宋國人。

衛鞅是一個沒落貴族,在投奔秦孝公以前只是魏國丞相公叔痤帳下的一箇中庶子。

張儀是魏國人,在來秦國以前曾經在楚國昭陽門下當門客,甚至一度被昭陽當做竊賊。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的白起是秦國人,可是他是從一個小兵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在此以前據說是個工匠。

這些都證實了對真正的大才秦國從來都是物盡其用且不會看重其出身,不會對他產生鄙夷之情。故而奴隸出身的百里奚幫助穆公稱霸,小兵出身的白起能令列國膽寒。

秦國爲何能網羅天下人才?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的影響! 第3張

任人唯賢,不吝權位

戰國時期的列國士子都有非本國人在他國出將入仕的經歷,比如樂毅幫助燕國克齊,出身魯國的吳起曾經在魏國、楚國出將入相等等,這種現象並非特例。然而在很多重要性的職位上很少有君王能夠逃過“任人唯親”,或者任人唯賢的現象持續一代之後又走上了任人唯親的老路:

雄才大略的魏武侯在相國問題上還是用宗室魏成擔任相國。

楚國令尹的職位幾乎是由楚國的貴族所擔任。

齊威王后期、宣王、閔王三代相國都是由孟嘗君父子所擔任。

趙惠文王時期趙國相位是由趙成及其門生李兌擔任,後期是由趙勝所擔任。

可見在國家大事上,很多雄才大略的六國國君還是逃不開“任人唯親”以及“惜官吝爵”,而顯然秦國沒有這方面的短處。從孝公到嬴政這一百多年時間裏,贏氏公族除了樗裏子之外,相國之位大部分是由列國才俊擔任:衛人衛鞅、魏人張儀、楚人甘茂、魏人範睢、燕人蔡澤等等。

秦國爲何能網羅天下人才?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的影響! 第4張

甚至於爲了強大秦國,秦孝公在發佈“求賢令”之時有“分土”共治秦國之舉,優惠力度如此之大,怎能不叫人動心呢?因而在山東六國不得意的奇才都甘願效命於秦國,外加上“士爲知己者死”的時代特色讓秦國網羅了天下英才。

當然讓權並非是無條件的,一旦其對君權構成威脅,那麼其好日子也到頭了,具體可見商鞅、魏冉等人。

秦國的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了哪些影響?

秦國的人才大部分都是由山東六國引進的,由於對人才的重視改變了秦國積貧積弱的格局,更爲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我們換個角度去看問題:大量的奇才涌入秦國其不單單是幫助秦國奠定了統一的根基也從多方面改變了秦國:

秦國爲何能網羅天下人才?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的影響! 第5張

人才引進以及開發對秦國正面的影響

首先我們來講講大量的人才引進對秦國的正面影響:

健全了“律法”:商鞅變法爲秦國創造了一部“秦法”,毫不誇張的說商鞅創造出的“秦法”成了秦國立國之根基。秦法從各方面約束了秦國百姓之前逞兇壞法的局面。公士的升遷,觸犯了律法的獎懲方向以及稅收等等都可以從“秦法”之中做到有法可依,所以商鞅對於秦國來說是完善了秦國的“法律”。雖然之後爲惠文王所殺,可是秦國的法律卻很好的保留了下來,律法的健全幫助秦國打造了一個戰時法制社會。

思想上改變,改善了百姓私相鬥毆的局面:西北之地和燕趙之地歷來都是出精兵強將的地方,因爲這裏的民風極爲彪悍。不過這種彪悍在之前用錯了地方,商鞅來秦國之前秦國私相鬥毆是秦國積貧積弱的原因之一。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的風貌,秦人充分認識到了:私鬥可恥,公戰有功,這無疑是從思想上改變了他們。

