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扶蘇因爲一封詔書就自殺了,這是否合理?與李斯有什麼關係?

扶蘇因爲一封詔書就自殺了,這是否合理?與李斯有什麼關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李斯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史記李斯列傳》:扶蘇爲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爲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根據史記的記載,趙高、李斯在明確要扶持胡亥登基之後,爲防止再生變故,假借始皇帝之名,以扶蘇“爲人子不孝”、將軍蒙恬“爲人臣不忠”爲由,賜二者自殺。

面對突如其來的“催命”,扶蘇沒有反抗的意思,只是“泣,入內舍”,躲進自己私領空間哭起來。不過在外征戰多年,同時常年位居朝堂高官的蒙恬產生了疑惑,他的認知中,不認爲秦始皇會殺自己和扶蘇。

扶蘇因爲一封詔書就自殺了,這是否合理?與李斯有什麼關係?

爲此蒙恬特意走到扶蘇面前進行了剝繭抽絲般的局勢分析。

《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衆守邊,公子爲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

在蒙恬的眼中,秦始皇這麼謹慎的人,甘願把北邊30萬秦國百戰精銳拿給扶蘇監軍,就是對扶蘇實打實的信任,要知道在政治鬥爭中,不管局勢再如何瞬息萬變,軍隊這個拳頭握得越死,往往就是勝利在握。

所以自稱秦始皇使節的人一來就扣帽子,讓扶蘇自殺根本不符合情理,因而扶蘇有必要覈實一下。

《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

不過扶蘇沒有聽進去,毅然選擇赴死,以自己死,鳴自己對父親的忠誠。

面對扶蘇的這個選擇和造成的結局,很多歷史愛好者產生了大大的問號?扶蘇有監軍數十萬大軍的權力,同時在場的領軍將軍明確暗示效忠他,怎麼可能就僅僅只是一封詔書,就能讓他自殺了,不合理情理,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不合理?是因爲把角度侷限了,在探尋這段歷史的時候,很多人在很長時間裏,是把重點放在了賜死趙高的詔書和這個行爲本身上,殊不知環境纔是影響一個人判斷的關鍵。

扶蘇因爲一封詔書就自殺了,這是否合理?與李斯有什麼關係? 第2張

扶蘇他選擇死是必然,在君父價值觀的古中國時代,他要留美名,絕無它法。而造成扶蘇有這樣選擇的,不是詔書本身,而是趙高、李斯耍的一個小動作。

《秦始皇本紀》丞相斯爲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祕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

秦始皇死後,趙高、李斯不但沒有及時對外公佈,甚至還特意營造出了“百官奏事如故”的場景。

因而從趙高、李斯努力掩蓋可知,扶蘇在拿到要他死的旨意時,並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已經死了,對旨意的判斷也是停留在立太子這件事上,而不是遺言。

如此一來,在扶蘇眼裏,父親要殺他是合情合理,且他必死的理由,跟他手中那30萬大軍密切相關。假如胡亥被立爲太子,那麼對他威脅最大的就莫過於扶蘇和他手中的軍權,

一旦秦始皇去世,理論上若扶蘇若不服胡亥登基,那麼分分鐘種大秦帝國就會陷入內鬥。所以秦始皇在決定胡亥爲太子後,一定會趁着自己還活着,可以掌控局勢、一言九鼎之時把扶蘇剷除,畢竟作爲皇帝的嬴政,他的江山永固高於一切,親情往往很脆弱。

扶蘇因爲一封詔書就自殺了,這是否合理?與李斯有什麼關係? 第3張

人走茶涼,讓扶蘇自殺的旨意必需要在秦始皇還活着時纔有效果,否則扶蘇就算不認也不會有道德上瑕疵,畢竟一張紙上的字,往往想怎麼寫都可以哦!公信力是信則好,不信則廢紙。

《秦始皇本紀》……行,遂從井陘抵九原。會暑,上轀車臭,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

這不,當秦始皇的屍體開始腐爛,皇帝座駕發出異味後,李斯、趙高甚至緊張、連忙拿鮑魚來蓋味。

對於此時的趙高、李斯來說,捂住秦始皇沒死,就是守住自己的榮華富貴、爭取讓自己活下去的機會。扶蘇手中那30萬大秦最精銳的士兵可不是吃蔬長大,這羣人中有很大部分人,不但參與滅六國,還在北方草原打的遊牧騎兵抱頭鼠竄。

扶蘇錯估了老爸還活着……“蝴蝶”了秦國的二世而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