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擁有諸多猛將在側的李密,爲何他領導的瓦崗軍那麼快就走向覆滅了?

擁有諸多猛將在側的李密,爲何他領導的瓦崗軍那麼快就走向覆滅了?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李密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隋煬帝楊廣曾用“個小兒視瞻異常,勿令宿衛”來形容李密,而李密作爲隋末魏國政權建立者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既然李密能讓他人忌憚萬分,那擁有數十萬兵馬,甚至還有秦瓊等多員猛將在側的他怎能讓辛苦建立起來的瓦崗在兩年之內就走向覆滅呢?

無心朝政的佛系之人

李密出生於遼東李氏一族,家中歷代在朝堂之上位高權重。正所謂虎父無犬子,李密自小便是一個文武全才,熟讀《史記》、《孫子兵法》等各類書籍,融會貫通古今文化,尤爲擅長策劃謀略。

志向遠大的他無心官爵,曾立下誓言一定要以救世濟民爲己任,行善天下。

隋朝大業初年,適齡的李密世襲官爵之位,前來拜見隋煬帝。楊廣也是個慧眼識珠的皇帝,在萬人儀衛之中一眼就關注到雙目澄澈且額銳角方的李密。

楊廣在詢問親信宇文述知曉李密之後,當即便對李密在宮中任職的事情有了不滿,雖然宮中是培養賢才之地,但楊廣認準李密會給他的皇位造成很大的威脅。數年之後,楊廣的猜測也確實應驗。

宇文述也是個懂得察言觀色之人,便私下和李密約談,認爲李密是個“賢人”,不適合在繁瑣複雜的宮中,容易被“埋沒”。

擁有諸多猛將在側的李密,爲何他領導的瓦崗軍那麼快就走向覆滅了?

李密一聽此話,頓時開心萬分,便稱病辭官,隱居深林之中專心致志的研習書籍去了。

與楊家人的不解之緣

俗話說“英才少年無處藏”,即使李密已經隱居到了深山老林之中,還是會有些志趣相同的人因緣分相遇——越國公楊素外出遊歷時偶遇李密,跟了一路來到了李密的小茅屋之中。

李密識得楊素,連忙以禮相待,楊素便藉機和李密聊起了文史之道,楊素還頻頻對兒子楊玄感稱讚李密的氣度以及學識無人能匹及。

大業九年,此時的隋朝已經民怨四起,百姓生活苦不堪言,不少手握重兵或是位高權重之人策劃起兵謀反。

適逢楊廣前往高句麗徵兵討伐,命越國公之子楊玄感前往管理軍用運輸,楊玄感想到父親當年稱讚過的李密,便情人暗中將其接到了長安,請求他助自己一臂之力。

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李密本不想參與政事,但奈何百姓已哀聲哉道,自己已經無法救濟天下所有窮苦之人,唯有助賢明之人改朝換代才能改變局勢,便藉着楊素以往與自己的交情答應了楊玄感的請求。

