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文帝本來仁厚,賈誼爲何不能學張居正?

文帝本來仁厚,賈誼爲何不能學張居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賈誼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文帝本來仁厚,賈誼爲何不能學張居正?只因他不懂人性二字!

長安路途遙遠,賈誼卻始終視爲咫尺,即使在離開長安的日子裏,他也時刻關心着長安城中文帝的一舉一動,並且屢屢上書言事,他難道不明白人在長安時自己的建設性意見都無法得到文帝的採納,在遙遠的長沙,他的上述更只能被當作文章供文帝欣賞。

不過賈誼回過長安城,而且是在文帝的力邀下,他得知此消息後非常高興,可惜見到文帝后被問到的第一個問題卻是鬼神,文帝有信仰,如今的話來講就是迷信。賈誼見到文帝時,文帝剛參與了一項關於鬼神的活動,或許他是對這裏面的一些問題存在不解,所以就問了賈誼,賈誼對答如流,在對答後賈誼已經知道,文帝不可能再起用自己了,這是二人最後一次見面,幾年後賈誼死掉。賈誼的死去無疑是他與官僚集團對抗的結果,即使有王室最高成員文帝的賞識,他也終究難以擺脫憂憤而死的命運。

文帝本來仁厚,賈誼爲何不能學張居正?

賈誼死時,那位曾經詆譭過他的文帝寵臣鄧通,正在享受着榮華富貴,鄧通有理由享受這一切,文帝生瘡,他親自用口吸出膿血,而就當時的太子——後來的景帝來到牀前,新農雪泰子萱面有難色,文帝曾讓,相面者爲鄧通,看相者看完後說當貧餓死,文帝大笑:能富通者在我,何說貧?當場就賞賜給鄧通四川之嚴道銅山,特許他私人冶銅造錢,鄧通後來奉旨回到故鄉樂山大渡河開採銅礦,並用以鑄鄧氏錢,一時之間鄧氏錢布天下,文帝死後景帝上臺,這位陰謀家突然想到了當初給父親吸膿血的是因鄧通起,所以千方百計的將其全部家產充公,鄧通貧困而死。

文帝不重用賈誼而用鄧通,這不僅因爲迷信的文帝所做的那個夢,還因爲鄧通不學無術,不會發表與文帝相牴觸的建議,終文帝一朝,鄧通富貴皆有,賈誼與之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而另一位當初曾經對他大肆攻擊的周勃的命運卻與他相近。

周勃是開國功丞,早在高祖皇帝起兵前他就居住在沛縣,周勃高大魁梧卻很少言語,在沛縣他的謀生手段居然是編織,當然這是他的正業,有時候他也會堅持做喪禮的鼓吹手,由此可知這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這跟他高大的身軀形成鮮明的對比,跟隨高祖皇帝起兵後,他幾乎參與了秦末漢初的所有軍事行動,滅秦、楚漢戰爭,平定內亂,防禦匈奴,周勃在軍事上的貢獻頗多,他開創了兩種戰法,一種是急速衝鋒,相當於今天的閃電戰,另一種戰法是圍城打援,圍困住敵人並主力部隊,打擊敵人的援軍。

帝國開創時期武將風雲,所以周勃名氣並不大,但當一個有名氣的武將被高祖剷除後,周勃就脫穎而出了,高祖皇帝駕崩前,所謂“安劉必勃”就是對周勃一個很好的肯定,結果也正如高祖皇帝所言,在呂后歸天后,他是第一個站出來反對諸呂的人,然後是迎文帝入主未央宮,這位老臣在文帝一行到達衛橋時做了一件很讓文帝憤怒的事情,他居然向文帝提出借一步說話,史書對此的記載很含糊。以周勃的個性,他很可能是希望以私人的關係向文帝談一些條件,而這一計謀並沒有得逞,當場被文帝拒絕。

