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皮山國,有什麼特殊之處?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皮山國,有什麼特殊之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皮山國,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公元前139年,爲了聯絡大月氏夾攻匈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大月氏。由於大月氏躲避匈奴西遷,於是張騫一路向西追尋大月氏,陰差陽錯地爲漢朝探尋了通往西域的道路,神祕的西域也由此進入華夏視角範圍。

鮮爲人知的是,張騫並非華夏與西域往來第一人,早在張騫之前400多年,華夏不僅就已與西域有所往來,而且華夏先民還建立了西域第一個漢人國度。

01

張騫“鑿空”西域時,西域大約有36個國家(不包括烏孫國),分佈在如今新疆南疆地區,即“匈奴之西,烏孫之南。東則接漢,阸以玉門、陽關、西則限以蔥嶺”。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皮山國,有什麼特殊之處?

根據學者考證,當時西域三十六國爲:龜茲、焉耆、若羌、樓蘭、精絕、且末、小宛、戎盧、彌、渠勒、皮山、西夜、蒲犁、依耐、莎車、疏勒、尉頭、溫宿、尉犁、姑墨、卑陸、烏貪訾、卑陸後國、單桓、蒲類、蒲類後國、西且彌、劫國、狐胡、山國、車師前國、車師後國、車師尉都國、車師後城國等。

鮮爲人知的是,其中“皮山國”非常特別,這是一個漢人建立的國度,也是西域第一個漢人國度。《新疆圖志》注:“漢,皮山國地。”

《漢書》記載:“皮山國,王治皮山城,去長安萬五十里。戶五百,口三千五百,勝兵五百人。”與後來的《魏書》一樣,都簡單介紹了皮山國的現狀,也都沒有記載皮山國的起源。

02

不過,正史上雖然沒有記載皮山國起源,但東漢的《風俗通》和唐朝的《元和姓纂》等文獻中,卻描述了一個周朝家族悽慘的逃亡史,歷經千辛萬苦在西域皮山地區建立了一個“周人國”。

根據文獻記載,周太王古公亶父之後裔仲山甫,早年務農經商,後受舉薦入朝(公元前827年),擔任周宣王卿士(猶如宰相)一職,封地爲樊,從此以樊爲姓,人們稱他爲“樊仲山甫”、“樊仲山”。百年之後,周惠王在位時,仲山甫直系後代樊仲皮,在周朝擔任卿士,被封於皮(今山西河津市),封地爲“皮氏邑”,於是樊仲皮後人以皮爲姓。

由於周惠王荒淫無度,樊仲皮爲人正派,雙方發生嚴重衝突,樊仲皮不願再擔任周朝卿士,公元前664年逃回封國,《左傳》稱之爲“樊(仲)皮叛王”。同年,周惠王命虢公討伐樊國,捉回樊仲皮折磨處死。爲了躲避周惠王的打擊,樊仲皮後人就紛紛逃離“皮氏邑”。

皮氏後人分爲三支,分別逃亡三處:一是內遷豫章郡(如今江西),二是逃到陝甘一帶,秦漢時期一度是隴西望族,三是一路繼續西行,融合了多個民族基因,最終逃到新疆如今的皮山縣,並在此建立以姓氏命名的皮山國。

東漢時期,實力弱小的皮山國被于闐國(印歐語系的吐火羅人種)吞併,後來又復立。三國時爲“皮穴國”,北魏時爲“蒲山國”。隋唐時期,皮山國再度被于闐國吞併,至此徹底滅亡。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皮山國,有什麼特殊之處? 第2張

03

兩漢時代,爲了打擊匈奴,控制西域“斷匈奴右臂”,雙方在西域展開了生死搏殺,爲了戰勝對手不擇手段。如果皮山國是漢人國度,在血緣上天然親近漢朝,漢武帝、漢宣帝等不會不抓住這一點大做文章,由此必然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遍觀正史,卻沒有皮山國是漢人建立的記載,只有《風俗通》、《元和姓纂》等文獻記載,這給了漢人建立皮山國的結論蒙上了一層陰影。

與此同時,《後漢書:西域傳》記載,“相望與道,一輩大者數百人,少者十餘人…一年之中,使多者十餘輩,少者五六輩”,漢武雄風吹進西域之後,西域貴族仰慕中華文化,覺得“漢朝月亮就是比西域的更圓”,猶如現在的“牧洋犬”,不斷派遣貴族子弟來漢學習、通婚,其中以龜茲,焉耆漢化最甚。在這種時代氛圍之下,難保皮山國不會製造一個祖上源自華夏的傳說,表達一顆向漢紅心,以求得到漢朝重視和護佑。

或許,正因傳說過於含糊,正史纔沒有記載。當然,也不能因爲正史沒有記載就否定樊仲皮後代建立皮山國的可能。

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皮山國,有什麼特殊之處? 第3張

如果說皮山國是不是漢人國,還存在一定爭議的話,那麼南北朝時形成的“高昌國”,就可以確定無疑的是漢人國度,源頭在於西漢開發西域的遺民,可惜在唐初時被侯君集滅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