顛沛流離的保命人生

但楊玄感與其父的爲人處世大相徑庭,不僅剛愎自用,而且自負心理極強。

完全聽不進去李密高深的逆向思維,將李密以退爲進的上策認定是下策,屢次不予執行,反而重用隋朝的戰俘韋福嗣。

擁有諸多猛將在側的李密,爲何他領導的瓦崗軍那麼快就走向覆滅了? 第2張

在連勝幾場之後,楊玄感更是以爲百姓以歸屬於己,天下也已所屬於他,最後導致連帶自己的一行人全部被捕。

在用巧計逃脫之後,李密化名劉智遠逃亡淮陽郡,以教師身份招納學徒。

白日李密就用教書來還錢度日,晚上就愁思好友楊素沒能養好楊玄感。

文學家常以文抒懷,李密在百感交集之下作的一首《淮陽感懷》的五言詩卻被爲了賞金的百姓舉報給了官兵,李密無奈再次潛逃。

投筆從戎論戰事

東躲西藏了幾年,李密基本沒過過幾天安生日子,而隋朝也早已不得民心。

李密分析局勢得出結論——遼東的精銳部隊所剩無幾,突厥的隋朝的關係也早已冰凍,剛好是起兵奪權的大好時機。

在他得知朝廷將自己列爲了“一級通緝犯”之後料定會有人爲了高額賞金舉報自己,便前去說服土匪頭子翟讓與自己一起起兵造反。

李密此舉剛好與翟讓不謀而合,翟讓雖然早有此心,但無奈自己只是個粗人沒什麼文化便一直敢想不敢做。

兩人便開始密謀造反,翟讓負責在本地聚攏壯士,李密則負責四處遊說各地民衆義軍,歸順集合了衆多的“敢死隊”。

與楊玄感不同,翟讓對文韜武略兼備的李密爲尊幾乎是言聽計從,無論大事小情皆由李密分析定奪。

在連打了好幾場勝仗之後,翟讓更是將李密視爲自己的心腹,甚至將單獨的一支隊伍交給了李密統領。

之前的瓦崗軍其實只是一窩以盜竊爲生的土匪窩,都是一羣沒文化的粗人,絲毫沒有紀律可言。

而李密以自己的以身作則的先行者,凡事都先考慮部下。

擁有諸多猛將在側的李密,爲何他領導的瓦崗軍那麼快就走向覆滅了? 第3張

軍隊的訓練嚴謹,作風日漸優良,每人都對他是忠心耿耿,從心底中尊重他。

在幫助翟讓將曾經的死敵張須陀斬殺戰場之後,李密成功的收復了投降的隋朝將軍裴仁基,並且得到了秦瓊和羅士信這兩位忠心的猛將的歸順,一舉拿下了當時隋朝儲物最多的糧倉,同時也佔領了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區,衆多士兵加入瓦崗軍。

就這樣,李密部下的幾萬瓦崗軍用了不到一年便發展成爲了全中原最強的數十萬武裝軍隊。

魏公登基,埋下了瓦解的伏筆

翟讓對統領之位其實是毫無興趣的,出身低微的他自知只是大字不識一個的文盲,沒有李密的幫助根本不可能衣食無憂,於是將瓦崗軍總首領的位置讓給了李密。

大業十三年,李密正式登基成爲了“魏公”,尊翟讓爲上柱國,仿製隋朝設立了朝官制度。

雖然百姓對貴族出身的李密非常尊重,但是瓦崗軍大部分還是當年跟隨翟讓的一羣土匪,他們只認人不認地位。

即使是翟讓主動退位,但軍中還是流言蜚語橫生,以翟讓爲主的衆士兵都表示不願意對一個外人俯首稱臣。而以李密爲首的新士兵則與其形成了明顯的陣營分化,兩派力量嚴重不合,瓦崗軍軍心日漸不穩。

對翟讓忠心耿耿的部下一直在尋找機會“幫助”翟讓重新掌權,於是處處給李密製造麻煩。

李密雖然對此視若無睹,但是心中卻早已伺機而動。

擁有諸多猛將在側的李密,爲何他領導的瓦崗軍那麼快就走向覆滅了? 第4張

因爲翟讓在部下的挑唆之下得罪了李密的心腹,李密便將翟讓一行掌握大權之人盡數斬殺,此舉更是激化了瓦崗軍新舊士兵的矛盾。

成也李密,敗也李密

攘外必先安內,而一個軍隊存在的根基也是軍心。而在翟讓退位李密登基之時瓦崗軍分崩瓦解的炸彈便已經被埋下,瓦崗軍幫派逐漸分化嚴重,內訌頻起,等到李密斬殺曾經對他有知遇之恩的翟讓之時,炸彈被轟然引爆。

古語有言——月盈則虧,杯滿則溢,從前那個團結一致共鬥外敵的中原最強瓦崗軍就這樣不復存在了。

如果翟讓和李密都能在做事之前再多一點考慮,那一切是否都會不一樣?

人生向來沒有如果,而瓦崗軍的興衰也證明了果真是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