文帝本來仁厚,賈誼爲何不能學張居正? 第2張

在文帝主政期間,周勃被任命爲右丞相。一次,漢文帝問他天下一歲決獄幾何?周勃搖頭,又問:一歲錢穀出入幾何?周勃又搖頭,文帝就冷笑幾聲,然後問左丞相陳平,陳平回答:有主者。文帝問:主者謂誰?陳平回答,陛下即問決獄,責廷尉;問錢穀,責治粟內史。文帝依舊不依不饒:苟各有主者,而君所主者何事也?陳平平靜的回答,主臣。陛下不知其欲向是待罪宰相。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遂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職焉。

文帝對這個回答很滿意,此時周勃卻感到一絲危機,事實上這不僅是簡單的問話,自文帝以前輩的態度入住未央宮,又以和諧爲本,來處理政事與丞相的關係以來,周勃以功臣自居的傲慢心態已表現的很露骨,文帝的這次問話只是想警告他,你不過是一個丞相,你的職責是向我負責,正是在這次問話後,周勃越來越不討文帝的喜歡,在攻擊賈誼的衆人中,文帝獨對周勃提出了建議,也說明了這一點,不久後周勃在文帝無形的壓力下被迫辭去丞相一職,回到它的封國絳。

或許是因爲年紀大而膽小起來,周勃始終覺得周圍都是文帝的人,每逢河東郡郡守、郡尉下鄉巡視各縣抵達絳時,周勃都驚慌失措,恐怕他們負有特別使命對他進行處罰,所以他經常身披盔甲,在家人全副武裝保護下,纔敢出來接見。

這種情況自然會惹人注意,不久後文帝就下達了逮捕周勃的命令,理由是有人檢舉周勃謀反,在獄中周勃神經緊張,對被指控的各項罪行一個字都說不出來,負責審訊他的官員開始對這位失勢的的宰相詬罵凌辱,周勃的家人身明其中玄機,於是重金賄賂審議官員,希望審訊官員能給出幾條明路,審訊官員收人錢財,自然替人消災,就在錄口供用的木簡的背後書寫:由公主作證。這裏的公主指的是文帝的女兒長平公主,此公主在幾年前嫁給了周勃的嫡長子周勝之,公主出面作證,認爲公公不會謀反,周勃的家人又找到外戚薄昭,希望他能說上幾句好話,薄昭將這件事傳遞到了文帝的母親薄太后那裏。薄太后叫來文帝,並且用頭巾摔這個孝子說:周勃除掉諸呂,身懷皇帝玉璽印信,控制北軍重兵,他不在那時候謀反,而今住在一個小封地卻去謀反,天下怎麼有這種怪事兒?

文帝本來仁厚,賈誼爲何不能學張居正? 第3張

文帝原本也沒有想把周勃置於死地,他只是想以這個辦法來警戒周勃的所爲,藉此機會他立即回覆說:我並沒有認定他謀反,已經調查清楚,馬上就釋放。於是派人“持節”赦免了周勃,恢復他的爵位跟采邑。賈誼在周勃深陷監獄中時,曾上書文帝,認爲即使周勃不對,也不該用小小的獄卒來審問,因爲周勃是重臣,刑不可上大夫。周勃是否知道賈誼爲自己求過情,沒有證據證明,但這已經無關緊要,因爲很快賈誼就已經不在人間了。

大漢帝國政治的陰謀在周勃身上再次得到體現,“有人揭發”這種卑鄙的告密者模式居然會被帝國的皇帝所使用,並且屢試不爽,韓信與彭越之死是因爲有人揭發,周勃謀反同樣是有人揭發,帝國政治陰謀不缺乏實驗者,更不缺乏執行者,無論是毒辣的高祖皇帝還是寬厚的文帝,都將這封爲經典,屢屢付諸實踐。賈誼之死與政治陰謀無關,其所以憂憤而死全在於他得罪了大臣們,也就是說,客觀而言,賈誼憂患而死與周勃被抓不是類似事件,賈誼之死與文帝沒有一點兒關係。