諸子百家學術上的融合:要說人才引進對於秦國文化上沒有改變是不可能的,秦相呂不韋對於秦國來說所做貢獻並沒有商鞅、張儀、範睢等人那般成就,不過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他爲後世留下了一部寶貴的典籍《呂氏春秋》,他是一部糅合了道家、儒家、法家等諸子百家的奇書。呂不韋的“雜家”在筆者看來也是學術上的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思想體系,糅合了百家所長,呂不韋的大膽得以讓六國才俊涌入秦國,故而秦國也取代稷下學宮成爲了當時的文化中心,也體現了戰國末期百家學術融合的時代性。

加強了中央集權:商鞅變法爲何能幫助秦國強大?除了改善思想,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之外也是從側面達到了中央集權的效果,戰國時期威脅君權最厲害的是世卿世族,變法對於衝擊最大的也是他們,這不就等於變相削弱了秦國世族的力量嗎?可見法家三派終究是殊途同歸。而範睢入秦之前,秦國除了有昭襄王之外還有“四貴”,範睢相秦幫助了秦昭襄王驅逐“四貴”,無疑也是幫助秦王加強了集權。

上述種種都說明了,秦國的人才引進對於秦國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當然有利必有弊,這種影響並非全是正面的,其中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

秦國爲何能網羅天下人才?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的影響! 第6張

人才引進以及開發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秦國對人才最大的特點是“求實不求虛”,這和後來的曹操的“求賢令”有類似之處:只要你有才不管什麼出身,什麼身份都可以到秦國一展所長,哪怕你人品上有諸多問題秦國也照收不誤。可以說對人才的大膽任用在帶來正面影響的同時也給秦國帶來了負面影響:

缺乏誠信:“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老子說的這句話說明了“誠信”的作用,然而秦國在一百多年的征伐之中太講究實用性,往往並不注重“信”這個字:比如河西之戰中商鞅誘騙了魏軍主將公子卬,張儀以六裏地詐騙楚懷王破壞齊楚聯盟,白起先安撫趙軍再進行坑殺。這在當時的確收到了奇效,可是留下的後遺症可謂是影響深遠,故而秦國的國祚短暫並非沒有原因。

殺戮過重:秦國被稱爲“虎狼之國”的一個原因便在於他們在征伐之中所早就的殺戮太多,對於秦軍來說,斬殺一個敵軍首級所得到的獎勵是他們難以估量的,而斬殺校尉乃至將帥所得到的獎勵更是豐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豐厚的獎勵讓秦軍在戰場上都變成了一羣亡命徒。戰國時期各國士卒傷亡接近兩百萬,其中有將近百萬人死於白起和秦國士卒的手裏,這固然是當時時代的侷限。不過殺戮過重必然會導致列國對秦國的憎惡以及仇恨,長平之戰爆發的緣由以及邯鄲之戰的血戰都闡明瞭秦國的殺戮在統一天下的大業之中是不得人心的。

刑法過分嚴苛和殘酷:由於“睡虎地秦簡”的出土,改觀了人們對秦法的印象,認爲秦法其實是很公平的。當然這種說法雖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不過未免過於以偏概全:至少秦法嚴苛的確是不可否認的:連坐法之下的秦國百姓綁在了一起,一人偷盜,鄰里之間都要獲罪,說明了其不人性化;太子犯罪,太子太傅便要割鼻,這固然是“秦法”的公正之處。不過不正好從側面說明了秦法的殘酷嗎?一個人缺失了鼻子,對於這個人的身體和心理上是多大的傷害不言而喻的。因而在筆者看來秦法嚴苛的說法並非是抹黑,其自身也有一定的缺陷之處。故而秦國一統天下之後六國百姓無法適應秦國的嚴苛法律,這必然會導致六國百姓的反抗。

秦國爲何能網羅天下人才?人才引進給秦國帶來的影響! 第7張

由於秦國在人才上的重視以及列國對於人才的輕視使很多大才最終涌入了秦國之懷抱,故秦國統一大業是趨勢。不過由於秦國對人才也是一種卸磨殺驢的態度,往往是用完即棄,比如商鞅、張儀、範睢、白起等等都是鮮明的例子。這種做法外加上人才引進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得不說是統一之後秦國國祚不長久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