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所謂的勾追是什麼?它在宋代主要出現於哪兩類情形?

所謂的勾追是什麼?它在宋代主要出現於哪兩類情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謂“勾追”,在宋代主要出現於兩類情形:一是指地方賦稅事務的追討執行,一是指涉及刑獄事件的追捕。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與前者相關,對於歷年賬目的磨勘覈對、鉤稽考索,會稱爲“勾追照驗”;稅務過期催徵,即是“勾追催稅”,通常要靠強制推行。

所謂的勾追是什麼?它在宋代主要出現於哪兩類情形?

地方上各類“勾追取勘諸般官司綰系不了事件”,歷來是令官員們頭疼之事。地方財賦及商稅等項事務中,壓榨催逼實爲常態,歷來有許多“無名收稅,非理勾追”;能夠做到“百姓納稅不勾追”者,頗爲鮮見。

北宋末年,李元弼在其《作邑自箴》中,諄諄提醒知縣事的地方官員們,針對不同事項應該及時出榜,告諭民庶。

其中,有涉及“夏秋稅起催”的榜文,榜文充滿了曉諭利害的告誡之語,勸誘百姓們說:“稅物終須要納,若候官中勾追,已是過時,猝難辦集,轉見費力。”

在刑獄案件方面,傳喚證對、督拿拘捕相關人等到案,都稱爲“勾追”。

各類獄案中,勾追幹證的情形十分普遍。有些地方官司操辦的項目,也會特令勾追。

總體上講,勾追受到一定的權限制約。尤其是牽涉職能部門及官僚身份者,根據蘇轍的說法,會有“申勾”(申稟上司,獲得允准方能勾追)、“直勾”(直行勾追)等區別。而在地方官府面對基層民庶之際,往往有反覆無盡的勾追,造成的騷擾枝蔓、禁系淹延,在當時帶來嚴重的社會政治弊端

南宋中後期的地方勾追事務,時而稱作“入匣追索”、“入匣催追”或“匣追”。這便是當時常用的勾追催辦方式,是以追討文移入於“匣”中,發遣督辦。所謂“匣”,正予人以專事(專案)專辦的印象。

南宋中期虞儔所做《觸事》詩,讓我們看到“匣”與賦稅催科的關係,看到匣追公事對於地方的紛擾:

所謂的勾追是什麼?它在宋代主要出現於哪兩類情形? 第2張

綠匣何煩至,黃衣尚有云。催科寧是拙,稼穡亦良勤。

當念溝中瘠,難專柱後文。誰令公喜怒,雁鶩政紛紛。

刑獄專案的文檔,會存入專匣;勾追案犯證佐的帖文,也置於匣內遣送。《名公書判清明集》中,多處提及“入匣”、“匣帖”、“匣追”等,凡此種種,都涉及到當時通行的斷案勾追方式。

下層向上司申繳報應牌匣,皆需費用。劉克莊在彈劾信州守臣虞曾的文字中說,他曾瞭解過弋陽貴溪二縣的“辦繳牌匣事例錢”:見得貴溪自今年正至九(月),計支過申繳牌匣官會八萬二千九十貫;弋陽自今年四月至七月,共支過申繳牌匣並本州島吏卒事例錢七萬六千六百六十三貫。皆在解發經常之外,並是以催到二稅,那移供應。蓋賂一專人則千緡,繳一銀牌則三百二十千,青袋則二百一十千,紫袋則一百五十千,朱匣則二百五十千,又有銅限、歷限,色目不一,皆有定價。來如風雨,一刻不可違,一文不可欠。牌匣之費,本來就是基層部門的沉重負擔;加以上級主管官員動輒發遣牌匣,甚至藉機盤剝,使得“牌匣之費多於經常(費用)”。

黃震也曾說,“本司牌匣之費,聞近百千;分司牌匣之費,過八百千”。也正因爲如此,“近年諸司事無大小皆是遣匣,一日之間駢至者以十數”,使基層不堪應對。附着於溝通手段之上的不菲費用,成爲日常溝通過程中的突出障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