文帝是歷史帝國曆史上最有名的寬仁之君,他不但節儉,從他對賈誼的態度上也能看出他的仁厚來。吳王詐病不朝,他聽從別人的建議賜以視爲一種榮譽的几杖進行慰問,即使是在羣臣力諫的情況下,這位皇帝也沒有放棄他的慰問。有大臣犯有受賄罪被查出來,他非但沒有責罰,反而更加賞賜金銀財帛,令其自省。這雖然違反法治的原則等問題,作爲一個活生生的人而言,其仁厚的情感已無可置疑,在對待百姓上,有不利於百姓生產生活的規定,他都予以廢止,以利民宿,無論是對賈誼的諷刺還是對其他大臣不客氣的言辭問題都一笑了之。

在這裏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一個問題,賈誼爲什麼不成爲鄧通,不但可以得到富貴,而且能避開朝臣的糾纏,賈誼不是不想成爲鄧通,而是鄧通這條路實在很狹窄,鄧通能走上這條路來已經是千古奇才。

大漢帝國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皇室,另一部分是朝臣羣體,皇室裏最具權威的是皇帝,而事實上真正有實力的應該是後宮,包括太后、太皇太后以及衍生出來的各種裙帶關係,大漢帝國的朝臣羣體因爲實力關係而傾向於保守,但他們一致對外的決心卻從不保守,賈誼就是他們鬥爭的犧牲品,而鄧通表面上是文帝的寵臣,實際上已經融進了皇室中,他已經成爲皇帝最高成員文帝的親戚,文帝一朝,也只有鄧通才能做到這一點,賈誼做不到這一點,是因爲文帝始終把他看作是普通的臣子,朝臣與皇帝是最基本的是合作,但偶爾也有對抗,當朝臣在與皇帝的對抗中處於下風時,他們自然會尋找皇室的其他成員尋求保護,周勃後來之所以能出獄,皇室成員出力不小。

賈誼爲什麼不能走這條路?他是否可以效仿1000多年後明帝國的張居正與後宮和皇帝的寵臣打好交道,繼而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事實上這無異於天方夜譚,且不說賈誼的性格孤傲不需人助,只從皇室政治而言就絕不可取,無論是文帝還是其他皇帝都有人性的一面,最有精力最有理想的皇帝,都不可能每日把自己沉浸在朝廷政事日裏,文帝的寵臣鄧通,無疑就是帝王處理政事之外的一個很好的消遣,能走上鄧通這條路的人必定是一個有趣的人,而不是一個滔滔不絕的政論家,帝王在有臣子們爲其出謀劃策的同時,也必須要有人爲其帶來歡樂和消遣,賈誼是前者,鄧通則是後者,身爲忠誠的臣子,其所倡導的種種爲政方略不能容於當時皇帝的爲政範疇,其失敗自然在所難免。

文帝本來仁厚,賈誼爲何不能學張居正? 第4張

多年以後,無數文人都對賈誼給予了深切的哀思,然而這種哀思不但毫無意義,還使得賈誼成爲懷才不遇的代名詞,政治家王安石則是一個清醒的人,他認爲賈誼的一部分方略已經被文帝採納,後人之所以把賈誼幻化成懷才不遇的典型,全是因爲賈誼的多爲,因爲其提出的方略太多,其被用的那些已經被刻意的虛化掉。

但即使是王安石也不得不承認,賈誼的諸多政治方略,即使不能容於當時的大漢帝國,也將榮於後世,說的誇張一點,賈誼無疑是是大漢帝國和平崛起時期一道不可磨滅的星痕,它既有經國的才略又有經國的赤誠,這種優秀的品質將會在以後的帝國歲月裏激勵着無數的政治才幹爲帝國嘔心瀝血,很多人一廂情願的相信,賈誼的名字已經變成了經國大體的四個字,無論如何只有33年歲月的賈誼都不只是一種符號,它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大漢王朝和平崛起時期扮演着一個不可缺少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