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王莽六書之繆篆簡介:漢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種篆書體

王莽六書之繆篆簡介:漢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種篆書體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謂繆篆,是漢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種篆書體。王莽六書之一。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記新莽六書稱:“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形體平方勻整,饒有隸意,而筆勢由小篆的圓勻婉轉演變爲屈曲纏繞。具綢繆之義,故名。清代桂馥《繆篆分韻)則將漢魏印採用的多體篆文統稱爲“繆篆”。亦稱“摹印篆”。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王莽六書之繆篆簡介:漢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種篆書體

繆篆概述

漢印的字體,有繆篆、鳥蟲書和隸書三種。繆篆是主體,佔了絕大多數;鳥蟲書只用於少數印章;隸書僅見於陪葬用的石印。

繆篆是漢王莽時期所定六書(古文、奇字、小篆、佐書、繆篆、鳥蟲)之一,爲漢初沿襲秦書八體之一的“摹印”,故又名摹印篆。

清代謝景卿《漢印分韻》序曰:“秦書有八體,五曰摹印。漢時有六書,五曰繆篆。所以摹印也、繆篆固別有一體,屈曲填密,取糾繆之義,與隸相通,不盡與《說文》合。其損益、變化具有措意,不可磨滅,章法配合渾穆天成,不可思議。嗜古之士 寶焉。”

繆篆的起源

繆篆是在秦代“摹印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摹印篆”略異於周時的金文和石刻文字,它在田字格或日字格之內,爲把形體適應具體的需要,多趨方整和比較均勻,有時甚至採取挪移的方法以便安排,但稍粗放一些。

西漢初期的印章文字基本上繼承了這一體勢,而日益向結構勻稱和線條圓轉方面發展,乃至雖無框格,大小平整變可齊同,其字體綢繆屈曲,筆劃飽滿,到了新莽時,便冠以繆篆之名了。

這時,一些印章的作者,每字往往以橫筆或豎筆各六畫組成,或接近於六畫之數,只要不礙於辨識,或省或增,務求勻密有致辭。戴侗在《六書故》中說:“凡字有從多而省者,趨於巧便也;有從省而多者,趨於巧繆也。”東漢之後,這一趨向愈來愈有所發展。

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依然沿用這一體系,很少有變動,直到隋代,因絹紙的廣泛使用,印章形制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入印文字於是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不復爲繆篆了。

繆篆的特點

繆篆的基本筆畫

楷書的基本筆畫有點、橫、豎、撇、捺、折、勾、提等所謂永字八法,隸書筆畫雖不如楷書變化豐富,其基本筆畫也有點、橫、豎、撇、捺、折、波、挑等數種。小篆的筆畫線條變化極多,但常用的卻較少,只有橫、豎和各種折畫及對稱弧筆,繆篆的基本筆畫則更簡便,只有橫畫、豎畫和折畫,此外,有時還有疊畫、弧筆和斜筆等。

繆篆的結構特點

繆篆的結構特點有五:一是方,方即字形方整,二是平,平即橫平豎直,三是均,均即筆畫均布,四是疊,疊即線條摺疊,五是滿,滿即是充滿頂格。

繆篆的章法佈局

王莽六書之繆篆簡介:漢代摹制印章用的一種篆書體 第2張

漢印中官印多爲正方形,官職低的用長方形,稱“半通印”。私印有正方、長方、圓形或其他形狀。印文字數不同排列形式也因字而異,排列順序錯綜複雜,常見的繆篆章法佈局一般爲自上而下,從右至左。

繆篆的藝術價值

歷代篆刻繆篆體系

入印之文字,大體有三類;一爲大篆,字形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此以先秦古璽爲代表;二爲繆篆,字形方整,線條多平直,此以漢印爲代表;三爲小篆,字形圓整,線條圓轉,此以元圓朱文印爲代表。其中尤以繆篆體系最具代表性。

明代由於發現花豹石可爲印材,導致文人篆刻興起,自文彭何震以來,名家輩出,掀起了印章史上的一個高潮。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碩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無不是宗法漢印繆篆。例如,趙古泥、鄧散木之虞山派,是在繆篆基礎上加以線條輕重變化,強化章法構思;在部首挪移上下功夫;齊白石是在繆篆基礎上,借鑑吳天發神讖碑筆意,大膽強調虛實對比,突出斜筆,以獨特的衝刀法表現線條,他們的作品遂出自漢印繆篆而卓然自成一家,中以傳之後世。

繆篆在歷代藝術創作中的應用

歷代篆刻發展的規律告訴我們,時值今日繆篆依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篆刻藝術創作上,繆篆仍是取之不盡的源泉。我們可以以繆篆爲基體,借鑑歷代民間篆隸書法的營養,推陳出新,創作出有自己風格特色的繆篆系文字入印,從而在篆刻藝術上有所創新發展。

此外,由於繆篆相對小篆、大篆較爲簡單易學,所以對學習篆書者,繆篆不失爲一個較好的選擇,特別是對有漢隸基礎的書法作者,以繆篆創作更是捷徑。而以繆篆作爲題畫款亦可增添古樸典雅之氣。但是,由於繆篆形體方整,多字作品在章法上較平板,故較少字作品的效果當優於多字作品。題款、對聯及少數斗方、橫幅、條幅作品應爲繆篆書法創作的主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