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瓦崗五虎分別是那五個人 瓦崗寨現在在什麼地方

瓦崗五虎分別是那五個人 瓦崗寨現在在什麼地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竇建德起義軍在河北蓬勃發展的時候,另一支起義軍也在河南崛起,這就是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

翟讓是東郡韋城縣(今河南滑縣東南)人,原來在東郡當一名小司法官,因犯法被下獄判了死刑。看守他的獄吏叫黃君漢,知道翟讓是條好漢,便把他放了出來。翟讓逃回家鄉準備起義。韋城縣東南有個叫瓦崗的地方,瓦崗寨現名爲:瓦崗寨鄉,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浚縣最南部,緊接新鄉地區,那裏地形複雜,林木茂盛,便於活動。

瓦崗五虎分別是那五個人 瓦崗寨現在在什麼地方

翟讓便帶着哥哥翟弘、侄子翟摩候等人上了瓦崗,召聚破產農民,舉起了反抗大旗。同郡有二個壯士,一個叫單雄信,一個叫徐世勳。單雄信善使一杆馬架,出神入化,有萬夫不當之勇,後來被人稱爲“飛將軍”。徐世勳不但武藝高強,而且足智多謀。二人各帶領一部人馬加入了義軍,成爲翟讓的得力干將。

不久,翟讓採納徐世劫的建議,到榮陽(治今河南鄭州)、樑郡(治今河南商丘)之間活動,那裏有運河流過,義軍搶劫官府與富商大賈的過往船隻,資糧豐足,隊伍不斷壯大。大業十年(614年),楊素的兒子楊玄感趁在黎陽督運糧草之機起兵反隋,但因不聽謀主蒲山公李密的計策,不久便被隋兵攻滅。在這期間,翟讓的隊伍乘機迅速發展,成爲河南義軍中最強大的一支。

有一天,濟陰縣義軍首領王伯當帶着李密來見翟讓。原來楊玄感失敗後,李密也在逃亡途中被捕,但他用重金賄賂押送兵,在一次夜宿時鑿牆逃了出來,輾轉來到河南,在起義軍中四處遊說,最後見瓦崗軍力量最強,便由王伯當引薦來投翟讓。李密出身官僚家庭,熟讀兵書史冊,有過人的文韜武略。他見河南衆多義軍各自爲戰,容易被各個擊破,於是說服附近許多小股義軍歸於翟讓旗下,瓦崗軍勢力進一步壯大。

瓦崗五虎分別是那五個人 瓦崗寨現在在什麼地方 第2張

李密又趁機鼓動翟讓說:“現在皇上昏暴,百姓怨怒,就和當年劉邦、項羽奮起滅秦的時候一樣啊。足下有雄才大略,加上士馬精強,完全可以席捲二京(長安、洛陽),滅掉隋國啊!”翟讓造反是爲了活命,至多不過是佔山爲王,根本不會想到打天下當皇帝,聽完李密的話自嘆不如,對李密漸漸敬重起來。

瓦崗寨五虎將,飛虎將秦瓊、猛虎將邱瑞(來揭祕吧注:邱瑞在林陽關陣亡後,猛虎大將軍變成羅成)、雄虎將王伯當、螭虎將程咬金、烈虎將單雄信。

不久,李密獻策攻佔榮陽外圍諸縣,以便養兵積穀,待機進取。隋煬帝派榮陽通守張須險前來討伐。張須陸袋勇善戰,靡下又有猛將秦瓊(叔寶)與少年英雄羅士信,曾經屢次打敗河南義軍。翟讓一得到消息,害怕得要率衆躲避起來,李密卻信心十足地說:“張須險有勇無謀,又驕又狠,我一戰便能擒殺他。你只管列陣迎戰好了。”

