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三公九卿制度是怎麼產生的?秦朝丞相的職責至少有哪幾個方面?

三公九卿制度是怎麼產生的?秦朝丞相的職責至少有哪幾個方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2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王朝在創立皇帝制度的同時,還總結了戰國時期各國的官僚制度,並對其進行了取捨,建立起了一整套爲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國家服務的中央職官體系,即三公九卿制度。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三公,一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但實際上,秦朝設的是丞相、國尉、御史大夫。漢代,國尉才被改稱爲太尉。

丞相制度是秦代中央官制的核心。“相”作爲一個官職出現得很早,但直到戰國末年,它才成爲“百官之長”,被稱爲相國或邦相。戰國時代,秦武王在秦國設立了丞相,樗裏疾、甘茂即是秦秦武王的左右丞相,此後秦國一直設有丞相。秦統一後,正式確立了丞相制度。

丞相制度建立後,世卿世祿的選官制度被徹底廢除,中央任免官僚的權力由皇帝和丞相掌控。這樣一來,丞相制度一方面抑制了貴族專權,中央集權得到加強;但另一方面,宰相成爲制約皇權的重要力量,又成爲不利於中央集權的一個因素。因此,在此後的中國歷史上,圍繞皇權和相權的鬥爭就從未停止過,直到明代,朱元璋索性廢除了丞相,這一斗爭才得以終止。

三公九卿制度是怎麼產生的?秦朝丞相的職責至少有哪幾個方面?

秦代的丞相權力十分大,他總攬全國政務,輔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上至天時,下至人事,掌丞天子,助理萬機,一切國家大事,都要丞相過問。秦代文書流傳下來的較少,在秦朝短短的十五年裏,見於史書的曾擔任秦朝丞相的就有王綰、李斯、馮去疾等五人。從現有記載來看,秦代丞相的職責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爲國家推薦人才,幫助國君選賢任能。例如,李斯能夠進入秦國中央,就是依靠當時任秦國丞相的呂不韋的推薦。

第二,領百官議事,上奏皇帝。古代沒有今天這樣發達的交通和通訊手段,凡事都要幾個人坐在一起來商量。丞相就是會議的組織者,凡有軍國大事,丞相就要召集有關官員,商量事情的處理辦法。會議結束後,丞相須將會議的結果上奏皇帝,並和皇帝商議、斟酌,共同決定最後的處理意見。例如,嬴政讓百官議定自己的皇帝稱號時,就是由丞相召集百官進行討論的。

第三,監察和彈劾百官。趙高任丞相時,彈劾李斯及其子李由謀反,就是在行使丞相監察、彈劾百官的權力。

三公九卿制度是怎麼產生的?秦朝丞相的職責至少有哪幾個方面? 第2張

第四,主管郡縣上地方官員的考覈並對地方官員進行審計。

秦代是丞相制度的開創時代,也是丞相權力最大的時代,還是丞相最忙碌的時代。因此,當時的丞相都設有丞相府,丞相府上有一個集體班子,來幫助丞相出謀劃策和處理政務。

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史料,秦代丞相府具體的內部設置如今已不得而知,人員組成情況也無從知曉。但從李斯的經歷來看,當時的丞相府是至少有舍人和長史這兩個官職設置的。從漢代的情況推測,秦代的丞相府很可能還有丞相少史、東西曹掾、主簿、令史等官員設置。

丞相是秦朝的百官之首,丞相之下,就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一個相當於副丞相的職位。《漢書》記載:“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掌副丞相。”御史大夫雖然是副丞相,但他比丞相還要忙得多。

御史大夫這一職位起源於御史,御史一般都是皇帝的親信。因此,御史大夫設立後,其職責就相當於最高祕書,皇帝有許多事務都是直接交給御史大夫辦理而不經過丞相。例如,秦始皇求仙問藥期間,方士盧生等人欺君,畏罪潛逃,秦始皇就是派御史大夫追查此事。秦始皇三十六年,秦帝國的東郡發現了“始皇死而地分”的石刻,秦始皇也是派御史大夫前去追查。

可見,御史大夫是一個既要輔助丞相處理政務,又要幫助皇帝處理許多皇傢俬密事務的職務,職權十分重大,要處理的事務也很多。漢代有人曾說御史大夫“任重職大,非庸才所能堪”。具體來說,御史大夫的職責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爲皇帝起草各類文書。御史大夫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祕書,因此,這些文案類工作大多由御史大夫來做。

三公九卿制度是怎麼產生的?秦朝丞相的職責至少有哪幾個方面? 第3張

第二,處理皇帝交待的各種臨時事務。除了祕書的角色外,御史大夫還扮演着秦帝國“救火隊員”的職責。帝國境內哪裏發生了突發事件驚動了中央,一般都由御史大夫前往調查。

第三,監察、彈劾、考覈百官。御史大夫被稱爲副丞相,自然是擔負有和丞相相同的職責。秦代的御史大夫和丞相一樣,也有責任對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官吏進行監督、考察和彈劾。

第四,掌管國家圖書、密檔和各類法律條文。這一職責,相當於集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檔案情報處處長和大法官於一身,可見御史大夫的權力之大、職責之重。

御史大夫和丞相一樣,也有自己獨立的御史大夫府,此府與丞相府在秦漢時被並稱爲“二府”。

丞相和御史大夫,都是主管中央政治的權臣,軍事上的事務大多由作爲三公之一的國尉處理。

秦朝的國尉,相當於現在的最高軍事顧問之職。秦代的國尉都是由能征善戰或運籌帷幄的將領、軍師來擔任,例如白起、尉繚等,都曾出任秦國國尉。

秦始皇發動統一戰爭期間,戰事十分頻繁。始皇作爲全國最高的軍事統帥,負責將帥的任免,主持各類軍事會議並決定軍事戰略。這些龐大複雜的系統性工作,並不是始皇以一人之力能完成的。其背後的智囊集團,就是以國尉爲首的一批傑出軍事人才。

但是,秦代只是形成了三公九卿制度的雛形,它並不完善。三公在秦代時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丞相級別最高、位尊權重,是國家權力運行的核心。御史大夫的地位也很高,權責也很重,但權力和待遇都要在丞相之下。國尉的地位就更低了,御史大夫是皇帝的總祕書,而國尉實際上只是皇帝的軍事祕書。這種情況在秦代和漢代前期十分明顯,漢代後期三公的地位才漸漸變得平等,三公九卿制度也變得更加完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