翟讓見李密胸有成竹,便依計行動。張須陸向來礁不起翟讓,結成方陣大張旗鼓前進。翟讓一交戰就敗下陣去,張須隨揮兵追擊,一直追到十里以外的大海寺北面。突然,寺北樹林中衝出一支人馬,擋住去路,正是李密所帶伏兵。與此同時,翟讓撥馬回軍,與王伯當、徐世勳等人一齊殺來,把張須陸團團圍住。張須隨左衝右突,最後被斬殺,秦瓊、羅士信只好下馬投降。於是,隋兵聞風喪膽,義軍威聲大振。

瓦崗五虎分別是那五個人 瓦崗寨現在在什麼地方 第3張

第二年二月,李密又獻計攻下隋朝的大糧倉洛口倉,開倉放糧,在饑荒中艱難掙扎的農民紛紛前來取糧,一路上熙熙攘攘,絡繹不絕。留守東都的隋越王楊侗派大將劉長恭率領一萬五千精兵來奪糧倉,在石子河西排下綿延十餘里的長蛇陣。李密又重施誘敵設伏之計,一舉擊潰長蛇陣,殺死大半隋兵,繳獲大量軍械物資,義軍勢力更加強盛。

當時,社會上流傳着楊氏將亡、李姓將興的歌謠。翟讓迷信天命,又見李密的才能遠遠勝過自己,便主動讓賢,推舉李密爲首領。李密早在等着這一天,也不推辭,安然坐上義軍頭把交椅,號稱魏公,設置元帥府,拜翟讓爲司徒、東郡公,任命單雄信、徐世勳爲大將,讓秦瓊、羅士信及程咬金(知節)等猛將分統八千精銳內軍,其餘將士也都量才授職。

義寧元年(617年),李密先後攻下回洛、黎陽二大糧倉,那時水災嚴重,餓俘遍野,饑民們扶老攜幼前來就食,踊躍加入起義軍,瓦崗軍急劇增加到數十萬人。李密在攻佔回洛倉後就進逼東都,隋煬帝急忙調遣鎮壓江淮義軍的守將王世充等率領精兵前往救援。

王世充氣勢洶洶地進攻李密,但先後在洛口倉、石子河被李密打得大敗。由於起義軍節節勝利,李密漸漸驕傲自大起來。翟弘等一些起義軍元老很不滿,紛紛鼓動翟讓從李密手中奪回大權。翟讓講義氣顧大局,一笑置之。李密心胸狹窄,痛下殺手,在宴會上謀殺了翟讓兄弟及其一些親屬親信,把徐世勳也砍成了重傷。這次內江雖然很快平息了,但嚴重破壞了起義軍內部的團結,也大大損傷了李密的威信,許多義軍將士認爲李密忘恩負義,軍心開始渙散,埋下了嚴重的隱患。

此後,李密與王世充在東都附近展開了拉鋸戰,前後打了七十多仗,李密勝多負少。到了武德元年(年)七月,在江都殺死隋煬帝的宇文化及率軍北返到東郡(治今河南滑縣東南),因缺乏軍糧,猛烈進攻郡西南徐世勳守衛的黎陽倉。李密只得暫時與東都講和休戰,全力去救黎陽倉,在童山經過一番血戰,擊退了宇文化及,但部下曉將銳卒也有不少傷亡。

王世充抓住這個機會,率領二萬精兵,與起義軍在鄺山展開決戰。李密戰敗,想去投奔手握重兵駐守黎陽的徐世勳,但他身邊的親信們怕徐世勃記恨當年被打成重傷的事。李密不敢再去黎陽,只好奔到河陽(今河南孟縣南),與從金墉城撤退的王伯當匯合在一起,準備佔據當地再圖進取。不料衆將已經破膽,完全喪失了鬥志,又不同意。

李密悔恨交加,拔劍要自殺,幸好被王伯當攔住。最後,李密想到當年李淵推崇過自己,便帶領一同逃出的二萬義軍西奔關中,投降唐朝去討官做。來揭祕吧認爲徐世勳是個顧全大局的義士,如果李密投奔黎陽,完全可以重整旗鼓東山再起,可惜他最終選擇了投降唐朝的錯誤道路,結果葬送了起義大業,使轟轟烈烈的瓦崗起義歸於失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